離婚了就要“報復”對方?你考慮過對孩子的影響嗎

前些天小編寫了一篇“單親家庭”該怎麼教育孩子?別用錯誤方法對孩子造成多次傷害

的文章,反響平平本沒有當回事,誰知今日看到某些評論不禁有些話不吐不快。

離婚了就要“報復”對方?你考慮過對孩子的影響嗎

離婚了就要“報復”對方?你考慮過對孩子的影響嗎

我不知道是怎樣的仇恨能讓這兩位家長說出“甚至跟死了一樣,怎麼跟孩子說愛他”“叫他永遠記住,一輩子就當沒有這個人”這種話。

在這裡我不們去討論夫妻之間離婚原因和什麼愛恨情仇,我只想替你們的孩子說幾句話,作為一個從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我想我有資格說兩句客觀的建議供大家參詳。

你與他(她)的“戰爭”給孩子帶來了什麼?

從我的童年開始,周圍所有的親戚朋友和母親都告訴我“你爸就不是個人”。還是小孩子的我並不能理解“不是個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含義,心裡只有一個疑問,大家都是人又不是小動物和玩具,怎麼就不是個人了?去問大人卻只得到了一句“小孩子一邊玩去,別聽大人說話”。

慢慢的長大了一點上小學了,才知道原來這是罵人的話。到了這個時期,不知道是足以聽得懂周圍人說話,還是突然之間“詆譭”的人更多了。類似於“他乾的這是人事嗎?”“你說他害了多少人”“都不管他們娘倆”這種話更多了。

我的心裡除了好奇“他”到底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更多的是痛苦。小的時候跟“他”見面很少,母親很反對“他”來接我去與之生活幾天,我們見面的機會大多是母親讓我去跟“他”要生活費。是的,我自己去要,他們連見面或者打個電話都不肯。

父母的朋友和鄰居說的話,其實我是不理會的,也不願意去當真。但是當父母和親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這些話,再加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以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認知。我開始抱怨,開始不聽話,開始發脾氣,開始逃課去網吧,開始徹夜不回家。

我在心裡開始問自己,憑什麼?憑什麼我家沒有別人家幸福,為什麼別人家都是閤家團圓歡聲笑語,為什麼我每天就要面對所有人對“父母”的指責?隨便去一個親戚家得到的不是單純長輩的關懷,每次都是翻出一些陳年往事然後開始指責謾罵。

我覺得我快要崩潰了,根本無心學習,我開始逃避生活,逃避“我與媽媽”單獨相處,逃避在我當時心裡並沒有“溫暖”的家。

我記得早些年媽媽還問過我“兒子你當時怎麼想的?口袋裡沒有一分錢,外面下著大雪就在外邊亂逛,凍成那樣都不回家,你知道我在外邊瘋了似的找你,看到你的一瞬間想的是什麼嗎,你就一點不心疼我嗎?”

離婚了就要“報復”對方?你考慮過對孩子的影響嗎

你的情緒和言語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殺傷力,你清楚嗎?

我想此時看到這裡的家長們心裡可能會很憤慨吧,心裡大概會想“這孩子太不懂事了吧,還是管教的少,打的輕”我來說說我的回答吧。我說“當然會心疼,不想回家不是怕捱打,我也沒少挨你的打。我只是不知道回家該怎麼面對你,只是單純的不想聽你嘮叨,不想聽“你跟你爸都一個樣”“你這樣長大了你爸就是你的榜樣”我只是個小孩子,我沒有能力改變我只能逃避,雖然只是一時的逃避”。

媽媽當時很無奈的一笑“你呀你,說那些都是為你好不明白嗎,你還離家出走來氣我,當時我真的要氣死了”我連忙一頓哄外加做一頓飯收買了媽媽了事。

現在我和媽媽的關係很好,因為早已是成年人學會了換位思考。雖然媽媽偶爾還會跟我發脾氣,但我也會像她曾經哄我那樣去哄她開心。究竟是怎麼轉變過來的,真的只是長大成人學會了換位思考就變了一個人了嗎?其實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還要從我初三那年說起。

媽媽一直都是單身帶著我,生活有多不容易暫且不說,因為當時雖說注意到了但並未放心上,覺得日子就是這麼湊合過的。直到有一天放學回家,突然發現媽媽的身體好像佝僂了一點,頭髮也變白了一點,神情好像很疲憊的在準備晚餐。就這樣一個情景,始終在我腦海不停播放,揮之不去。吃飯的過程中我一聲不發,晚飯過後我做了個決定,我要輟學,我要打工掙錢養家,媽媽並未反對只是讓我自己做決定。

我毅然決然的去打工了,過程自然酸甜苦辣都有,也明白了生活不易。隨著慢慢長大成人,看的書多了,聽的話多了,心態自然而然的轉變了。我因為無心學習放棄了學業,出門打工並沒有讓我富貴,但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學會了換位思考為他人著想。這其中孰重孰輕值不值得,至少我自己認為是值得的。

離婚了就要“報復”對方?你考慮過對孩子的影響嗎

在這裡我不想去勸解諸位家長做什麼才是對的,只希望大家能從我自身的例子能得到一些啟發,去思考一下你這麼做能換來什麼結果。我不想說我有多聰明,但我慶幸我主動的去改變了自己,改變了家庭環境,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但不是每個孩子都會這樣,你對曾經另一半的謾罵指責和對孩子不恰當的教育並不能扭轉你們離婚的事實,也改善不了什麼,只希望不要讓孩子成為你們之間“仇恨”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