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誰?輩分、角色、親疏、情緒影響下的親人稱呼

《大話西遊》:以前陪人家看月亮的時候,叫人家小甜甜, 現在新人換舊人了,就叫人家牛夫人。


我是你的誰?輩分、角色、親疏、情緒影響下的親人稱呼

親人或戀人之間招呼對方,每天可能不下數十次,多則上百次。當我們呼叫對方時,稱呼可以直接反映對方在家庭或者自己心中地位和親暱關係。生活中,因家庭結構不同、人所處環境不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化、當事人情緒變化,都可能反映在稱呼的變化上。

1.長幼有序的輩分稱呼

在親人間的語言交際中,成員之間一般按照輩分稱呼對方。

如,“甲是乙的父親”,乙應該稱甲“爸/爸爸/爹”等等,也就指定了“乙為甲的孩子”,甲可以稱呼乙“名字/孩子”等等。

輩分是中國家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家庭之中,中國人非常重視輩分,長幼有序更是講究中國傳統禮儀的體現,中國社會傳統思想中,很多都與輩分相關,中國人長久以來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尊重輩分的觀念一直延續至今,紮根而成為社會思想的一部分。

即使存在家庭矛盾時,輩分也深深制約了稱呼。一般根據家庭長幼關係,小輩會用固定的頭銜稱謂來稱呼長輩,輩分低者不會用名字去稱呼輩分高者。

如果輩分低的突然改變輩分高的稱呼,例如直呼其名,潛在地對整個家族結構進行了挑戰,帶來的感情鴻溝很難消除。

我是你的誰?輩分、角色、親疏、情緒影響下的親人稱呼

2.不同場合的角色稱呼

人在社會當中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比如說,一個女人,有了孩子,她就當了媽媽,同時她的工作是教書,她也當了老師。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中,交際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況下,我們根據交際場合的正式程度、雙方的社會角色、以及親密程度等語境因素,選擇使用不同的稱呼。

例如:林菁是北京朝陽區某幼兒園的老師,她有個女兒叫張苗,今年剛剛上幼兒園。上學的第一天,林菁叮囑女兒的第一件事是,在學校女兒要叫自己林老師,不能叫媽媽。

我是你的誰?輩分、角色、親疏、情緒影響下的親人稱呼

對於林菁而言,在家裡面她扮演母親角色,女兒該稱呼她為媽媽,而學校裡她扮演老師角色,女兒該稱呼她老師。

林菁和張苗的關係是母女關係,雖然張苗應該稱林菁“媽媽”,但是她們交際場合是在學校,並且有其他人參與進來。比如,其他老師、其他學生等等,該場合影響林菁要扮演老師角色,因此女兒張苗必須選擇“老師”這個稱呼。

女兒張苗回到家裡,如果突然叫媽媽“林老師”,說明她們之間可能出現了問題。

3.親疏遠近的稱呼變化

人類是一種社會生物,生活在社會當中,建立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有時會親近些,有時會疏遠些,即使最親近的親人之間也不例外。這些親疏關係,我們會通過語言來表達出來,尤其是通過稱呼。

對於親人之間的稱呼,看起來是比較固定的,但實際上是動態變化的,一旦親人之間的親疏關係發生變化,就會影響到稱呼。

在家庭成員之間或戀人中,當兩方之間的稱謂有變化,沒有按照常規稱呼對方,這表示雙方之間的關係和情感距離有所改變;當兩方之間的關係和情感距離有所改變,兩方之間使用的稱謂也會有變化。

我是你的誰?輩分、角色、親疏、情緒影響下的親人稱呼

我們以曾經的戀人李晨和范冰冰為例:

“冰冰”:李晨可以用這種名字的方式稱呼對方,比較中性,不管在任何情況都可以用。

“范冰冰”:在家人或朋友面前,李晨用這種連名帶姓的方式稱呼對方,一般表明自己在生氣或責備(消極情緒),也有可能是比較認真說明某些問題。使用這種稱呼形式略顯距離感。

“范小姐”:如果家裡和朋友面前,李晨用這種比較禮貌的方式稱呼對方,說明兩人關係已經疏遠。

4.真情流露的稱呼變化

稱呼的變化常常能反映出情緒的微妙變化,對同一對象,在不同的情緒支配下,所選用的稱呼有很大差別。

當李晨與范冰冰還是一對戀人時,他們之間會使用一些暱稱。李晨可以稱呼范冰冰“老婆”、“冰妹”、“小胖豬”;范冰冰可以稱呼李晨“老公”、“牛哥”、“小黑牛”、“石頭哥”等等。

我是你的誰?輩分、角色、親疏、情緒影響下的親人稱呼

當兩人心情好的時候,他們會用“老婆、老公、牛哥、冰妹”等暱稱來稱呼對方,但是當情緒波動或者心情變壞時,親暱稱呼就不會出現了。

比如,范冰冰要出門,李晨問范冰冰:“寶貝,要去哪呢?”

如果對方沒有回答也不理他,或者在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太好的時候,李晨可能會這樣問:“范冰冰,你要去哪兒?”以此表達情緒。

當李晨和范冰冰吵架時,很可能會直接指著對方的鼻子吼道:“你范冰冰……”、“你李晨……”直接使用連名帶姓的稱呼方式,表達自己在生氣或責備的情緒。

5.後記

生活中我們很難免出現一些誤會、矛盾和衝突等問題,有戀人之間的問題、夫妻之間的問題,父母和子女的問題、子女之間的問題等等,當矛盾爆發爭吵時,都會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經意間,我們會通過稱呼變化將情緒帶出、放大,從而造成情感裂痕,使家庭內部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即使最親的人,稱呼上也要謹言慎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