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勢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為何在三個月內就平定了?

公元前154(景帝三年)的冬天,吳王劉濞顯得格外焦慮, 他心裡犯嘀咕,楚王和膠西王先後被削地,不知道下一個會輪到誰,我可不能像膠西王那樣任由中央宰割,只有推翻中央政權,自己當皇帝,命運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在吳王劉濞心生謀反的念頭時,一則消息傳入他的耳中,朝廷準備削他的封地,劉濞知道後怒不可遏,決定起兵。

但是僅靠吳國的力量不足以與中央政府抗衡,需要多拉一些盟友,劉濞便聯合六個諸侯國發動叛亂,這就是景帝朝聲勢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爆發後,劉啟派周亞夫平叛,周將軍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擊退了吳楚聯軍,為他的軍事生涯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聲勢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為何在三個月內就平定了?

周亞夫劇照

削藩逼出的“七國之亂”

吳王劉濞是漢文帝劉恆的堂兄,劉恆在位時,吳國的太子劉賢入京與皇太子劉啟一起下棋,下著下著忽然吵了起來,劉啟一急之下拿起棋盤砸死了劉賢。

當劉賢的屍體運回吳國以後,劉濞恨痛交加,他想人都死了,在長安找個地方埋了就好,何必還要運回來。

這件事情過後,劉濞就謊稱自己有病不再進京朝見劉恆,並且為謀反做準備,後來還是劉恆主動寬慰劉濞,劉濞才暫時取消了自己的謀反計劃。但是喪子之痛永遠也無法平復,仇恨的種子一旦埋下,就會生根發芽,如果再加點肥料,就會開花結果。

漢景帝即位以後,隨著中央政府和諸侯國之間的矛盾逐漸尖銳,晁錯竭力主張削藩,他認為諸侯國各自為政,財政、軍事都是獨立的,待他們發展壯大之時,就是中央政府的危難之際,而且吳王劉濞威脅最大,吳國富庶,財政雄厚。

聲勢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為何在三個月內就平定了?

漢景帝劇照

最開始景帝也沒太在意削藩,但是經不住晁錯一直嘮嘮叨叨不停地勸說,慢慢地景帝也就聽了進去,便開始著手削藩一事,首當其中的是楚王劉戊和膠西王劉卬。

接下來晁錯與漢景帝商量準備削減吳王的封地,這個消息傳到吳國以後,劉濞便開始為謀反做準備,他先策反膠西王劉卬,劉卬帶著他的兄弟齊王、淄川王、膠東王、濟南王、濟北王一起參加叛亂。

七國達成協議,景帝的削藩詔到了以後,劉濞當即起兵。

劉濞的部署

劉濞在正式起兵後給自己步了幾步棋:

第一步,他動員全國之力共二十多萬人,然後寫信給每一個劉姓諸侯王,動員他們來參加叛亂。

第二步,吳王打著“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他的目的是為了讓盟友放下以下犯上的心理負擔,吳王告訴盟友,景帝生病了,並不瞭解情況,都是賊臣晁錯的主意,所以我們要助君除害。

劉濞這一步棋走得很妙,他告訴天下人吳國起兵的目標是替朝廷除掉奸臣晁錯,而不是推翻景帝,這樣一來劉濞就把自己放在道德的至高點,他不是為了篡權,而是大義滅親,叛軍搖身一變成了替國除賊的“仁義之師”。

聲勢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為何在三個月內就平定了?

劉濞劇照

第三步,劉濞把自己的二十萬軍隊誇成五十萬,還說南越國資助了他三十萬。

劉濞誇大自己的軍力是想讓天下人知道此戰他必勝無疑,這下吳王劉濞的動員能力更強了。

最後有六個諸侯國,即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趙王劉遂、淄川王、膠東王、濟南王參加他的叛亂。

第四步,劉濞準備兵分四路,第一路、第二路走西線,第三路攻取河間、河內等地,第四路攻雲中郡、代郡。

周亞夫的對策

七國之亂爆發以後,景帝派出四路軍隊討伐叛軍,並任命周亞夫為總指揮官,周亞夫出征前,向景帝獻出一計,他說吳楚聯軍勢大,如果與之正面交鋒,恐怕吃虧的是漢軍,現在最好讓梁王拖住吳、楚主力,我們再找機會從後方斷了叛軍的糧道,景帝採納了周亞夫的計策。

周亞夫是一位非常傑出的軍事家,很有戰略眼光,他首先繞道進軍來到洛陽,來到洛陽以後他發現吳王劉濞並沒有拉攏在民間極有號召力的大俠劇孟,也沒有派人攻佔軍事重地滎陽,他這顆懸吊吊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聲勢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為何在三個月內就平定了?

周亞夫劇照

洛陽和滎陽都是漢朝的軍事重地,尤其是滎陽,它易守難攻,而且還有秦朝時期遺留下來的巨大糧倉,當年楚漢戰爭的主戰場就是在滎陽,項羽在滎陽一帶雖然勝多敗少,卻始終沒能越過滎陽往西推進。

吳王劉濞缺乏軍事眼光,又固執己見,他手下的桓將軍曾向劉濞提議先佔領洛陽和滎陽,他說漢軍騎兵多,吳軍步兵多,在平原作戰對吳軍不利,洛陽和滎陽適合步兵作戰,而且兵器和軍糧充足,拿下洛陽和滎陽天下大局可定,可惜的是吳王劉濞並沒有採納桓將軍的建議。

周亞夫來到洛陽以後,繼續引兵東進,把軍隊駐紮在昌邑,梁國就在昌邑的西南方向,周亞夫讓梁國先抵禦吳楚叛軍,自己躲在後方深挖高壘,拒不出戰,他在等,等吳、梁兩國打得精疲力竭時,他再找機會斷吳楚叛軍的糧道。

梁王讓手下苦苦堅守梁國,致使吳楚叛軍無法向西推進。

這一刻,周亞夫覺得機會來了,他讓手下將領弓高侯率領一支輕騎兵到淮泗口斷了吳楚叛軍的糧道,糧道被斷,吳楚叛軍瞬間軍心渙散,不久吳王劉濞兵敗被殺,楚王劉戊自殺,吳楚叛軍以失敗而告終。

聲勢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為何在三個月內就平定了?

劉濞劇照

聲勢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為何在三個月內就平定了

吳王劉濞自喪子那一刻開始,就在為謀反做準備,算起來差不多有三十幾年,那麼吳王劉濞為什麼會失敗,恐怕有兩點原因。

第一、吳王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

從戰國時期開始,天下就一直不太平,諸侯之間相互攻伐,打了幾百年,老百姓盼著秦始皇這一位英雄統一六國後,能夠結束戰爭。可惜的是秦始皇在殲滅六國以後,繼續對外用兵,他北擊匈奴,南攻百越,讓老百姓苦不堪言。

十幾年以後又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和楚漢戰爭,當時的老百姓日子過得十分艱難,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

到了劉邦即位以後,雖然沒有發動全國性的戰爭,一些小戰爭還是連續不斷,直到漢文帝即位以後才消停。此時老百姓終於過上安穩的日子,這種日子才過幾十年,吳王又開始搗亂,老百姓自然不願意,他們渴望和平。如果吳王劉濞推翻景帝的統治,天下又要大亂,到時候劉姓諸侯王都來搶奪勝利的果實,相互攻伐,老百姓沒法過上安穩日子。

聲勢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為何在三個月內就平定了?

劉邦劇照

第二、吳王劉濞缺乏戰略眼光,他又不聽手下年輕將領的建議,他覺得自己活了半輩子,吃的鹽都比他吃的飯多,少年將領的話不足以為信。

滎陽、洛陽在冷兵器時代向來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劉濞看不到滎陽、洛陽有多重要,失敗是必然。

七國之亂後,諸侯王的勢力受到嚴重打擊,除了齊王的封地被保留,其他參與叛亂的諸侯王的封地全部被中央收回,漢朝的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