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为什么需要有耐心?


投资中为什么需要有耐心?

我是一直觉得短线操作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好的,身边也有朋友这么操作,但是这种快进快出,并没有让他们发大财,可能有的读者未必同意,这我理解,仁者见仁,有的人觉得中国股市没有投资价值,只能做做短线,可能也有一定的道理。确实在主流的金融机构里面,像私募风格比较激进,也有部分做短线的,但是公募基金其实应该主要还是长线投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募基金的前十大持仓基本上是那些白马蓝筹股,以价值股和成长股为典型。

不过,我今天要说的为什么投资要有耐心,不从这个角度来说,因为这个本身是不同派别,仅仅简单的说长线投资更好,那没有说服力,市场中肯定存在有的人做短线非常成功。这里投资要有耐心是我自己的体会总结,尤其是第二点,我研究生论文就是写涨跌停制度研究方面的,我个人觉得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牛短熊长?不仅仅是金融现象!

在投资中,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牛短熊长”,似乎是告诉我们如果处于熊市,那要静静等待市场行情到来。当然我觉得也有的是种自我安慰,因为在追高被套住了以后,可能长期不能回本,那也只能有点耐心了。“牛短熊长”确实也是个金融现象,但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现实中上涨和下跌是非对称的。

有一种解释是出于行为金融学,那是说出于对损失厌恶,通俗的讲,人们对于失去一件东西可能要寻锻见,但通常对于得到一件东西可能觉得理所当然。市场对于利空消息反映更强烈,就导致“跌狠涨缓”。这固然是一种很好的解释,但这种可能会随着市场投资者更趋于理性而解释力变弱。

为什么涨跌停制度会有影响?

对于中国股市,正负10%的涨跌停制度对于“投资中为什么要有耐心”更能有很好的解释,要深刻认识百分比的影响。

首先,对于百分比的理解,插个有趣的例子,比如:

价格1元钱的某种资产,涨100%,那就意味着变成2块钱;

如果涨120%,那就变成2.2元,这在1元的基础上收益率从100%变成了120%,相当于增加了20%;

但在2元的基础上变成2.2元,其实就涨了10%,而不是20%。

所以在价格2元时买入的同样单位的资产,收益率增长只是原来1元时买入的一半。

涨跌停制度对投资为什么要有耐心的影响,那是因为股票价格下跌20%,再涨到同样的位置,那就得上涨25%才行,在涨跌停限制为正负10%的情况下,也意味着下跌20%都不需要2个跌停,而上涨25%则需要超过2个涨停才行,所以即便是由于“市场错杀”导致价格下跌到某一位置,如果让价格要涨到原来的高度,那所花的时间也是比下跌更多。

上面这个现象其实比较普遍,通常一个股票连续几个跌停,要再回到原来的高度,可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