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為什麼需要有耐心?


投資中為什麼需要有耐心?

我是一直覺得短線操作不是一般人能夠做的好的,身邊也有朋友這麼操作,但是這種快進快出,並沒有讓他們發大財,可能有的讀者未必同意,這我理解,仁者見仁,有的人覺得中國股市沒有投資價值,只能做做短線,可能也有一定的道理。確實在主流的金融機構裡面,像私募風格比較激進,也有部分做短線的,但是公募基金其實應該主要還是長線投資,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公募基金的前十大持倉基本上是那些白馬藍籌股,以價值股和成長股為典型。

不過,我今天要說的為什麼投資要有耐心,不從這個角度來說,因為這個本身是不同派別,僅僅簡單的說長線投資更好,那沒有說服力,市場中肯定存在有的人做短線非常成功。這裡投資要有耐心是我自己的體會總結,尤其是第二點,我研究生論文就是寫漲跌停製度研究方面的,我個人覺得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的。

牛短熊長?不僅僅是金融現象!

在投資中,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牛短熊長”,似乎是告訴我們如果處於熊市,那要靜靜等待市場行情到來。當然我覺得也有的是種自我安慰,因為在追高被套住了以後,可能長期不能回本,那也只能有點耐心了。“牛短熊長”確實也是個金融現象,但是為什麼呢?主要是現實中上漲和下跌是非對稱的。

有一種解釋是出於行為金融學,那是說出於對損失厭惡,通俗的講,人們對於失去一件東西可能要尋鍛見,但通常對於得到一件東西可能覺得理所當然。市場對於利空消息反映更強烈,就導致“跌狠漲緩”。這固然是一種很好的解釋,但這種可能會隨著市場投資者更趨於理性而解釋力變弱。

為什麼漲跌停製度會有影響?

對於中國股市,正負10%的漲跌停製度對於“投資中為什麼要有耐心”更能有很好的解釋,要深刻認識百分比的影響。

首先,對於百分比的理解,插個有趣的例子,比如:

價格1元錢的某種資產,漲100%,那就意味著變成2塊錢;

如果漲120%,那就變成2.2元,這在1元的基礎上收益率從100%變成了120%,相當於增加了20%;

但在2元的基礎上變成2.2元,其實就漲了10%,而不是20%。

所以在價格2元時買入的同樣單位的資產,收益率增長只是原來1元時買入的一半。

漲跌停製度對投資為什麼要有耐心的影響,那是因為股票價格下跌20%,再漲到同樣的位置,那就得上漲25%才行,在漲跌停限制為正負10%的情況下,也意味著下跌20%都不需要2個跌停,而上漲25%則需要超過2個漲停才行,所以即便是由於“市場錯殺”導致價格下跌到某一位置,如果讓價格要漲到原來的高度,那所花的時間也是比下跌更多。

上面這個現象其實比較普遍,通常一個股票連續幾個跌停,要再回到原來的高度,可能不是一兩天就能解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