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美食故事之二

常州美食故事之二

東坡拼死吃河豚

裕豐後人

中國古代最早的有關食用河豚的記錄是《山海經.北山經》中記述“敦水”之中“多肺肺之魚,食之殺人”的文字。“肺肺之魚”指的就是河豚。早在先秦之前就有人食用河豚並有致死的情況了。

河豚又稱西施魚,因羨其細嫩光潔,故稱之。相傳,西施到吳國後,吳王夫差太湖岸邊建了一座“春宵宮”。宮內挖池塘,引活水,種荷花,還特意造了一條“青龍舟”。將大船裝飾得富麗堂皇,和西施“日為水戲”。又另建“館娃閣”、“靈館”等娛樂設施,專供美人表演歌舞。

西施最愛吃魚,而吳王夫差也喜歡吃河豚,尤其是河豚的精巢和肝臟。據說有一次,吳王夫差吃著美味的河豚精巢和肝臟,此物潔白豐腴,入口即化,真是美妙絕倫,他找不到恰當的語言來形容這道美味,突發感慨想起了美女西施,於是便將河豚的精巢稱為“西施乳”,又將河豚肝臟稱為“西施肝”。從此河豚又名為“西施魚”了。

春秋戰國時期,吳越之地盛產河豚,“拼死食河豚”也在民間蔚然成風。河豚雖然有劇毒,但其肉鮮美柔嫩無比。袁景瀾《吳郡歲華紀麗》卷二記道:“河豚春初從海中來,吳人甚珍之,其脾尤腴美,俗名‘西施乳'。然有毒,烹調失宜,能殺人。”

“拼死吃河豚”這句流傳甚廣的民諺,早在宋代即有,當時人孫奕所撰的《示兒編》這部書內,載有一則蘇軾吃河豚的軼事,寫得頗為生動。《東坡異物志》也有記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云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

常武地區一帶盛產河豚,鄉人更會吃河豚。話說蘇東坡謫居常州一帶時,愛吃河豚。因為他是大名人,家家都爭著請他吃,希望能得到他的誇獎。他要是對誰家燒的河豚稱讚幾句,那戶人家自然也就有了名兒。

相傳常州城裡有一位孔秀才,烹製河豚有獨到之處,可是孔秀才地位低微,沒有人買他的賬。他想請大名鼎鼎的“蘇學士”吃一頓。如果得到這位婦孺皆知的名士首肯,稱讚幾句,自己不就臉上有光了嗎?

這一天,孔秀才辦了滿滿一桌河豚酒席,特請蘇東坡品嚐。坡蘇東坡一見這麼多鮮美的河豚,連話也顧不得說,拿起筷子就吃。孔秀才坐在一旁作陪斟酒,孔秀才的家人都躲在屏風後面觀看。他們見蘇東坡吃得這樣饞,不由得一個個眉開眼笑,認定蘇東坡今天無論如何也會稱讚幾句。這時,屋內外觀看的人們早就擠得水洩不通,但依舊鴉雀無聲。

但見蘇東坡埋頭大啖,不聞讚美之聲。正當大家相顧失望之際,蘇東坡突然打了幾個飽嗝,停下筷來,指著盆中河豚,猛然說道:“這真要吃煞(死)人的啊!”孔秀才他們一聽,大吃一驚,心想這下可完了!但聽蘇東坡又說道:“如此美味,也值得一死了!”大家聽到,這才鬆了一口氣,無不大喜過望。

從此,孔秀才家的河豚便在武進城裡出了名,東坡拼死吃河豚也成為民間美談,流傳至今。

附:汆河豚魚片的做法

用料:

半斤重鮮活養殖控毒河豚兩尾,玉蘭片十片,香菜段,蔥薑蒜片少許,黑木耳十片,蛋清一個,鹽,味精,胡椒粉,澱粉,香油少許


製作:


1.左手按住河豚魚的頭部,腹部朝上、尾部朝右手方向。右手刀沿魚臍部斜著下刀直批到魚後頸部皮下時停止。一手抓頭部,另一手握魚身,將頭部帶皮連著內臟向反方向完全撕脫。然後用刀沿著魚骨將兩面淨肉剔出,安全起見其餘下腳料棄之不用。


2.得到的淨肉用刀片成片浸泡在流動清水中,直到魚肉中的血絲清除乾淨為止。魚肉瀝乾後用鹽、味精、蛋清稍微醃漬,用澱粉抓勻上漿備用。


3.玉蘭片和木耳用沸水焯過。


4.鍋中放少許底油,煸香蔥薑蒜片,然後加水或高湯煮沸去沫。


5.先用鹽、味精、胡椒粉將湯調好味道,將魚片散開汆入湯中,待魚片翻卷顏色變白即成熟。


6.隨即放入香菜段,滴入少許香油就可以裝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