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延長隔離期,讓公共生活多一重保障

短評

近日,多地延長了應隔離人員的隔離期。據財新梳理,北京、廣西、黑龍江、吉林等地已將14天的隔離期延長,延長時間從7天到21天不等。例如,黑龍江就採取了“14+7+14”的超長隔離政策,即對經綏芬河口岸入境、戶籍地在牡丹江市的應隔離人員集中隔離14天,屬地隔離7天以及居家隔離14天。

從延長隔離期的城市來看,以邊境城市為主,同時北京不同社區所延長的隔離時間具有一定差異,財新的報道提到,北京朝陽區六里屯晨光家園社區目前除津冀地區返京人員外,均需隔離21天;從應隔離人員的構成來看,以入境人員為主,同時也包括從湖北、哈爾濱、牡丹江等地進京人員,還包括一些無症狀感染者。

這些地區延長隔離時間與最近偶發的隔離人員隔離期滿後被確診有關。據北京市衛健委通報,4月15日北京新增境外輸入新冠肺炎關聯確診病例3例,為14日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的家庭密切接觸者。首發病例是一名3月24日從美國抵達北京的留學生,集中隔離期間未發現異樣,隔離14天期間3次核酸檢測呈陰性,但回家2天后就發熱確診,感染了母親、弟弟和外公。家人外出活動又造成大量密切接觸者。此外,據吉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4月12日通報,吉林市4月11日新增一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該病例從泰國入境後,集中隔離14天,核酸檢測均為陰性,但仍在解除隔離11天后被確診。

因此,雖然隔離期滿後被確診的病例是偶發的,但隨著復工復產復學的推進,社會間的人際流動逐漸加大,疫情防控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常態化階段。在此背景下,任何一起潛伏的確診病例都可能通過社會交往的加強產生相當多的密切接觸者,甚至確診患者。有了哈爾濱可能因境外輸入既往感染者1傳N,相繼發生環境感染、親友感染、聚餐感染的前車之鑑,隔離時間應防控形勢而延長可以說是一種無奈卻必要的舉措。

同時,延長隔離期實際上為疫情防控常態化提出了新課題:如何在延長隔離期與獲得隔離人員的理解、配合中儘量找到平衡點。目前來看,北京正在通過政策慢慢摸索。據財新報道,鍾玲(化名)4月9日從武漢返京,正在朝陽區集中隔離。4月20日,鍾玲接到通知,14天隔離期結束時,繼續7天就地集中隔離,延長7天的費用由政府承擔。而對於入境人員來說,因增加隔離時間而增加了成本,有關部門或許有必要詳細說明其用意。

根本上說,延長隔離期是出於公共安全的考慮,防止出現隔離期滿後的確診病例,導致公共生活中發生一定範圍內的病毒傳播。此前,界面新聞根據鍾南山團隊的論文發現,百分之九十以上患者的潛伏期在7天以內,因此14天的隔離天數可能稍長。為獲得被隔離人員的理解和配合,同時避免因延長隔離時間引起公眾恐慌,接下來由專家出面向社會釋疑很有必要。

如果公共生活不得不面對一段時間內偶增的確診病例,則經過科學研判後適當延長隔離期將把公共生活的風險降到最低,築起常態化防控下公共安全的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