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四月的窗外,綠葉濃蔭。

陽光明媚,午後微微帶些燥氣。

午後閒下來的時候,少不了泡杯茶潤潤喉。

燒開一壺水,悠閒的泡下午茶。

壺內的純淨水燒沸後,煙霧繚繞上升。

水溫達到喧騰時,熱滾滾,氣騰騰。

值此時,輕輕地拎起壺,置於蓋碗之上。

注水入茶,手腕稍一傾斜。

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滾水便裹挾著熱氣,湧入到幹茶內。

瀰漫開來的茶香,如同屋簷落雨,悠揚的傳來。

習慣了用蓋碗泡茶後。

注水、泡茶、出湯。

一氣呵成的泡茶動作完畢後。

不消一會,香甘清活的茶湯即成。

泡好一杯茶,沖泡時的手法很重要。

而提到蓋碗泡白茶的過程。

可有太多的細節,需要多留意了!

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2》

問題一:用蓋碗泡白茶時,總是把茶葉倒出來怎麼辦?

用蓋碗倒出茶湯的時候,很多朋友會遇到上述情況。

順著茶湯的倒出,連帶著不少蓋碗內的茶葉,一併倒出。

茶葉匯入到公道杯的茶湯內,會增加品茶過程的尷尬。

再加上,積少能成多。

經過多次出湯後,蓋碗內剩餘的茶葉數量,流失了大半。

等到後幾沖泡茶時,茶與水的比例完全失衡。

泡出來的茶湯滋味,容易偏薄、偏淡,達不到最佳的效果。

基於此,該如何解決出湯時,茶葉倒出的問題?

針對性的措施,建議如下。

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首先,最最主要的一點,蓋碗的開口不能太大。

和其它茶具相比,蓋碗的優勢在於杯蓋開口可以靈活調整。

可以根據不同的茶葉特徵需要,調整出湯開口的大與小。

為避免茶葉倒出的情況,合蓋出湯前留恰到好處的開口,完全足矣。

蓋碗沖泡白茶時,出湯的開口大小,茶友們可以參照配圖示範。

又或者,憑藉個人的泡茶經驗,靈活調整。

其次,如果是沖泡比較碎的茶,建議出湯前用茶濾過濾。

葉片斷裂,碎茶較多。

那麼,倒出茶湯時,無可避免會有碎茶流失的問題。

為避免茶湯內倒出過多的碎葉,可以用茶濾過濾湯水。

繼而,用茶夾將茶濾的濾網面上的碎茶,夾回蓋碗內。

以免得投茶配比,完全失調。

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3》

問題二: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怎麼辦?

關於蓋碗泡茶,容易燙手的話題。

在之前的文章內,多有提及。

排除蓋碗選擇不當(容量過大,手感偏重,無碗沿,器型設計不標準等等 ),導致泡茶過程燙手外。

很多時候,當你覺得用蓋碗泡茶時容易燙手,往往是泡茶方法上出了錯。

上個禮拜前有位外地茶友,聊到了她的蓋碗泡茶親歷。

她的苦惱,和大部分新手泡茶相似,覺得蓋碗泡茶太燙手。

為此還具體的提到,蓋碗泡茶出湯時,手指和掌心是最燙的。

要麼是被出水口燙,要麼是被出氣口燙。

她這樣一說後,立刻就讓人找到了原因——合蓋動作不標準!

蓋碗,又稱三才碗。

上有蓋,中有碗,下有託。

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其中,穹頂狀的杯蓋,能夠自由靈活調整。

泡茶茶湯時,杯蓋有點類似蹺蹺板。

當一端的開口過大,那麼另一端的出氣口,就會高高抬起。

倒出茶湯時,滾燙的熱氣像是大煙囪那般,直對著泡茶人的掌心。

所以,會異常的燙,讓人拿不穩蓋碗。

注水泡茶後,需要合蓋杯蓋,才能倒出茶湯。

然而,合蓋的動作,大有講究。

如果合蓋時,出湯開口預留過大,或者蓋子的尾巴處太蹺。

那麼,在倒出滾熱的茶湯過程中。

泡茶人的手,會受到來自出水口和出氣口的兩處滾燙水汽的燻燙。

面對一前一後的熱氣夾擊,燙手異常。

容易導致蓋碗拿不穩,直接將瓷質的蓋碗摔破、摔碎。

為了避免這樣糟糕的情況,使用蓋碗泡茶時。

建議茶友們多參考上文的內容。

動作標準,合規範的倒出茶湯,自能解決這個燙手的麻煩事!

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4》

問題三:蓋碗泡白茶,每一衝間隔時間的長短,會對茶味造成影響嗎?

白瓷蓋碗,是茶圈內最適用的茶具。

當你熟練的掌握蓋碗泡茶的方法後,整個泡茶過程會變得輕而易舉。

不過,當解決蓋碗泡茶燙手的基礎問題後。

更多的茶友們會關心,如何才能讓泡出來的茶湯,變得更好喝?

沖泡白茶的技巧,常規內容不外乎投茶量標準、燙壺溫杯、沸水沖泡、快速出湯……

這些內容,在以往的文章裡,多有提及。

本篇就不再贅述,而是多補充細節。

比如,之前有朋友在喝茶時,聊到泡茶間隔時間的問題。

一般的泡茶喝茶,一沖茶湯沏出後。

倒入杯內,細品完畢。

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緊接著,開始下一衝的泡茶。整個的泡茶時間,較為連貫。

不過,當一泡內質豐富的高山白茶,才開泡了兩、三次。

手頭臨時就有電話,有事情需要處理。

泡茶過程要中斷半小時、一小時的時候。

那麼,每一衝間隔時間的長短,會對茶味造成影響嗎?

答案是會。

特別是間隔時間越長,越容易影響茶香的釋放。

如果是放了五六個小時,或者是隔了夜。

那麼在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再繼續沖泡飲用。

因為或多或少,繼續泡出來的茶湯風味會受到影響,大不如前。

另外,當泡茶過程需要中斷時。

不需要徹底打開杯蓋,揭蓋晾茶。(茶香易散失)

只需要合蓋時, 保留一絲小縫隙,便能夠解決蓋碗內茶葉散熱的問題!

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5》

問題四:蓋碗泡茶 ,瀝乾的動作太沒美感了?

不久前,發了一個沖泡白毫銀針的視頻。

燙壺溫杯,稱茶投茶,環壁注入,沸水沖泡,快速出湯……

一切,都是按著平日最常規的泡茶方式在進行。

倒出大部分茶湯後,按照白茶的沖泡要求,蓋碗內的湯水要瀝乾。

故而,最後的泡茶動作,要適當重複出湯動作。

確保蓋碗內不留殘湯,以免影響整體的茶味。

看到這,有網友發表了評價。

他說,這個瀝乾的動作,太沒有美感了。

呃,何出此言呢?

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蓋碗泡茶要瀝盡茶湯,這明明是通行適用的好茶沖泡標準吶!

誠然,泡茶喝茶的過程,是一件雅事。

蓋碗沖泡白茶時,要兼顧實用和美觀。

但對於泡好一杯茶而言,華而不實的泡茶方法,早已經out了。

不少外行的朋友,看待泡茶過程,容易受到一些茶藝表演的影響。

帶表演性質的泡茶動作,很多時候屬於美觀大於實用。

配著慢音樂的茶藝表演時,往往注水慢,合蓋慢,出湯也慢。

這樣的泡茶動作,美則美矣。

但實際上,容易導致茶葉浸泡時間過長。

泡出來的茶湯滋味,又濃又重,又苦又澀,並不好喝。

為了避免好端端的茶味,平白被浪費。

泡茶過程不能追求華而不實的動作!

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6》

問題五:“以我用蓋碗的經驗,食指不能扣窩裡,那裡很燙。”

蓋碗泡茶出湯時,手指該如何擺放?

這是特別有講究的話題。

早幾天,和朋友在外面喝早茶,聊一些工作方面的事。

談事情的過程中,偶然間目光瞥到了朋友的泡茶動作。

原來,那位老朋友在合蓋出湯時。

食指直接扣在了蓋鈕內,光是看著,就讓人覺得燙手。

於是,向他提了上述的善意看法。

老友聽了後,簡單一笑。

瀟灑的回,“沒關係,皮糙肉厚,一點點燙沒什麼。”

……

提這段泡茶故事的小插曲, 為的是當負面示範。

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倒出茶湯時,為了避免燙到自己的手。

該如何用手拿蓋碗,很有技巧。

一般是用大拇指、中指握著碗沿,而食指輕輕壓在蓋鈕上方(調整出湯開口)。

通過三個方向的用力,便能夠穩穩的拿起蓋碗。

注入沸水泡茶時,往往白瓷蓋碗的四壁,會被熱氣燻得極燙。

故而,在拿起蓋碗時。

手指不能碰到蓋碗的碗身,以及蓋鈕下凹的位置。

唯如此,才能明智的避免燙手嘛。

蓋碗泡茶,不是被出水口燙,就是被出氣口燙,應該怎麼辦?

《7》

泡茶,是讓茶與水相遇。

幹茶與沸水的關係,好比一段魚水情。

取一泡2018年的春壽眉,直接注水到茶葉中。

待將近碗沿位置時,合蓋出湯。

從第一衝,到第九衝。

甘醇的茶味,沉穩的茶香,不斷的在低眉淺唱。

箇中風采,不停地轉變。

泡到最後時,重新注入滾燙的水。

只感覺,彷彿是在蓋碗內蓄起了一池春水。

清潤的茶味,沉穩細潤的緩緩展開!

可見,沖泡好茶,搭配上白瓷蓋碗。

更是能相得益彰!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