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就喜歡買2號,釣魚十多年,我養成了5個壞習慣

釣魚釣得久有好處,一是能夠給自己積累經驗,比如去一個陌生的釣點,老釣手總是能一眼看出魚大致的藏身位置以及哪裡才是作釣的最佳地點;二是技術能夠得到提升,比如在魚情發生變化時,老釣手總能比新釣手更早地做出有效的調整,把斷掉的魚口給續上(當然了,不是說釣齡越久一定代表技術好)。有好處當然也有壞處,釣魚釣久了的壞處就是首先容易變得固執或者說自以為是,當別人的觀點與自己不一致時,總愛拿釣齡說事,認為“我釣的久,所以肯定不會有錯”;其次是有些不好的習慣非常難改,即使你明明知道這樣是不對的。比如說“打滿竿”這個習慣吧,大家都知道打滿竿不好,容易秒切線導致跑魚,但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掉,也許你能夠控制一杆、兩杆,但到後面忘記這個事了,就又自然而然地拋滿了~

我算算自己的釣齡也有十餘年了,在釣技方面我倒是比較清醒,一直覺得釣魚就是釣到老學到老,平常和釣友們交流遇到觀點不同的情況,能夠做到“懷疑自己”。但另外一方面,我是做的比較差勁的,釣魚這些年積累的壞習慣可不少,而且是很難改掉的那種,我算了一下大概有五條是比較嚴重的,接下來和各位分享一下,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是一樣的。

浮漂就喜歡買2號,釣魚十多年,我養成了5個壞習慣

第一條壞習慣:買浮漂就喜歡買2號

在那麼多的釣魚裝備裡,浮漂是我看的最重的裝備之一,所以平常也沒少在上面花錢。在我發表的一些關於浮漂的文章中,大家可能看到我分析的還算比較理性,比如會建議新手別那麼追求浮漂的靈敏度、也不要太看重價格,普通的休閒垂釣幾塊、十幾塊的納米就足夠用了,再好一點也就是四五十。

但是我個人的話,買浮漂還是喜歡買高檔一點的,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這些年買的幾十只、甚至可能上百隻浮漂,很少有一整套的,而且至少有80%都是2號漂。一套浮漂多見是分為三支,上面會編有123號,有一些可能一套有五隻、甚至六隻,那麼編號就是12345或123456,但不管它有幾個號,我就是喜歡買2號。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習慣,甚至不知道這習慣是從何時開始的,反正印象中每次看浮漂的吃鉛量時,每次都是2號正合我意。至於為什麼不買一整套,這個我是能解釋的,因為一開始我沒什麼錢,想買高檔漂但面對一整套三四百元的價格又有點下不去手,所以才只挑一隻。等到後面又攢到錢了,為什麼不把那套浮漂買齊呢?因為我想用到更多的品牌、型號,看看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浮漂有什麼區別。

浮漂就喜歡買2號,釣魚十多年,我養成了5個壞習慣

第二條壞習慣:同種餌料不同味型很少混合開制

大家都知道市面上有很多堪稱經典的餌料,比如說藍鯽、野戰918、瘋釣鯽、速攻、伏鯽等等,那麼商家在看到自己某款餌料買的很火爆之後,可能會趁勝追擊,給他做一個系列出來。就拿藍鯽舉例吧,這個我之前專門寫過文章的,藍鯽其實有十幾款,比如說藍鯽草莓味、藍鯽麝香味、藍鯽濃香味、藍鯽腥香味等等。有些商家用不同的味型來進行區分,有些則用排序的方式,比如化氏的1號鯽、2號鯽、3號鯽、4號鯽、5號鯽、6號鯽。當然了,也不是所有商家都是看銷量高才生產其他味型,可能他一開始的本意就是讓你根據魚情互相搭配著使用。

但我這個人就比較奇怪,很少會將同種不同味的餌料混合開制,像有的人喜歡用野戰918,他就會用本味版+腥味版混合,簡單又好用,但我要是用了本味版的野戰918,即使要加腥,也寧願用藍鯽、瘋殺鯽這類代替。不過少用不代表不用,像化氏的4+6我還是挺喜歡的,包括去年新出的鯽大師系列我也會進行混搭(本來是買來測試一下,結果搭配以後用著還挺好)。

浮漂就喜歡買2號,釣魚十多年,我養成了5個壞習慣

第三條壞習慣:下竿先不下護,先下護多半是白板

可能玩野釣的人不覺得這是一個壞習慣,甚至會認為這樣很正常,還沒釣到魚為啥要先下護呢。但是在黑坑來講的話,其實最好還是一坐下就把抄網、魚護這類東西給準備好,因為剛開始魚還沒有進窩,你完全有時間去準備,等到上魚了再去倒騰這些東西,很明顯是浪費時間,對於動作快的人而言會少釣好幾條魚。

而我呢,首先是那種高釣坑幾乎不玩,即使是收費便宜的黑坑我也更喜歡去偷驢,所以並沒有那麼注重效率。其次,我以前剛玩黑坑那會兒,還是比較講究的,一下竿鉛皮帶幾團散炮下去後就會馬上支起抄網、架好魚護,但時間久了我發現,只要是先支魚護再垂釣,總是釣不多甚至有時還空軍。同時我的魚護又特別大特別長(以前用的是45直徑,3米長),每次拉魚護都得拉好久,周圍釣友倒還特別期待地看著,結果見底後才一兩條魚,弄得我十分尷尬。再後來,我就懶得去弄魚護了,乾脆把釣上來的魚先放活魚桶,等多了再拿魚護。

浮漂就喜歡買2號,釣魚十多年,我養成了5個壞習慣

第四條壞習慣:開出來的餌料,丟掉的總比用掉的多

這個壞習慣我相信大部分釣魚人都有,而且不分新手老手,新手開多很正常因為不會計算量,老手能計算量但他還是喜歡開的多。其他老釣手我不知道為啥開那麼多,反正我的話主要是感覺開少了拉餌時不舒服,只有開得像拳頭一樣大,那釣起來才爽。

剛開始那會兒開太多餌料,我覺得是自己量控制不好,為此還用過量杯等容器,但是後來開少了才發現原來是手感問題。其實就算開得像是剛剛好,也不能保證每次都妥妥用完,因為有時候就是這樣用餌料釣著沒口,就想換蚯蚓試試,誰知道蚯蚓掛鉤一時爽、一直掛鉤一直爽,用著用著就把餌料“拋棄”了~

黑坑就更不想提了,如果野釣用一拳餌料能夠釣一天,那麼黑坑玩半天就得兩三倍的量,因為怕連桿爆護餌料不夠啊,萬一到時連桿了,停下來開餌料不僅浪費時間不說,還有可能被別人蹭窩子。大家心裡估計想的也是“我幾百塊錢的塘費都付了,還在乎這十幾塊的餌料錢嗎?”,於是衝著狂拉爆護開了一大盆餌料,結果漁獲就三條,餌料大多是餵了魚。

浮漂就喜歡買2號,釣魚十多年,我養成了5個壞習慣

第五個壞習慣:自制窩料、藥酒不嫌多

喜歡自制窩料、藥酒的釣魚人肯定不止我一個,但大家的目的卻未必都是相同的,比如說有的人喜歡自制是因為樂趣、有的人自制是為了省錢、還有的人自制則是為了找到神餌、神藥,我就經常看到這樣的評論:“網上的配方試了不少,但並沒有效果特別突出的”。其實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說實話,起初我做藥酒、泡酒米、發酵一些糧食類的窩料,也是奔著同樣目的去的,但當我做過相當多且長久的對比試驗,確定了根本就不存在又能通殺又能保證效果突出的東西之後(包括窩料、餌料、添加劑),就想開了。現在當然還是經常製作,家裡罈罈罐罐的要算起來估計十幾個,但目的發生了變化,現在更想研究的是在某一種特定的魚情下,魚會更喜歡吃哪一類的東西,比如說沒被釣過的生口魚,它比較喜歡吃香甜類的;偏大體型的魚喜歡吃穀物糧食等發酵類的;大體型且又狡猾的魚、被反覆釣過的魚,喜歡吃酸、臭味的等等。

理論上這個不算啥壞習慣,對於關注我的朋友來說,可能我這習慣還挺好,能夠把測試的結果以文章形式分享出來,這樣大家可能會少走一些彎路。但是對我自己來說,這個習慣既有點費錢同時又有點“費耳朵”,只要家裡那位大人在打掃衛生時有哪個罐子擋著視線了,我就少不了挨一頓臭罵,你們懂得。

浮漂就喜歡買2號,釣魚十多年,我養成了5個壞習慣

最後

以上這些只是我個人的幾個壞習慣,不過好在對垂釣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如像文章開頭提出的總喜歡拋滿杆,這已經涉及到基本功的問題了,如果是新手還是建議趁早改正,一旦成為習慣的話再想改過來就困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