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于丹。一晃兒到了秋分,想起清人趙翼的詩“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秋風不解人情,時間一晃,山上的楓葉紅了,但是鬢邊的白髮也添了。年復一年,就是這樣流光走遠了。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但是秋天人的感慨也特別的多,因為所有的濃郁飽滿,都在這個季節綻放。

一年的年光從秋天轉向凋敝,寒冬馬上也就要到來了。而秋天走到一半,秋分就恰恰在9月22日或23日。我們來到的這個時節,這也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陰陽最平衡的時節。每年的春分與秋分,白天和夜晚等時長,陰陽分為兩半。所以一直有個說法,“時值二分,日夜兩平分。”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這個時節是讓人感慨萬千的,這個時候陰陽的力量變化消長,中國大部分地區這個時候是涼爽宜人的。冷空氣跟逐漸開始衰減的暖溼空氣遇到了,會有一次一次的降水,就是咱們常說的,“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心裡的那種冷靜寥落,遇到了外面季節逐漸就轉化成一種情緒,這就是中國人說的,“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也就是說,這個時節心上的秋色濃郁了。“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你看秋天的詩句多了,秋天的眷戀濃了。秋天這個時候人們關注農時,各種觀察也更加細微了,秋分以後,“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逐漸那些霜雪染上了人的鬢角,也踩在了人的心上。

所以我們每一次都說一個節氣的三候,秋分三候是“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很盛時候生髮的,所以從春雷陣陣到夏雷隆隆,其實我們聽到的都是陽氣很盛時候,從天空傳來的聲音。秋分以後陰氣開始旺盛了,所以雷就逐漸逐漸少了,這就是雷始收聲,開始收了。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二候蟄蟲坯戶,這個“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天氣變冷以後,那些蟄居的小蟲子就開始藏到它的洞穴裡面了。而且能用那個細土把洞口給封起來,防止寒氣侵入,它們要準備過冬了。

三候水始涸,乾涸的“涸”,就是說這個時候降雨量也開始減少了,天干燥了,水氣蒸發的快了。那大家會看見,不像春潮湧動時湖泊河流水位往上漲,到秋天水流變少,水位往下降。有一些溼地沼澤就越來越處在乾涸之中了。

秋天的這種物候特徵特別讓人心上起感慨,就是萬物蕭瑟,這個時候大家知道春秋的輪迴,那種意味格外的彰顯。“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而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看《淮南子》這段話是不是說出了農耕的本質,什麼叫做和呢?“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從《易經》就這樣講的,陰陽調和,日夜平分。

在春分時候萬物生長,在秋分的時候人要收穫,這就是春生而秋成。我們經常說的春耕秋收,其實就跟這樣生成之間,是有因果關聯的。如果沒有春天的耕耘,秋天哪來的收穫,人肯跟著這個節奏真正去恭敬地勞作,這就是原來要守的本分。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秋分這個時候當然也有很多的典故和習俗,比如說祭月的流傳,史書記載從周天子的時候,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日月天地這是過去中國人的信念所在。最初秋分就是傳統的祭月節,後來為什麼變成了中秋才是祭月的大日子呢?你想想看因為中秋的時候,月亮最圓最美最惆悵,最富於聯想。有點像現在歌詞說,“都是月亮惹的禍”。

因為秋分在農曆八月裡,日子每年不一樣,它是按照我們陽曆來算的,所以秋分不一定都有那種無限美好和惆悵的圓月。所以從文人墨客原來的賞月,到了大眾的望月,從個體的藝術行為到了一種民族群體的心理認同。風花雪月這些變成了我們一個審美的意向,而且月亮團圓時候閤家團圓,這個美滿的祝福沿著這個習俗就越傳越豐富。

春分跟秋分有一個共同的習慣,就是豎蛋。你看現在還有一些地區玩這個,就是把這個雞蛋試試能不能豎著放在一個平整的桌上案子上,大家來比這個。為什麼隔這麼遠的節氣會有個相同的習俗豎蛋,說起來這是我們天人合一民族的一種聰明。就是知道春分秋分,日夜對半、時間平衡、晝夜平衡,地球的地軸和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於一種力量的相對平衡狀態,它就可以豎蛋。把不能豎起來的雞蛋都豎起來了,大家想想我們還不用去尋找一個人生的平衡嗎?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我們在這個時候,是不是想想忙碌的白天跟休閒的夜晚終於平衡了,其實人過於忙碌也不好,過於懶散也不好。過於的慵懶不透支自己,那你就沒有一個工作上的狀態,但是過於的付出、過於的讓自己忙碌,又不能夠修養身心。能不能夠我們按豎蛋這個原理,去看看自己的身心平衡呢?

秋分當然也是放風箏的時候,尤其過去在秋分的當天,如果天氣晴朗心曠神怡,民間就會有放風箏的比賽,不光孩子喜歡,大人也很踴躍。所以秋分這就是“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時候,秋分也是大家在濃郁的秋山如妝季節,踏秋的開始。一年難得身心中有這樣一種賦予哲思的平衡時光,從這個時候想想我們的日子,看看天地萬物。我們各位朋友試著走出家門,去看看自己心裡那片平衡的詩意到底在哪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