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一刻開始,你覺得自己是個成年人了?
或許是走出校園的舒適區接受社會洗禮的時候?
或許是遇到事情首先想得是自己解決而不是尋求幫助的時候?
又或許是想要讓自己成功的速度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的時候?
可能很多瞬間會讓你突然感覺自己是個成年人了。
搜狗百科上,是這樣定義成年的:“到了成人的年齡;到了成熟的時期。”
我認為,這個概念表達了兩層含義,生物學意義上的年齡的成熟和心理學範疇裡的心智的成熟。
而中國《民法通則》是這樣界定成年的:“18週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凡滿18週歲的公民,不論其性別、精神健康狀況如何,均視為成年人。達到成年且精神健全的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一個人成年,意味著他能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意味著他會承擔比以往更多的責任和壓力,意味著他很多東西需要自己消化,很多時刻需要自己度過。
所以,總是說: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是沒有“崩潰”這個選項的,他們不敢也不能。
記得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的一段熱評:
“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
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心裡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
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
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也不說話,也不敢真的崩潰,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成年人的崩潰,就是這麼的壓抑和悄無聲息。
可我想說:成年人,也是有權利崩潰的。
適當的崩潰能調節情緒
在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中,丈夫就是一個在崩潰邊緣的人。
每天正常起床,正常吃飯,正常上班,看起來一點事情也沒有。可是,他早就處在崩潰的邊緣了。
大家想想,這樣壓抑著自己不去崩潰,有什麼好處嗎?
沒有好處。就像電影標題所說的,丈夫最終得了抑鬱症,想想其實是心酸的。
如果他能在別人詢問和關心的時候說說自己的這些負面情緒,而不是笑著回答我沒事,或許他心裡的苦悶會排解很多,也不會患上抑鬱症。
確實成年人的世界裡有太多不容易,可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調節不了,生活只會越來越不容易。
適當的崩潰能激發熱情
大家都說,成年人的崩潰是需要考慮後果的。“後果”,可想而知是不好的。
可如果現在問你,不崩潰的後果就一定是好的嗎?
答案我想肯定是否定的。
那既然崩潰不崩潰都沒有好結果,為什麼不能適當崩潰一下,給自己找個出口來排解心中的苦悶,重新整裝再出發。
黃磊老師說:
“越是沒吃過苦的人越悲觀,越是沒吃過苦的人越沮喪,越是沒吃過苦的人越沒信仰,反而是吃過苦的那些人樂觀向上有信仰。”
其實這同樣適用於崩潰。“越是沒崩潰過的人越悲觀,越是沒崩潰過的人越壓抑,越是沒崩潰的人越找不到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
只有你崩潰過了,才能依舊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夢想的追求,崩潰不是目的,重新振作並且找到方向才是。
成年人的世界確實有太多的不容易,可生活總歸是自己的生活,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走下去。
成年人總是被勸告的一句話是:你要控制好你自己的情緒。
可為什麼呢?成年人不是機器人,他們需要放鬆,需要發洩。
《奇葩說》詹青雲說得一段話我很認同,希望也能給你們啟迪:
“最重要的情緒管理,就是你要相信,沒有任何一種情緒,是不應該的。情緒是每個人的權利,不該被質疑和指責。”
崩潰是情緒的一種,沒有應不應該,可不可以,儘管是成年人,也應該大方承認它的存在,並勇敢面對。
因為成年人,也是有權利崩潰的啊!
作者:慢熱怪友Q,入駐頭條的寫作小白,211院校研究生在讀,想要做一個大齡文字女青年,用文字傳遞溫暖傳遞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