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明朝大管家夏原吉,為何讓明成祖朱棣感到懊悔?

如題:明朝大管家夏原吉,為何讓明仁宗朱槺感到懊悔?

公元1424年8月12日,在這一天,對於非常鼎盛的大明王朝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在位於蒙古高原榆木川的明軍大營裡,明軍主帥,大明王朝的掌舵人明成祖朱棣,走到生命的終點,也就是死亡。

朱棣的一生可謂是轟轟轟烈烈,他在位22年,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五次親征漠北,平定安南之亂,派遣鄭和六下西洋,樁樁件件都是彪炳千秋的大事,其中有你不知道的事,朱棣這位人生大贏家也有懊悔之事,朱棣臨終卻是帶著遺憾離開的。

明朝時期:明朝大管家夏原吉,為何讓明成祖朱棣感到懊悔?


據相關資料記載:當時在榆木川彌留之際的朱棣,滿眼悔恨,最後,拼盡全力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朱棣說:夏原吉愛我。說完這段話,就嚥氣了,這時大家可能就會問了:這個夏原吉是誰呀!他和朱棣到底是什麼關係呀?居然讓明成祖朱棣臨終感到非常懊悔。接下來咱們就要談帶他。

話說在朱棣駕崩的三天之後,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接到密報,他非常緊張的,為啥,當時的他還是太子 皇位的法定繼承人,但是,他還有一個非常強勁的對手,也在惦記皇位。誰呢!朱棣生前最寵愛的兒子:朱高煦。要知道自古皇權之爭,一子錯是全盤皆落索,這就是朱高熾緊張的原因,當時留給朱高熾的時間並不是很多,那該怎麼辦呢!在這形勢非常嚴峻的時刻,明成祖朱棣居然令人意外的去了監獄,釋放一個人,誰呢!朱高熾的人認為:朱高熾去釋放自己的老師楊浦,之前楊浦被朱棣下獄,然而朱高熾釋放的並不是楊浦,而是朱棣臨終前說的夏原吉。兩代帝王在自己人生的關鍵點都想起這個人:‘夏原吉’。那麼夏原吉到底是何方神聖呀!居然可以讓兩代帝王想起他?

在這裡夏原吉可以說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或者在歷史上有什麼出名的地方,當時的夏原吉只是一位戶部尚書,聽上去官不小,也就是現在的財務部長。居然連個內閣成員都不是,也沒有進到行政中樞,據相關資料記載,他也沒有什麼大書 特書的傳奇經歷,閱歷也比較簡單:從洪武年到宣德年,歷經五朝,他都是戶部尚書職位。就這麼一個人居然能讓兩代帝王想到他,縱觀整個明王朝,夏原吉他就是一個奇蹟,為啥呢?

明朝時期:明朝大管家夏原吉,為何讓明成祖朱棣感到懊悔?


大明王朝總共227年,換了127位戶部尚書,平均每個人都是做兩年多,有的只有那麼幾個月,唯有他沒有被替換。夏原吉一干就是27年,那麼夏原吉主要還是在洪武年到永樂年間,這才是奇蹟的根源。為啥呢?

在洪武年間,你只要貪汙六十兩以上的銀子就要被梟首{砍頭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可是窮孩子出生的,少年時歷經磨難,他最痛恨的就是貪官汙吏,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不僅是嚴刑峻法,對貪官汙吏嚴加處罰,還出臺了很多相關規定,來防止貪腐,如:在職官員不得在任職地方區域,娶妻納妾,等等,由於太過於嚴苛,也出現問題。

在洪武年間,因為很多官員被砍頭,充軍,而朝廷來不及補充官員,大量的官職都沒人來做,就導致了政務無法處理,那該怎麼辦,朱元璋只能出奇招了:讓那些罪行比較輕的人戴著鐐銬去審案辦事,在那個時間經常出現這樣子的奇景,讓囚犯審囚犯。可想而知,能在朱元璋手下做事三年,那還不是奇蹟,是什麼呢!

朱棣那就更加不用說了,簡直就一個暴君呀,只要貪腐或者辦事不利,被懲治的官員數不勝數。可這個夏原吉居然能在洪武年到永樂年間一直掌管著戶部,這個戶部那可是直接跟錢打交道的地方,這可是奇蹟中的奇蹟呀!

夏原吉:夏原吉:夏原吉(1366年-1430年),字維喆。湖廣長沙府湘陰(今湖南湘陰)人,祖籍浙江開化,後遷徙於江西德興。明朝初年重臣。

夏元吉早年喪父,遂力學養母。於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中舉人,以鄉薦入太學,選入禁中書省制誥,以誠篤幹濟為太祖所重。建文帝時任戶部右侍郎,後充採訪使。任內政治清明,百姓皆悅服。明成祖即位後,夏元吉升任戶部尚書,主持浙西、蘇、松治水事務,被委以重任,與蹇義齊名。之後又輔助明仁宗、宣宗,成仁宣之治。

明朝時期:明朝大管家夏原吉,為何讓明成祖朱棣感到懊悔?


夏原吉一生為官清廉,雖然從29歲起,就在戶部任職,跟錢糧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他卻從不佔半點便宜,為啥呢?說一件事讓你知道一下。

在朱棣臨終之前的一年裡,朱棣發動了第五次親征漠北,也是最後一次北征。打仗打的是什麼呀,錢糧呀!打仗不就是為了錢糧嗎?由於當時接連辦了幾件大事,國庫空虛,夏原吉又不想把壓力轉接到百姓身上,便苦苦諫阻,可是卻讓朱棣非常生氣,一氣之下,把夏原吉下入監獄,還被錦衣衛抄家,抄家抄什麼來著,錦衣衛到夏原吉家裡一看,個個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看到夏原吉家裡居然沒有多少東西,一時接受不了,堂堂一個戶部尚書家裡面只有布衣,瓦罐,什麼的 壓根就找不到一個像樣的東西,夏原吉家裡居然連個像樣的下人都沒有。這就是夏原吉執掌戶部近30年不倒的原因,人都說:一時可以不貪很容易,長時就很難保持清廉不貪,夏原吉居然守住了自己的底線,要做到五朝不倒。不僅僅為官清廉那麼簡單,古人云:有明君才能有名臣,才能有能臣,如君不明,那裡來的能臣,名臣之言。那麼是誰發現夏原吉這塊美玉的呢!

在夏原吉23歲那年,由地方官推薦,來到京師國子監學習,巧了,某一天,朱元璋偶然空閒,突發奇想來到國子監,看看那些正在唸書的學子們,走進國子監,發現空空蕩蕩,別的學子都不在,只有夏原吉一人在國子監,一絲不苟地坐在那裡抄寫文章。正因這次偶遇,改變了夏原吉的命運,不久之後,朱元璋在宮中欽點夏原吉為文牘官,後轉入戶部任職,而夏原吉的學識很快得到時任戶部尚書鬱新的賞識,很快就得到時任戶部尚書鬱新的栽培之下。六年之後,夏原吉升任戶部左侍郎,一個領導的栽培和一個皇帝的發掘,而且在戶部任職不倒,那也不是容易的事。

永樂年間,永樂皇帝每次上朝之前,都把夏原吉叫到外廊,事先單獨就政事,做一番溝通,也從來沒有傲滿,反而更加的低調。

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的宮室建成,皇上派夏原吉南下召太子和太孫北上。回來後,夏原吉說:“經過多年營建,現在終於大功告成。應該安撫流亡在外的人,免除拖欠的各項徵收,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第二年,三殿失火,原吉重申從前的請求。皇上馬上命有關部門推行。當初,皇上因三殿失火下詔求直言,群臣大都說遷都北京不便。皇上大怒,殺死主事蕭儀,說道:“當初要遷都時,曾與大臣們秘密討論過,很久才確定下來,並不是輕率決定的。 ”言官藉機彈劾大臣。皇上命他們都跪在午門外辯論。大臣們都罵言官,夏原吉卻唯獨上奏說:“他們響應詔令而提出自己的意見,沒有犯罪。臣等一幫湊數的大臣,不能協同輔佐國家大事,應當有罪。”皇上怒意消了,將雙方都寬恕了。有人指責下原吉違背初衷。夏原吉說:“我們這些人任職很久了,雖然言語有失,僥倖皇上能夠原諒。如果言官得罪,那損失就不小了。”眾人這才佩服 。

夏原吉雖然任戶部尚書,國家大事總是被皇上召去詳加議論。皇上每次御臨便殿門口,總是召夏原吉來談話,常常忘了時間,左右的人都不得聽聞。夏原吉退下後,總是恭恭敬敬的,就像什麼都沒有參預一樣。討平交趾後,皇上問升官與賞賜哪樣便利。夏原吉回答說:“賞賜費用只是一次,是有限的;而升官後的費用,則是無限的。”皇上聽從了。有西域法王來朝見,皇上想到郊外去慰勞他,夏原吉說不行。到法王入宮後,夏原吉見而不拜。皇上笑著說:“愛卿想效法韓愈嗎?

山東唐賽兒謀反,被平定以後,有三千多脅從者被俘來京。夏原吉請求皇上,將他們全放了。谷王朱橞反叛,皇上懷疑長沙有人參與陰謀。夏原吉以全家一百條人命做擔保,這事才得以平息。

永樂二十年(1422年)皇上北征,因糧盡而返。其後,又連年出塞,但都不見敵人。在回到榆木川時,皇上病危,對左右的人說:“夏原吉愛護我。”皇上逝世的消息傳到後三天,太子跑到關押夏原吉的地方,呼喊原吉,哭著告訴了他。夏原吉哭倒在地,許久不能起來。太子令他出獄,商議喪禮事宜,又問赦免詔書該寫些什麼。原吉回答說要賑濟饑民,減省賦役,停罷下西洋的取寶船以及向雲南、交趾地區各道採辦金銀。太子全聽從了!

明朝時期:明朝大管家夏原吉,為何讓明成祖朱棣感到懊悔?


他在《蘇松水利疏》中分析了當時本區的水道形勢,認為治水關鍵是疏浚下游河道,使洪水暢流入海。但以往洩水乾道吳淞江已嚴重淤塞,從吳江長橋至夏駕浦一百二十餘里的上游段雖可通水,但多有淺狹之處,而自夏駕浦至上海縣南蹌浦口(吳淞江入海舊口,在今吳淞口之南)的一百三十餘里則已是“茭蘆叢生、已成平陸”。重新使之通暢,則工費浩大,不如上段著重疏浚東北入江的嘉定縣劉家港和常熟縣白茆港,下段著重疏浚直通南蹌口的范家浜。此外在河口設閘,控制洩水和漲潮,再修理加固圍堤,水災當可得到控制。

當年,明廷集中了10多萬人進行施工,到第二年九月完工。其治理成就俱載《明史·河渠志》。主要工程是由夏駕浦引吳淞江上游水自劉家港入江;開范家浜,上接大黃浦,引澱山湖水自南蹌口入海,從而改變了太湖下游洩水道的基本格局。

這就是朱棣臨終之時,懊悔不已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