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丨輝煌十三五·長沙精彩②

項目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丨輝煌十三五·長沙精彩②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煥明

金秋時節,碩果累累,長沙重大項目建設捷報頻傳——

8月28日,作為長株潭“三幹兩軌”之一的洞株公路快速化改造項目全線通車,長沙和株洲之間新增一條全程無紅綠燈快速路;

9月28日,椒花水庫工程在瀏陽市達滸鎮開工建設,這一項目是長沙貫徹落實國家《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部署的又一標誌性工程;

9月29日,總投資逾千億元的175個重大項目吹響開竣工集結號,這是長沙今年第二輪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

“十三五”期間,長沙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項目建設“牛鼻子”,始終堅持“項目為王”,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以大發展惠及大民生,一個個投資體量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正成為長沙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也為長沙“十四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項目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丨輝煌十三五·長沙精彩②

強力鋪排

掀起項目建設熱潮

在湘雅路過江通道項目施工現場,600多名工人熟練地綁紮和焊接著鋼筋,龍門吊正不停地吊運著建築材料,一座相當於10層樓高的深基坑已現雛形。這是一個重大民生工程,建成通車後將極大減輕城區過江交通壓力。

項目建設是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動力源”,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長沙市委、市政府連續多年把項目建設作為“新春第一會”,吹響擔當實幹的號角、擂起項目建設的戰鼓。 而每到年終歲末,一場場項目建設觀摩會成為大家熟知的“規定動作”。兩天時間裡,觀摩團將跑遍全市各區縣(市)、園區,現場觀摩20多個重大項目。

“要將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工作,特別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抓到痛點、抓出亮點,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衡華多次帶隊走區縣、進園區、入企業,調研重大項目建設,強調要緊盯項目建設目標,聚焦產業鏈,加大項目引進、項目落地、項目建設力度,全面提升項目履約率、開工率、投資到位率。

“十三五”期間,長沙每年鋪排重大項目1000個左右。5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圍繞項目建設這根“主線”,猛攻有效投資,突出產業項目、突出智能製造,力促簽約項目快落地、落地項目快開工、開工項目快竣工,讓項目建設的熱潮一浪接著一浪、一浪高過一浪。

產業支撐

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

項目是發展的載體,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出。

作為省“五個100”重大產業建設項目,在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馬欄山創意設計總部大廈、芒果馬欄山廣場、中廣天擇總部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正爭分奪秒、快馬加鞭,“中國V谷”聲名遠播。截至8月底,馬欄山文創園今年已開工14個新建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4.84億元,佔年度計劃的71.9%;已新註冊企業502家,累計註冊企業1308家。

容德文化董事長鍾燁清楚地記得,她第一次來馬欄山文創園是2018年初,那時園區還是一片黃土,“現在再來,這裡路通了、樹種了、園區建起來了,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長沙城西,中聯智慧產業城施工現場,1800多名施工人員正在夯基搭架、強樁建廠,挖掘機、強夯機的轟鳴聲不絕於耳,一座工程機械製造業的“未來之城”已現雛形。“一天一個樣,很興奮!”中聯重科基建總監、智慧城建設管理公司總經理張少華介紹,項目按照“邊建邊投產、建成即達產”的目標推進。項目總投資約1000億元,佔地面積約9000畝,是中聯重科實現產業轉型、智能化提升、打造世界一流裝備製造產業新高地的標誌性工程。

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建新多次帶隊調研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他強調,推動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是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抓手,全市上下要緊抓項目建設,加快增強發展動能,為項目建設創造最優環境,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為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主要領導掛帥,市委、市政府以調度促進度、以協調破制約,實行項目負責人每天現場調度、區縣園區每週綜合調度、市發改委等管理部門每月調度分析並通報進展,遇難就解,逢事就辦,不斷提高開工率、竣工率、達產率和轉化率,確保開工一批、建成一批、投產一批、達效一批。

基礎設施

以大項目引領城市大發展

“地鐵修到了家門口,從洋湖到星沙只要50分鐘!”6月28日,長沙地鐵3號線、5號線實現載客初期運營,對於家住洋湖、在星沙上班的左先生來說,之前每天往返於兩地,3個小時花在路上;之後坐地鐵上下班,每天可以多睡半個小時。

從2014年地鐵2號線開通,到2020年地鐵3號線、5號線同日開通,長沙市軌道交通規劃“米”字形骨架、雙“十”字拓展線網格局基本形成。今年9月30日,長沙地鐵線網客運量首次突破200萬乘次,創下單日客流最高紀錄。

5年來,長沙市民感受最深的變化就是城市道路的變化:從嶽寧大道、星沙聯絡線等道路的拉通,到萬家麗路、湘府路的快速化改造,再到長沙磁浮快線、長株潭城際鐵路開通運營……它們共同構建起長沙現代都市的立體交通網絡,老百姓出行越來越方便。2015年到2019年,長沙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 2017.35億元;截至2019年末,建成次幹路及以上道路里程1535.54公里,幹路網密度3.46公里/平方公里。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設城市為人民。”一個個數字串聯的,是以大項目引領城市大發展的奮鬥歷程,是建設“精美長沙”的最足底氣。

城市建設

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市民幸福感

這5年,長沙城市不僅長高長大了,也變美了。

2018年5月7日,歷時7年建設,位於五一商圈的長沙國金中心華麗綻放,其中最高的塔樓高452米,刷新長沙高度,成為備受矚目的新座標。在河西,328米的湘江財富金融中心今年9月全面完工,成為河西第一高樓。城市高度、天際線的不斷刷新,彰顯著長沙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也折射著時代之變。

“十三五”期間,長沙“三館一廳”、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湘江歡樂城等一座座地標建築拔地而起,城市品位和歷史底蘊相得益彰,長沙更加註重現代建築風格、色彩特徵等元素把控,城市“顏值”得到全面提升。

與長沙國金中心一街之隔的百果園是一片老城區,地理位置雖好,但城市基礎設施老舊,通過有機更新改造,如今這裡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十三五”期間,長沙市通過“社區提質提檔三年行動計劃”“城市有機更新”“一圈兩場三道”等系列惠及民生的大手筆,全面提升便民利民指數。5年來,全市共建成412個“15分鐘生活圈”,居民可實現“菜食住行購、教科文衛體、老幼站廁園”15個生活要素不出圈。一批批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重點項目或開工或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長沙的整體品質,改善了長沙的人居環境,市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幸福感來源於用電更可靠了——2017年10月,長沙啟動電網供電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開啟“630攻堅”行動,3年間累計投產電網項目136個,完成投資134億元,已投產新改建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93座,實現企業不拉閘、居民不限電。

幸福感來源於用水更安全了——“終於可以告別家裡的老水井了。”去年9月對於家住暮雲的楊林來說特別開心,他家也用上了自來水。截至目前,長沙市城區有9家供水廠和12座汙水處理廠,城市供水管網總長度達到5937公里,總設計能力為260萬噸/天。

幸福感來源於網速越來越快了——2019年長沙已開通3200多個5G基站,今年將增加至1.9萬個,3年內將達到5萬個,實現城區5G信號全覆蓋。隨著新基建站上“新風口”,長沙加速佈局,大力推進5G、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攻關突破,提升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站在跨進“十四五”的門檻前回眸,項目建設帶來了城市的鉅變,也為建設現代化長沙築牢了根基。長沙,明天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