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7-11便利店的7個坑,一般人我不告訴TA

曾幾何時,7-11是全球便利店的模範代表。2011年11月中旬,7-11開始改變在華髮展的策略,將原有的繁華商圈店擴展到社區點,同時改變以往直營的模式,用開放加盟的方式進行擴張。


加盟7-11便利店的7個坑,一般人我不告訴TA

如今9年過去,7-11便利店加盟模式還行得通嗎?2018年開始在成都投資便利店的我,用三年時間觀察和實踐,幫7-11找到了加盟模式的7個問題,得出的結論就是:可以判“死刑”了。


問題一:耗資幾十上百萬,資金壓力是死結

711的加盟模式最早分為A型和D型兩種。A型稱為投資管理型。如果選擇這種模式,要先準備43萬2千元的費用,其中包括10萬元加盟費,1.1萬元的培訓費,2.1萬元的開店準備費, 20萬元的保證金——保證金雖然未來會歸還的,但如果你在加盟過程中違反了711的規定,保證金就會有相應的扣款。開新店時,需要預付10萬元左右的首批貨款(實際上新店進貨絕對不是10萬元能搞定的)。另外,裝修時需要使用總部指定的裝修團隊,一二線城市預計花費也要在15萬元左右。設備由總部提供,而且房租還是要你自己付的,怎麼著要50平的經營面積吧?就算每月1.2萬的租金,押一付三也得準備接近5萬元,這A型已經累計投入63萬多了,加上保證人資產30萬的背書,一個小小的便利店需要耗資近百萬。

D型稱為委託管理型。如果選擇這種方式,加盟主需要找到一個夥伴一起親自參與日常經營,店鋪由總部指定,加盟費、保證金、培訓費和開店準備費一樣是要準備的,這部分要33萬2千元。這兩年又有一種C型,其實跟D型差不多,只是各種條件都有所調低。加盟費是5萬,保證金5萬到20萬不同。注意,培訓費、開店準備金也沒少,房租、裝修、貨款還有招來的人工成本,都在那裡,最少也得15萬。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讓全球經濟壓力持續增大,中國也不例外,7-11便利店加盟模式在9年後的今天,別說一線城市了,就是二三線城市選擇C型加盟模式,一下子拿出二三十萬元乃至上百萬的積蓄,普通人幾乎等於孤注一擲,僅僅資金壓力就是死結。


加盟7-11便利店的7個坑,一般人我不告訴TA


問題二:日本關店1000家,中國加盟店也漸顯水土不服

2019年底路透社就報道,7-11母公司日本Seven&I控股公司要關閉或搬遷近1000家7-11便利店,並且到2020年預計裁員約3000人(佔據Seven&I總僱員數的兩成)。主要原因是受到公司百貨業務的拖累,加上堅持24小時營業的7-11,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人工,所以降低人工成本來緩解資金緊張就成了必須的選擇。業務縮減,集團瘦身,7-11也就是在這樣一個不得已的情況下被迫成了一個犧牲品。

7-11在中國的加盟店,在業績壓力和疫情導致經濟低迷的雙重影響下,也在進行關店和撤店的調整。7-11的加盟店模式在中國電商和外賣的夾擊下,也逐漸顯得水土不服。不僅要維持較高的人工成本,在中國便利店行業逐年更加充分的發展、向飽和狀態靠攏的情況下,同行的激烈競爭中7-11直營店和加盟店也都不夠適應和靈活,反應遲緩,商品的品質和價格不夠有競爭力。部分加盟店甚至打破了7-11既有的24小時營業規則,縮減為16小時。


加盟7-11便利店的7個坑,一般人我不告訴TA


更讓人擔憂的是,在一線城市7-11相當一段時間是增長停滯狀態。公開資料顯示,上海7-11目前只有120家門店,並且2018年來一年多未能開出一家新店。北京和天津市場,7-11被其他新銳便利店增速超越、關店數逐年走高。而成都當地便利店品牌和全球知名品牌夾擊下市場份額持續萎縮,使得7-11在2018-2019年淨關店10家。顯然,中國社會生活和經濟形態發展變化的速度在超過日本,7-11舊的加盟模式開始不適應中國新時代的實際需要了。


問題三:經濟低迷,7-11商品與服務的性價比日益看低

不管是直營還是加盟,7-11要求所有門店統一從公司拿貨,這點大家是知道的。沒有比價採購,進貨的壟斷必然導致商品價格偏高。這兩年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加上疫情,可以說“雪上加霜”,民眾掙錢越來越難。剛剛結束的2020全國兩會,記者招待會上領導人透露的數據: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疫情過後,民生為要……哪裡還有報復性消費,實質上都在去過度化消費。

標榜品質商品和優質服務的7-11,比起更多務實的便利店降價促銷,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性價比的高,在便利店行業,簡單說就應該是物美價廉。7-11的商業邏輯,是商品不低的價格獲取較高的利潤,以便用來維持所謂優質服務的成本。但市場比較充分的競爭,帶來更多性價比更好的便利店同行,7-11商品與服務的性價比自然就被看低了。


問題四:廢品損耗,始於即食,更慘在生鮮

7-11的經營理念和工作執行中,非常看重廢品損耗給客人帶來的不好體驗,保質期一過要求必須及時處理。這點沒錯,但是給加盟夥伴帶來的經營挑戰就不言而喻了。以前有即食的損耗,現在加上水果生鮮的廢品,這就難上加難了。


加盟7-11便利店的7個坑,一般人我不告訴TA


中國公司有專門的部門人員暗訪廢品損耗處理情況,到期廢棄必須好好執行,為了品牌和顧客是應該的。控制得不好的加盟店,最高的時候一天的損失就可能上千,一個月下來,不僅掙不到利潤,可能還得往裡賠錢。而直營店在這方面做的只會比加盟店更差,因為7-11直營由公司兜底,訂貨更任性,不在乎損失,廢品損耗率更高。


問題五:無法得到持續的專業培訓,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對品牌和門店的傷害三七開

7-11加盟店的店主夫妻或者夥伴,很多無法持久獲得專業培訓,兼職店員更不用說了。可以想像,這些加盟店,無論是在護具的佩戴、洗手等安全清潔方面,還是在消費者的服務技能上面,專業意識都會有所欠缺,有網友吐槽“我見過店員不戴護具的情況下,一邊跟消費者說話一邊取鮮食,唾沫星子亂飛。”

服務水平的參差不齊,就對7-11品牌和門店產生傷害,說三七開也不過分。久而久之,消費者就用腳投票,不進7-11加盟店的腳,恐怕也不會刻意走進直營店。


加盟7-11便利店的7個坑,一般人我不告訴TA


問題六:7-11加盟店的現場管理難以統一貫徹,呈現不同程度的髒亂差

便利店的現場管理很重要,是品牌形象,也是顧客進店後的直觀感受。相比直營店的嚴格,加盟店常常會有商品陳列錯亂、門店清潔度不夠以致產品、貨架落灰的問題,甚至產生衛生死角。

7-11加盟店不同程度的髒亂差,也成為近年消費者普遍反映的問題之一。由於加盟店數量過多,且7-11中國總部管理難以統一貫徹,亂象幾乎是老生常談了。


問題七:利潤分成骨感殘酷,做老闆的夢醒時分才發現自己是給7-11打工的

起初,7-11加盟模式的具體利潤分成是坊間之謎。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逐漸瞭解到具體情況。A型投資管理模式加盟者能拿到的分成比較少就不說了。D型日常運營由總部出費用,加盟人拿分成,月利潤在4萬以下時,總部拿走52%;月利潤4-10萬時,總部拿走68%;月利潤10-22萬,總部拿走78%。


加盟7-11便利店的7個坑,一般人我不告訴TA


C型模式的毛利分成7-11大概拿走80%左右。一家7-11北京直營店的日均營業額在2萬元左右,按照30%的平均毛利率算,除去總部分成和店鋪經費後,加盟主每月大約能得到4萬元的店鋪毛利分成。看起來還湊合,事實上加盟者還要從中支取員工工資和房租等費用,刨開這些,加盟者每月到手的淨利潤可能會不足萬元,而且至少五年才能回本。換句話說,如果上班的月薪有七八千元,搞了加盟店也一樣是給7-11打工的。


7個問題7個坑,個個都能埋死人,判7-11便利店加盟模式的“死刑”,屬實不冤吧?數據顯示,如今做便利店加盟的,賺錢的有70%,不虧不賺的20%,還有10%是賠錢的。我從最近這三年投資便利店,再說句真話,即便這70%賺錢的裡面,其實湊合養活自己的佔大部分,只有很少的人能通過加盟便利店掙錢甚至致富。除了選到了好地段好口岸、趕上了好時候之外,還需要起早貪黑投入非常大的精力。

千萬不要因為7-11的那點世界知名度,一時頭腦發熱去加盟。這事兒,看上去高大上,實際上很不值。尤其是當前經濟形勢不明朗,實體經濟難度陡增,加盟便利店就要更加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