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一条黄金法则,她为家族培养了几十个优秀的孩子

这几天家庭聚会,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孩子,有个表姐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管孩子了,该打也打了,该骂也骂了,就是不听我的!”有个表哥也是一副怨天尤人的神情:“为了培养孩子,我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已经够多了,为什么就是没效果呢?”

凭借一条黄金法则,她为家族培养了几十个优秀的孩子

之前在一个家教类节目《老师请回答》中,见识到各种有问题的孩子,有的小学生写作业拖延五六个小时,有的孩子和父母从不沟通,有的孩子有暴力倾向,甚至有孩子将妈妈狠狠推倒在地而毫无悔恨之心。

怎么了?是我们的孩子变得比以前更坏了吗?当然不是,而是我们管教孩子的方式出了问题,信奉“棍棒出孝子”的权威型管教,和娇生惯养的宠溺型管教,都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了,现在的孩子更追求自我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想法。

要想教出优秀的孩子,就得放弃惩罚或娇纵的“老黄历”,用“正面管教”的新方式,给孩子爱和正面的管教,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面管教”的管教方式出自于《正面管教》这本书,这本书出版将近40年,被翻译成16种语言,全球销量达到600万册。这本书的作者是简.尼尔森博士,她最厉害的,不是因为她在教育和心理学上的建树,而是她凭着正面管教的方法培养了家里几十个孩子,并且建立了一套亲子陪伴和成长体系,可以说,她是优秀的家庭教育实践家。

管教孩子这件事上,我们经常有些固执己见,认为自己的方式没有问题,就像打骂孩子的人,总是固执地坚信“棍棒才能出孝子”,而既然我们想要改变原有不良的亲子关系,就必须试着否定原有的方式,接受新的观点,并且实践。

1,粗暴式的管教方式会有什么负面效果?

前几天我家的外甥就被打得满地打滚,关于打骂孩子无效这件事,每次开家庭会议,或者平时在家庭群中,我都经常会说到,但是基本没什么效果。

其实很多打骂孩子的家长并非不心疼孩子,但就是控制不住。为什么家长们看到“熊孩子”,第一想到的就是打打打?因为这种方式简单直接,就像小孩子看到别人的糖,首先想到就是抢过来,这是最不麻烦的方式了。

家长遇到问题就打孩子的方式,也是在找“最不麻烦”的方式,因为跟孩子讲道理太麻烦了,而且还不能让他立马就怕你。

还有一部分家长在遇到熊孩子的时候就怒火中烧、失去理性,甚至拿皮带抽、拿拖把打,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挑战了他们的权威。

我们认为自己是家里的权威,孩子必须听话,所以当我们制定了很多遵守的规则,比如放学后必须先完成作业才能玩,玩具玩完之后必须收好等等,而孩子没有乖乖听话,父母就会有一种权威被人挑战的感觉,就会怒火冲天。

我想大部分父母都严厉惩罚过孩子,惩罚的效果怎么样?是孩子乖乖听话,再也不犯规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家长们就不会有这么多怨言了。

凭借一条黄金法则,她为家族培养了几十个优秀的孩子

研究表明,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非常叛逆,要么变得因害怕而盲目顺从。

这种粗暴地管教方式,短期内看起来会有点效果,孩子当时会答应听话,但是会造成四个长期的负面效果。第一,孩子内心很愤怒,觉得不公平,这样就不会再信任大人。第二,会有报复心,等我有能力了、长大了,我一定会打击你。第三,有的孩子会更加反叛,“凭什么我必须要遵守你定的规矩,我偏不”。第四,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来自卑,他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己是个不被人爱的坏孩子,而且,当他这么想的时候,他可能会继续做出很多不好的行为,也可能处处去讨好别人以获得别人的认可。

每个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做得更好,变得更优秀,既然这样,就必须收拾自己的“控制心态”,不能通过惩罚的手段让他们感觉更糟。

2,不同的“熊孩子”,用不同的管教方法。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三种“熊孩子”。

第一种熊孩子:一会儿要你陪他玩玩具,一会儿又要你买什么东西,满足了这个,又要那个,还会故意捣蛋,这就让父母觉得很累。这些孩子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求大人的关注,因为在这些孩子心里,只有别人围着自己团团转,自己才是重要的。

有一次我姐正在给小儿子拍照,大儿子看到后就把玩具全部扔到了地上,我姐马上就跑过去责骂他。我想这个时候,大儿子的心情并不坏,因为他成功通过这些坏行为,引起了妈妈的关注。

面对这类孩子,我们要反省自己是不是给孩子的关注不够,尤其是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知道表现好才能获得更多关注。

第二种熊孩子:总喜欢跟大人顶嘴,对着干。这些孩子是为了获得自主感,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当我说了算,没有谁能控制我的时候,我才是自主的。

很多大人都觉得自己更有人生经验,所以孩子都应该听你的,但孩子不是机器,他有自己的思想,一个婴儿在吃饱的时候,也会吐出奶瓶。

我们需要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让他主动自发地朝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很多父母每天为了孩子不按时起床、不认真写作业这样的事而精疲力尽,但如果你让孩子和你一起来制作他的日常作息表,然后让他按表来做事,就容易多了。

第三种熊孩子:他们会觉得没人疼我爱我,我就“破罐子破摔”,就要让你也受到伤害,比如伤害他人、毁坏东西。父母在面对自暴自弃和报复的孩子的时候,要尊重孩子,让他们参与决策,而不要惩罚和攻击他们。

凭借一条黄金法则,她为家族培养了几十个优秀的孩子

3,通过正面管教,培养优秀自信的孩子

个体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价值感和归属感。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找到价值感与归属感,才能激发他们身上的宝贵品质。

正面管教的核心很简单,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运用正面管教的工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责任感和与人合作能力。

第一,无条件地爱孩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责难和打骂也都是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但孩子不知道呀,你对他说:“如果你听话,妈妈会更爱你。”孩子会觉得,妈妈爱我是有条件的。

正面管教强调的是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不管你的孩子乖巧可人还是调皮捣蛋,成绩是第一还是拖后腿,我们都应该一样爱他,这些都不是爱他与否的条件。爱,本来就应该是不设条件的。当孩子被无条件地爱包围,就能对父母产生真正的信任,这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

第二,要学会夸到点上。

有些熊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一个朋友的小孩经常和爷爷吵架,而且气势汹汹、口若悬河,他父母不仅不急,还夸他口才不错,后来这个小孩就越来越目无尊长,而且还以吵架获胜为荣。这是因为夸奖的方向不对。

要知道,夸奖是孩子的路标,你往哪边指,他就会往哪边走。

我们经常听到“我家宝贝真聪明”、“我孙子反应可快了”,这些夸奖其实也都没夸到点子上。我们要在过程和态度上对孩子进行鼓励。比如当孩子成绩进步,你对孩子说“你这学期这么努力,让我觉得很欣慰”就比“你越来越聪明了”要好得多。

第三,孩子犯错时,我们要具有同理心。

当孩子犯错时候,如果一味指责或羞辱,会降低他的自我价值感,这种感觉会潜入到他的学习和生活上。可以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他也许会放下戒备,愿意听你说。比如,“你之所以闹着想买手机,是因为看到你同学都有一个是吧”。还可以把你对孩子行为的感受告诉孩子,比如,你这样不停地吵闹,让妈妈不开心了。最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避免将来再出现这样的问题。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没有很多试错的机会,在原则性的问题,比如烧伤抢掠、不尊重长辈等等问题上,该严厉惩罚的时候还是严厉惩罚,除此之外,我们还是必须要改变以前粗暴简单的管教方式,耐心地讲道理,无条件地爱他们,不轻易责怪和羞辱,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

“正面管教”的方式要做到并不容易,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管教方式,改变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太难了,但一定要坚信,只要我们开始改变一点,孩子也会朝好的方向改变一点,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作者—

五月笙:微信读书签约讲书人,有书、新世相等平台签约作者、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

持续分享「独特思考」「读书方法」「高效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