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阻礙了我們成為溝通高手

是什麼阻礙了我們成為溝通高手

今天早上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內容為“觀察-感受-需求-請求的表達順序,感覺這種說話方式好娘炮”的信息,有小夥伴說對,或許還有人覺得莫名其妙。

觀察、感受、需求、請求這四個要素出自《非暴力溝通》一書,這本書厲害了,如果你聽樊登讀書會的話,樊登會告訴你這本書的作者利用書中的溝通方式去給火拼的黑社會調停,作為美國人去仇視美國人的巴勒斯坦演講並被仇視者請到家裡赴宴,是不是非常厲害。其實這種溝通方式也被一些情感專家推崇,有些小夥伴知道我前段時間在讀一本內容為會撩才會聊的書,這本書的作者也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溝通高手的說話之道-讀非暴力溝通有感》,對於非暴力溝通推崇備至,的確在作者的書中也把觀察、感受二要素轉化為泡妞的套路。小夥伴們不要小瞧這本書,認為它是紙上談兵,我曾經把這本書中論述女孩為什麼不回覆你的微信的篇幅拍照給女生求證,女生深以為然。

上面的朋友圈就是在讀完《溝通高手的說話之道-讀非暴力溝通有感》之後推送的,文章以如何與抽菸的室友溝通去室外抽菸闡釋溝通高手的正確溝通方式,但是我卻覺得不以為然,於是就有了那條朋友圈。

其實我除了覺得文章中的溝通方式娘炮外,還有一種感受就是,我們情感中有一種道德指責的因子。文章中的室友在室內吸菸的問題,作者把感受表達為心情壓抑和煩躁,然而事實上呢?我們生活中經常有一種情感趨向就是把一件事情上升到道德層次或者自己被不被尊重的層次。比如在借貸糾紛案中,我們經常遇到當事人說,說起這事我就來氣,這點錢說實話我不在乎,關鍵是他沒他那樣為人處事的。我們是不是經常說,通過這件事,我可算看清這個人了。通過現象看透“本質”或者渴望被尊重,這是我們的一種情感需求。我懷著疑惑開始閱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因為剛剛看到三十九頁,所以無從知道這本書會不會給我答案。

但是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會有一種感覺,就是書中有些觀點,我在生活中也思考過。比如跟孩子平等的交流而不是壓制,比如命令有時候會阻礙溝通等等。反正在某些問題上會有臭味相投的感覺,就像耗子和十三歲的老司機去他大姑家打牌一拍即合一樣。

生活在這個世界中,我們無法迴避溝通的問題。那麼是什麼因素阻礙了我們成為溝通高手?

溝通中缺少對於觀察的描述。觀察是為照顧對方感受,滿足對方需求服務的,缺少這一部分就有可能使溝通成為討伐。比如前段時間我寫的《陽光下的法庭第九集中為什麼白雪梅院長要批評鹿鳴律師》中就表達了這種觀點。鹿鳴缺少了對於雙方都認同的事實和問題的鋪墊,直接表達了自己一方的訴求,讓對方產生了逆反心理。

溝通中帶有對對方的否定。我曾經有過一種感觸,就是當跟對方代理律師溝通時一味的把強調對方的證據不足或者否定對方的思路時,很難調解成功的。這種強調或者否定並不一定是直接的,可能是不經意的。比如曾經有個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件,我是保險公司代理人,我當時依據從公安機關調取的筆錄認為被保險人是自殺的,於是就跟對方直接強調了被保險人是自殺的,於是對方代理律師就很強硬的不再進行調解,後來反思也許對方代理律師覺得我的在否定他對於證據的判斷和案件的整體思路。在另外一起勞動爭議案件也曾有過這種體驗,溝通中,我將前期對方在法律文書還沒有生效時申請強制執行不太合適,對方的反應就是有點惱,後續開庭中就專門舉證證明仲裁裁決書已經生效,我們這方提起訴訟超過時限,或許就是因為我的言語中不經意的否定引起了反彈。

溝通中帶有命令或者威脅的口吻。這點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被歸納為強人所難。我們都不喜歡被人命令的溝通方式,這點毋庸置疑。在沒有上下級關係的雙方溝通過程中,命令的口吻會顯得不尊重或者顯得帶有忽悠的意味。我曾經有過體驗,有次客戶銷售的公司產品因質量問題被行政機關查處罰款,我試探了數次,客戶都沒有答應自己把罰款兜住,後來,我換了一種方式,沒有用“你應該怎麼辦”的溝通模式,而是用了“如果我是你,我會怎麼辦,這麼做的原因是1.2.3”,後來客戶很爽快的把罰款承擔了。後來客戶告訴我,之所以當時答應,第一我沒有用“你應該怎麼辦”這種咄咄逼人的口吻,第二是“如果我是你”這種方式讓人感覺攻擊性小的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即便我傻,還有一個你和我一樣二逼”的感覺。其實在我們從業過程中,經常遇到跟對方調解,比如男方跟女方要求返還彩禮,這個過程中,男方有時會對女方一家說,你不給錢,我起訴你等等這種話語,對方一般都會說,怕你啊,你願意怎麼著怎麼著。如果男方請了律師的話,律師一般會說,以前我經辦過一起這種案子,是xxx地方的,女方也是不給錢,後來男方在女方另外找對象舉行婚禮的時候帶人去討要,搞的雞飛狗跳,很沒面子。。。。。用講述第三方故事的方式把具體的要求講清了。

其實《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我也是隨便翻了翻,剛剛翻到了39頁,如果小夥伴有興趣,也可以一起讀。或許由於語言習慣和文化習慣的差異,這本書的溝通套路不一定完全符合國人的表達習慣,但是一些理念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另外,還是要告訴小夥伴們和我自己,讀一本書,懂得了一個道理並不能讓我們立馬打通任督二脈成為高手,成為高手之路是深度練習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