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她》告诉我们: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的礼物,孩子需要被爱,才能成长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人。但是,有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爱。


暴力下成长的孩子,想要努力讨好别人

穆莲生刚开始其实是有一段快乐童年的记忆的,至少在妈妈没有男朋友之前,穆莲生是快乐的。虽然她和妈妈两个人的生活也很难,但是,那时候她的妈妈,对穆莲生是真的爱!


《不完美的她》告诉我们: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孩子的一生

一切的转变,皆因穆静有了新男朋友之后。

穆静,骨子里是爱慕虚荣的,这一点从她偷拿茶具就可以看出来,其实茶室的老板早已看到一切,也早认出穆静就是高中同学,只是碍于老同学的情面,没有当面戳穿。穆静带着莲生参加同学聚会,因为孩子不小心打碎的一个限量版杯子,在同学面前丢尽了颜面。所以,当尚武出现的时候,穆静就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有了“孩子就是累赘”的想法。

可怜的莲生受尽了尚武的折磨,本以为妈妈可以保护自己,“妈妈,救救我,救救我”,却被妈妈无情地扔在地板上。所以,当林绪之告诉莲生:“遇到危险的时候,要大声呼救”时,莲生才会说“会有人来救吗?会有人愿意听见吗?”


《不完美的她》告诉我们: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孩子的一生

在尚武的折磨和穆静的冷漠下,莲生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没有办法保护自己,只能一味地满足尚武的非人折磨,以及让穆静高兴。

缺少爱的莲生,永远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考虑,完全忽视了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完全没有了自我,这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设。

因为缺爱,因为长期遭受暴力的威胁,造成了心理的自卑,只能讨好别人,所以莲生只有不断地讨好妈妈,妈妈高兴了,莲生也就高兴了。


讨好别人,是为了怕被抛弃

青年作家蒋方舟在参加“奇葩大会”时,曾坦言: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她说:自己从来没有和任何人吵过架,处事说话小心翼翼,不断照顾别人的情绪,不能表现出任何伤害性和攻击性。

对比莲生所受到的暴力,蒋方舟有这种人格,是因为受到另一种暴力的伤害:冷暴力。

蒋方舟自小就表现出了与别人的不同,所以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被同学孤立,因为与同学们没有共同的爱好,所以她没有朋友,也不懂怎么样与别人相处。

这种冷暴力的伤害,其程度不亚于真正的身体上所承受的暴力伤害。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能给人巨大的压力,让人不能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不断地去迎合别人,不与人发生冲突,永远让自己生活在阴暗之下。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我们讨好别人,是因为我们怕被抛弃。


《不完美的她》告诉我们: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孩子的一生

是的,穆莲生怕被妈妈抛弃,所以只能讨好妈妈,即使自己在面对危险,向妈妈求救,却被妈妈无情地推开的时候。


讨好别人,只会让自己更受伤

那时候,成都公司只有我们部门的领导是个外国人,作为翻译的我,每天翻译各种文档,还有大大小小的会议也需要跟着一起参加,每天忙得连喝口水都觉得很奢侈。

但即使这样,其他部门的同事,还会时不时拿来一些需要翻译的资料让我帮忙,一向脸皮薄的我,不懂得如何拒绝同事的请求,只能全盘接下。而这样的后果,不但搞得自己非常累,也并没有给同事留下多少好印象。

帮别人做事,如果做对了,别人并不会记得你的好,只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做的事;但当你做错了,即使一点非常小的错误,也会被别人无限放大。


《不完美的她》告诉我们: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孩子的一生

因为不懂得拒绝,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因为怕被人孤立,一味地迎合别人的需求,到最后,却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讨好型”的自己,让自己身心俱疲。

而这些都源于我的童年:因为父母的重男轻女,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所以,做任何事都要看父母的脸色,没有自己的想法。即使在外面受了再大的委屈,也不会/不敢回家告诉父母。


爱孩子,孩子才能成为自己

缺少爱的人,更渴望得到爱,她们/他们才会更加轻易地相信别人,更加委屈自己,去满足别人的要求,即使这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德国脑科学家杰拉德赫斯特说:想要孩子获得幸福,必须让他感受到他可以做他自己,即使不如别人家孩子厉害,没有得第一,也没关系。我就是我,爸爸妈妈的爱不会因此减少。

莲生在亲生母亲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所以只能一味地讨好穆静,“妈妈开心,我就开心”,而自己却转身委屈地流泪。

而林绪之却给了莲生足够的母爱,并告诉莲生:“不要把讨好别人当成一个习惯,如果你把这个当成习惯了,有一天会发生靠山山塌的情况……“,所以,当林绪之不让莲生与惠奶奶聊天,莲生会对着林绪之生气大吼,那时因为,莲生在林绪之这里找到了久违的母爱!


《不完美的她》告诉我们: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孩子的一生

有人宠爱,才敢任性!

所以,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吧,因为,孩子只有被真正的爱包围着,才能成长为真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