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不是三姓家奴?

一笔倩江南


很荣幸来回答您的问题。刘备当然不是什么三姓家奴,因为他虽然也投奔过不少人,但跟动辄拜人家当干爹的吕布截然不同,刘备始终都保持着独立的人格,时刻准备着东山再起,投靠他人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吕布为什么会被张飞骂作“三姓家奴”?因为他毫无政治操守,见利忘义,连杀丁原和董卓这俩任干爹,为忠勇的张飞所不齿。

刘备在政治生涯早期,要地盘没地盘,要将没将,要兵没兵,只有两个兄弟跟随。经常吃败仗,走投无路而寄人篱下。什么袁绍、刘表、曹操这些雄霸一方的诸侯,都曾收留过他。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把刘备当英雄当兄弟看待,从没轻视小看过他刘玄德。曹操更是认为能称得起当今天下英雄的,只有拥兵百万的自己和光杆司令一个的刘备。

往后历史的发展,也确实证明了刘备是个大英雄,从一个织席贩履之辈到亲手创建蜀汉政权,三分天下而据其一。刘备的一生非常符合曹操对于“龙”的定义:“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在自己力量不强大的时候,能够放下面子去寻求帮助,甚至依附人家,但并不会放弃自己的根本目标,这才是老话说的“人中龙凤” 。而绝非像吕布那样,为了财色就可以自甘二等,拜人当爹,弃旧主如弃履。





月旦评三分


大家都知道吕布常被人骂作三姓家奴。而刘备在三国时期确实也曾经依附多人,不过他和吕布最大的区别是他和别人之间更多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君上和臣子的关系。

在东汉时期官员的选拔采用的是察举制,也就是地方上推荐,经考核合格以后可以出仕当官。或者是被被二千石以上官员聘用为佐吏,然后逐步升迁。这种自下而上官员选拔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几乎垄断了做官的途径,举荐人举荐一个人,可以说是给了对方很大的人情。

因此在东汉时期举荐人和被举荐人、佐吏和府主之间的关系非常特殊,几乎相当于父子。对于举主、府主一旦去世,常常需要行孝三年。像北海相景君死后,曾经在他手下任职的佐吏服孝三年的有八十七人之多。

还有像刘备被曹操击败以后逃到青州。袁谭是经刘备举荐出仕,虽说按照袁谭的出身也不缺人来举荐他,刘备只是恰逢其会,但是袁谭还是亲自带人出来迎接,以示尊重。

根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吕布因为骁勇出名,被丁原聘为主簿。这么一来丁原就成了吕布的府主,吕布因为董卓的利诱杀死丁原,在当时人眼里和杀父没什么区别。而他归顺董卓以后,又成为他的私人部属,两人誓为父子。结果吕布却再次杀了董卓。

在重视孝道的汉代,吕布这两次谋杀可以说违背伦常,自然不受人待见。

相比之下,刘备是因为军功出仕。他后来虽然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不过此时刘备已经有了自己的力量。他和公孙瓒等人的关系更多是互利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单纯的从属。彼此之间合则两利,不合则各奔东西,和吕布与丁原、董卓的关系截然不同。

而且刘备离开上一任大部分不是叛变。像刘备离开公孙瓒,是奉公孙瓒之命和田楷一起去援救陶谦。因为陶谦器重刘备,将他留下。陶谦和公孙瓒是盟友,刘备此举肯定得到公孙瓒的默许。还有像在陶谦手下刘备也是兢兢业业,让陶谦很满意,最后才会把徐州托付给刘备。

所以吕布被人叫作三姓家奴,而刘备换个人去投奔,一样大受欢迎。


不沉的经远


感谢提问,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张飞大战吕布,大骂吕布三姓家奴吕布恼羞成怒。

三姓家奴'指代吕布,因为吕布一生三次易主,两次被收为义子,但是两个义父都惨死在他手中。简单点说他有三个爹,先是亲爹,后被并州刺史丁原受封义子,为其帐下效力。在与董卓交战之下,被董卓看中,美色金钱引用下,杀了丁原效忠董卓。最后中王允美人计,杀了董卓听从王允。

可以说吕布是个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勇猛有余,智谋不足的人。三姓家奴讽刺其不忠不义,买主求荣,背信弃义的人品。而不是简单他跟随三个不同的人。

所以刘备基本不符合要求。

虽然刘备早期壮志未酬,颠沛流离,东奔西走。先后投靠朝廷,袁绍,曹操,甚至吕布,刘表,陶谦,可以说他投靠的人比吕布还多。

但是刘备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暂住,并未称臣,并未像吕布那样,奴颜婢膝。刘备名为皇叔,都受诸侯敬意,成为其坐上宾客,而不是其属下,更不是吕布那种甘当爪牙,打手。

刘备深明大义,一直以来,刘关张给人的影响,虽是结拜,胜过骨肉。这种正面的形象跟吕布截然相反,是一种义气的典范。因此文人墨客不会那刘备说事。

最后刘备最后建立蜀国,自立为王。也算一国之君,堂堂一国之君。岂能容别人这种污言秽语存在。即使有,也不会流传。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观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