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寡婦,年輕失去了丈夫,夜晚用這個土方法度過餘生

自從明朝的朱熹“存天理,滅人慾”思想提出來之後,再加上小農經濟的發展以及儒家教育的推廣,古代的女性地位滑到了歷史的最底層,男權社會女人基本上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沒有主宰自己命運的辦法和自由,而且在古代女人很看重自己的貞潔,對待自己的婚姻始終保持的是一個堅貞不渝的態度,有著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風氣,所以這一風氣禁錮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女性

古代的寡婦,年輕失去了丈夫,夜晚用這個土方法度過餘生

在以前的社會里會出現很多貞節牌坊的東西嗎,這是國家鼓勵女子忠貞,其實也是統治者的統治利器,一方面彰顯了他們的寬厚仁慈,一方面又穩定了社會,起到了一石二鳥的作用。《宋史》《元史》《明史》,載有大量的貞潔女子的傳略,《清史稿》更有《列女傳》四卷,創下中國歷史之最。清代節婦典型段氏、董氏和楊氏,喪夫時最大的只有21歲,最小的只有15歲,守寡時間分別長達79年、80年和101年!

古代的寡婦,年輕失去了丈夫,夜晚用這個土方法度過餘生

《清史稿·列女傳》:“李豁然妻楊,永年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豁然卒,楊年二十一。事舅姑孝。撫子尊賢,娶婦王,生子而尊賢卒,姑、婦共撫孤孫至成立。楊以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卒,壽百二十,守節百有一年。”

《清史稿·列女傳》載:董氏嫁胡源渤,“源渤卒,董年十五,為嫠八十年,年九十五乃卒。”

看看這些堅守自己貞操的女子,為了自己的婚姻付出了一生的代價,很多女子年輕時候就學做女工,為了熬過漫長的歲月,就用這種方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長年累月的做活,讓自己忙起來,

古代的寡婦,年輕失去了丈夫,夜晚用這個土方法度過餘生

忙到什麼都不會去想,累了撐不住就睡覺,醒來繼續做。基本上所有的寡婦守寡技巧都是一樣的,段氏守寡始於清朝,清朝史書有記載,這位寡婦17歲喪夫,96歲去世,為了走過餘下的人生,他搬進城市裡,

古代的寡婦,年輕失去了丈夫,夜晚用這個土方法度過餘生

為人做工,這個女人的後代考取了進士做了大官,但是他仍然像下人一樣幹活做家務,因為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不是為了生計,而是為了打發時間

白天的時間好打發,但是長夜漫漫,又要去做什麼呢?這個寡婦死之前告訴自己身邊的人,如果喪夫,不要學她,因為實在是無法煎熬下去,每當夜晚來臨,

古代的寡婦,年輕失去了丈夫,夜晚用這個土方法度過餘生

她會撒下一把銅錢,在漆黑中一枚一枚的摸出來,用這種方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把自己累垮,如此反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古代的寡婦,年輕失去了丈夫,夜晚用這個土方法度過餘生

她的痛苦作為外人是體會不到的

古代的寡婦,年輕失去了丈夫,夜晚用這個土方法度過餘生

(配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