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各行各業的“守護神”

致敬!各行各業的“守護神”

大金空調首席技師陸忠明:“鉗手匠心”守護

讓企業“免疫力”更強

閔行區申富路318號,世界知名空調製造商大金空調(上海)公司的所在地。面對疫情,這家外企12條空調內外機生產線早已全負荷運轉。

大金空調之所以能夠迅速復產,離不開企業的明星員工——大金空調(上海)公司首席技師陸忠明。他不是空調的生產者,而是空調生產設備的“守護神”,負責著全廠1500多套生產設備的日常運行維護。

面對疫情主動請戰

在陸忠明眼裡,車間內的機器就像自己的孩子,每天要問候好幾圈。記者見到陸忠明時,他正帶領團隊在車間內維護自動化生產線上的一臺機械臂。

“這段時間工作節奏已經恢復正常,不用像2月初剛復工那會‘白加黑’地幹了。”2月10日,接到上海企業可以復工的消息後,陸忠明坐不住了,“我們必須趕在復工前把設備全部維修好,否則即使復工了產線也轉不起來。”企業當即向莘莊工業區和閔行區申請,很快陸忠明帶領在滬的20人團隊“全副武裝”進廠,戴著口罩每天工作近20小時。

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千餘套設備維修,背後是這位技術能手“鉗手匠心”的故事。外界不知道的是,在陸忠明來廠之前,這個忙碌的廠區內生產空調的機床零部件,高度依賴進口。這一切,隨著陸忠明的到來發生了改變。不少設備在陸忠明手中逐漸國產化,而這也讓設備維護變得更主動、效率更高,在疫情來臨時,讓企業有更強的“免疫力”。

從維護工到發明家

20年前,陸忠明從一家國企自主應聘到大金空調。面對全新的環境,日本全進口的機床,好學性格使陸忠明充滿好奇。每次日本技術人員前來維修時,他總是在一旁暗暗記下操作流程,反覆去推敲。在此基礎上,陸忠明更進一步,開始全面負責機床設備的保養維護。短短三年後,公司便打破慣例,不再要求日方技術人員前來維護,而是改由陸師傅和其團隊全權負責。

當時,陸忠明雖然已經能夠熟練進行機床保養,但機床內的零部件還依舊由日方提供。陸忠明說,“這些零部件由於需要日方定製,所以價格貴、流程長,往往一次購買就要等上大半年,多次影響工廠的正常生產。”

於是,原本只是維修工的陸忠明走上了“發明家”之路。短短几年,他不但攻克了空調製造關鍵部件折彎機新機種的改造,更是完成進口部品國產化自主研發18項,如精密螺紋夾模、高精密漲管頭、彎管芯軸等,為公司節約經費480萬元。

像空調一樣奉獻冷暖

在車間內,陸忠明向記者展示了最近他最驕傲的一項改進發明。他說,之前的空調熱交換器生產線上,喇叭口治具由於設計問題經常“掉鏈子”,全年報廢的產品價值70多萬元,影響正常生產高達2400分鐘。2019年,陸忠明對該部件進行了全新設計,部件的硬度、精度大大提升。去年更換的部件至今沒有一次宕機,效率的提升可為企業每年增加產值3500萬元。

2014年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後,陸忠明毫無保留地通過傳幫帶,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帶徒25人,在近3年的行業技能比武中2人榮獲中國地區冠軍,連續3年在公司機械、電氣技能比武中榮獲6個冠軍。

在陸忠明心裡,工匠精神在於奉獻,可以像空調一樣奉獻冷暖,奉獻一生的時間與智慧。

從“跟跑”到“並跑”上海地鐵信號總監張鬱仍在奔跑不止

保障城市“動脈”安全暢通

“五一”假期,上海地鐵16號線增能,2號線、10號線增加執行週五、週六延時運營。在龐大複雜的地鐵網絡背後,一絲一毫的調整,都與通號系統密不可分。

所謂通號,即通信信號。其重要性,正如神經系統之於人。車載系統設備817套、軌道電路4731段……以張鬱為代表的上海地鐵維護技術人員,如手持手術刀的神經科醫生,不分晝夜地在這張複雜的地鐵神經網絡上忙碌,保障著城市“動脈”安全暢通地運行。

目前,上海地鐵運營里程數達到705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網17條線路、415座車站、近6000輛列車、最高1329萬人次的日均客流,承擔著城市超過66%的公共交通運量。張鬱深感,傳統的方式已無法適應上海地鐵的發展速度,必須要走出一條數字化、智慧化的新路子。2019年,由他牽頭的“信號系統智能運維體系”正式上線。投用後,上海地鐵普通故障發生率和平均修復時間均有所下降,平均維護週期從5天延長至15天,運維成本降低近20%。

如何保證地鐵超大規模網絡的維護?為解答這個新課題,張鬱投入到“上海軌道交通集控大樓網絡化運營平臺”的建設中。平臺作為一個超級“數據中心”,下連全路網車站信息,採用“雲技術”,真正實現了“一網統管”。“如今,不僅運營網絡化,設備也實現了網絡化。原先通信要經過三個層級,現在省卻了中間一層,對設備的管控力度更強,指揮效率也更高。”

今年,上海地鐵承擔著新線建設以及老線改造多項任務。作為從設計、建設,到運營全程參與的一分子,通號專業人員不可或缺。其中,16號線更是刷新了新車調試97天即上線的最短紀錄。在疫情的“倒逼”之下,張鬱加快了地鐵稱重測試的探索。“原理是通過傳感裝置測算出列車人數以及滿載率,將相關數據傳送至上海地鐵APP上。與原先根據進站客流測算的方式相比,稱重方式提供的信息更為即時精準。”

通號一直在迭代,一直在更新。如今,經歷從有線到無線傳輸的發展階段後,張鬱正致力於車車通信測試。“這是通信的最高理念。簡單來說,列車行進過程中,如果看到前面有一輛車,不需要通過中間方進行聯通,而是直接實現與車通信。”

“我們正經歷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時代。”張鬱對記者說,“前方已沒有模板可循,我們要做的,就是思考不停,奔跑不止。”

雖是節日,復旦宿管組長石雅萍一天三趟全樓查寢雷打不動

守護一棟樓裡唯一的學生

五一勞動節,9時,復旦大學任重書院七號樓走廊裡,穿著一身橙色工作服的宿管阿姨石雅萍,正挨間查寢,手裡的2樓管理鑰匙板上,掛著28把亮鋥鋥的房門鑰匙,隨著她的腳步碰撞出聲,安靜樓道里格外清脆。

在疫情當下,學校還未完全返校復學之際,整棟宿舍樓,只有一名學生。可石阿姨的一天三趟全樓查寢雷打不動。“這裡就是學生的第二個家,現在特殊時期,在家的我們要照顧好,不在家的,我們也照看好。”戴著口罩的石阿姨眼睛彎彎,說起學生,滿眼都是笑。

走到206室門口,“同學,安全檢查啦。”石雅萍輕輕敲門。“阿姨,你來啦。”隨著門打開,文博專業大二學生卓霓笑著把石阿姨讓進了屋。

這位河南姑娘,是目前整棟樓裡唯一在宿的學生。原來剛放寒假時,她忙著兼職,原定除夕那天坐高鐵回家,後來隨著疫情形勢變化沒能成行。從1月到現在,每次值班,石雅萍總要早、中、晚三次來跟小姑娘聊聊天,給她測量體溫,確認她一切安好。

出了206室,沒有人住的寢室,石阿姨依然是依次開門進去檢查。進門看一看地面,掃一眼桌面,推一推窗戶關緊了沒,伸手摸摸牆上的電源總開關是否完全關閉。一間間,一層層,石雅萍卻沒覺得單調重複,“越是特殊時期,越要上緊弦。哪怕只有一名同學在,也要百分百負責任。”

“本來以為寒假一個月,現在已經三個月沒見同學們了,還怪想的。”石阿姨說。

“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石雅萍上白班。規定8時正式上班,可她7時20分就已經到了。

清早開始,騎著那輛紅色自行車,石阿姨在幾棟宿舍樓間奔波,忙到11時30分才坐下來吃飯。為了不離崗,她自己帶的飯,可以坐在值班室吃。

打開飯盒,石雅萍笑了。油麵筋塞肉、紅燒帶魚、捲心菜炒油豆腐……家屬給準備的午飯很豐盛。小長假第一天,她想多查查多走走,晚飯不回家吃了。(記者 劉錕 彭德倩 束涵)

原標題:忙碌不歇,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他們依舊奉獻著時間與智慧

致敬!各行各業的“守護神”

來源:新華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