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海由11段线到9段线的“发展历程”


随着人们对海洋意识的增强,领海领土面积也被提上日程,我国领海实际控制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位。我国领海划分为四部分:即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面积约7.7多万平方公里,为我国内海;黄海面积为40多万平方公里,因其颜色被称为“混浊之海”;东海面积约为70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海域内岛屿分布最多的海洋,被称为“星罗棋布之海”;南海面积约有200多万平方公里,为我国面积最大最深的海洋,被称为“中国南海”。

我国南海由11段线到9段线的“发展历程”

我国四大海分界线

我国南海与东海分界线为广东沿海的南澳岛至台湾岛最南端的鹅銮鼻,南至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西依中国、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东抵菲律宾,通过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南北纵跨约2000公里,东西横越约1000公里,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南中国海”,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南海”,中国南海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南中国海,不一定是中国的;中国南海,一定是中国的,这两个概念不要混淆,两者面积大小范围不同,而且主权属于不同的国家。

我国南海由11段线到9段线的“发展历程”

南中国海和中国南海

“中国南海”海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领土,早在3000年前的殷周时代,南海沿岸的土著越族就与中原地区开始往来,我国祖先渔民便在南海航行和从事捕捞作业,并最先发现了南海诸岛,详细记载《更路簿》上;先秦时代,海南岛与南海诸岛已内属中原王朝;随后我国各朝代对南海的管理逐渐加强,设郡建县,都是有据可循的。我国南海面积210多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海南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及其海域。

我国南海由11段线到9段线的“发展历程”

我国南海

洲有洲界,海有海界,国有国界,在陆地上有山川河流等作为国界线,有界碑为证。在海洋上也有国界线,但是这些界线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海国界线被称为九段线(原来为十一段线),也叫“U”形线,是我国“传统海疆线”,它不仅是南海诸岛的“岛屿归属线”,而且是中国南海管辖海域的分界线。这也客观地反映了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南海诸岛,最先开发南海资源,并实施有效控制的准确记载。

我国南海由11段线到9段线的“发展历程”

九段线

“U”形线,雏形的由来

在国民政府时期,由于列强入侵,法国和日本在南海“闹事”,非法占领我南海岛礁。面对如此局势,民国政府深感出版中国南海疆域详细地图的必要性,决定成立“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对南海疆域内各岛礁的地名统一进行审定。在1935年1月编印的第一期会刊上,第一次将南海诸岛明确地分成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今南沙群岛)。 1935年4月,民国海军实地测量后,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第二期专门绘制《中国南海各岛屿图》,确定了中国南海最南疆域线之曾母暗沙在内。 1936年,这幅地图被收入由地理学者白眉初主编的《中华建设新图》,另名为《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图中在南海疆域周围用国界线标明,以示南海诸岛同属中国疆域版图。这就是中国地图上最早出现的南海疆域线,也是今日中国南海地图上U形断续线的雏形。

我国南海由11段线到9段线的“发展历程”

十一段线和九段线


“U”形线,最早出现时间

据历史记载,1927年屠思聪《中华海疆变迁图》中的海疆国界线画法,将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全围了起来,首次完整标绘了中国南海疆界线,这是国民政府1935年测绘南海岛礁的依据,得到现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徐志良认同。自此以后,中国政府和地图出版界都沿用了“U”形线这种画法。

屠思聪(1894—1969),原姓申屠,字哲生,上虞华镇乡(今松厦镇)裴家村人。1922年,在上海创办世界舆地学社,先后主编出版《中华最新形势图》、《简要中华地理图说》、《简要世界地理图说》、《现代本国地图》、《新世界地图》等中外地图。1932年一二八事件中,世界舆地学社和印刷厂遭日机炸毁,仍收拾残局,继续出版地图。新中国成立后,任地图出版社副社长、副总。

十一段线的出现

十一段线是中国近代时期对我国南海海域权益边界的一种叫法。1948年的2月设立,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首次使用。 二战日本战败后归还台湾岛和南海诸岛。在1946年,民国政府设立内政部方域司,该司在筹划收复南海诸岛时,调整了南海各群岛的名称,将原来的“南沙群岛”改名“中沙群岛”,而将原来的“团沙群岛”改名为“南沙群岛”。在这里我们要感谢一个历史人物,那就是民国时期的海军上校林遵,对南海岛礁所做的贡献。1947年底,南海诸岛的地图审定,1948年的2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开发行《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向国际社会正式宣布了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当时的地图上,标为“十一段线”。当时并无任何国家对此提出异议,并且很多国家,包括南海周边国家以及前苏联、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出版的地图也画上11段线,并标明归属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南海由11段线到9段线的“发展历程”

曾经的十一段线和现在的九段线


“十一段线”变成“九段线”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仍保留11段线画法。上世纪五六十年,由于历史原因、美国对越南的打击,为了能避免中美的直接军事对抗冲突,及当时中国对于海权的认识不足,加上当时所谓中越“同志加兄弟”,考虑到与越南当时关系良好,在越南向中国提出把白龙尾岛“还”给他们时,中国官方的说法是“租借”,中国就同意了。但是白龙尾岛“借”出去后就再没回来了,越南将大批移民定居到白龙尾岛上。而终于在2004年6月30号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中,中越《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同时生效,中国彻底把白龙尾岛的主权放弃了,还将北部湾部分海洋拱手相让,领土属于越南,再跟我国没有任何关系了。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放弃了对白龙尾岛的主权要求,在2006年以后的地图册上,已经看不到此岛的准确标示。我国在国际上的怀软政策,加上发扬的国际主义慷慨精神,将这11段线改为9段线,“九条线”因此而得名,称为“U”形线。事实让我们认清楚了,“狼是喂不熟的,狗是改不了吃屎的”,至于什么意思,大家自己考虑。

我国南海由11段线到9段线的“发展历程”

南海分界线图


白龙尾岛坐落于北纬20’01’,东经107’42’,西北距越南海防港,东南距海南八所港均为70海里。岛呈椭圆形,东西长轴4.5公里,南北长轴2.1公里,而积约5平方公里。岛西、南部为平坦沙质土地.东北部为山岭,最高点海拔53米,平坦部分已辟为耕地,山岭部分则为茂草。近岸为广阔的岩礁底浅海,是鲍鱼、海参等海珍品生物栖息地。浅海以外,则是富饶的拖网渔场,盛产红鱼、鱿鱼、石斑鱼等名贵鱼类。

我国南海由11段线到9段线的“发展历程”

白龙尾岛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有不同意见或建议请指教,喜欢的朋友添加关注,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