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合之众》有感

那天看一个综艺节目,史航问窦文涛和蒋方舟读过《乌合之众》没有?他们纷纷曰是。还有一次节目上韩寒也说自己读过《乌合之众》云云。我顿生好奇,这究竟是怎样一本书呢?我从网上找来资源开始读,方才掩卷,故提笔谈谈所感,以慰无聊。

《乌合之众》其实就是一本讨论大众心理或是说讨论个体与群体间心理关系的书。作者是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读前面的时候我都快睡着了,因为是心理学著作和文学关系不大,但读到后边作者的某些观点还是很吸引人,我仅摘出我觉得有趣的部分和大家聊一聊。

读《乌合之众》有感

书里说宗教是对人的崇拜而衍生出来的,佛教和基督教的确如此,我们看佛经里常见一句话叫“如是我闻”,就是“我听见佛陀是这样说的”,把一个人的言论奉为一个教派的经典,这就是基于我们对释迦摩尼的崇拜。耶稣为了全人类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大家感致于他,坚信他是神的儿子。但伊斯兰教就不是了,他们信奉《古兰经》里的真主,而真主却是一个无形的化身,穆罕默德被称为穆圣也只是因为他是个伟大的传教者。

读《乌合之众》有感

书里还提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倘若一个民族使自己的习俗变得根深蒂固,不被动摇,不再发生改变,他就会像中国一样,无法改进自己。《乌合之众》的首次出版是在1895年,那阵还是中国清末时期,所以作者这么写也算属实。放眼当今,我觉得中国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去芜存菁做的非常好,比如今年诸多城市的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首先我们的空气变清新了,再也闻不见过年时刺鼻的火药味,清洁工人也不用忙着打扫铺满街市的红色纸屑,更不会有人被火药炸伤。其实最早“爆竹”指的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发出噼啪的声响,用来吓退一种能使人患上寒热病的怪兽,到北宋才出现火药做的炮仗,所以这个习俗早就面目全非了。如今,我们渐渐告别放炮的传统,我们不再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变成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摆脱固有的束缚,等待迎接一种更贴合身心的喜乐方式。

读《乌合之众》有感

古斯塔夫·勒庞

最后勒庞又谈到了教育,他认为类似于中国这种模式化的育人方法实际是让人不断地失去自我。这个观点我很认同,现在的我们都极度渴望自由,动不动就谈到诗和远方,辞职信上也得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想来是有原因的,我们幼年时就进入学校,不得自由,长大了我们走进公司亦不得自由,待熬到老年我们的身体又大不如前仍与自由无缘。倘若我们有一个开放式的教育,或许能早一点让我们明白自由就是去做我们最想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