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那么牛,那些搞比特币的人还好吗?

2018年年初的时候,我跟我爸一起吃火锅,第一次聊到了比特币,那时比特币的很火,差不多2万多美金一个,粗略一算,10个比特币就够在深圳买一套房。我爸把他从麻将桌、茶馆里、捏脚师傅那儿收集到的信息一整理,得出判断是不能碰。而我这方面主要的知识积累很薄弱,数学不好的我,经济和IT也是满头包。大概听说过一些关于郁金香、庞氏骗局的知识,根本没有办法支撑我做出判断。但出于学习、进步和怕被时代抛弃的考虑,我还是在比特币回落到1万美金左边时买了一些。

而当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比特币已经从2万美金跌到3千美金左右,年初能在深圳买一套房的比特币,现在只能买一个厕所。这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我在1万美金右边时又全卖掉了,所以基本没有损失。作为一个不懂经济、不会IT、没有钱的我,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刚接触比特币的时候,我看到一篇李笑来的报道,大意是说货币只是人们的一个共同幻想物,举了例子是太平洋的岛上有人拿大石头也可以做货币,因此,比特币这种去中心化、透明公正的货币完全有潜力取代现有货币,成为一种新的幻想物。我是完全认同这种说法的。有一本研究大众心理的书籍《乌合之众》就提到,当个体处于群体之中时,极容易失去个人意识和判断,而变成群体中的一份子。我想当时的比特世界就是这样,一个新兴的技术,人们抱着它可以颠覆传统经济、组织的期望,共同认可它,于是价值高涨。

股市那么牛,那些搞比特币的人还好吗?

因此,重点来了,当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做决策时,社会认同的力量就会起效。社会会认同是基于一个庞大的认知共同体,大部分时候,这个认知共同体所共享的知识确实是比我们个人要丰富的多、充实的多、正确的多。从八十年代炒股票、到后来炒房、到现在的炒作比特币,都有社会认同的力量在其中推动。社会认同就像一个无形的海浪,缓慢而有力地推动世界前行。

社会认同在以下三种情况最容易见效:

1. 即将做的选择自己不确定的时候,我们会向与自己相似的人寻求帮助。我妈买股票就是用这一招, 她一般不会自己去看公司的见简介、市盈率等,就是问我舅舅,最近有哪些股票比较火,俗称盲目的散户。其实她一点都不盲目,她是跟着大部分盲目的人走,因为投资股票这个事情本身就有很大不确定性。贾布斯可能回国的谬传都会激发早已不属于他的乐视网涨几个点,社会认同就是这样,他不一定正确,但代表着大多数人的看法。有的时候,即使我们很认真的思考,也未必能得出确定的答案。之前我想买一把吉他,自己反复对比了大红棉和casio的区别,最后还是在店员推荐下买了马丁,他只是说“大部分玩吉他的人都会买马丁”,我就投降了。

2. 当自己没有参照物,形成孤岛的时候,我们也会更容易做出跟大众一致的决定。这个可能是因为我们已经远离人群大脑向你发出了危险的信号,这时候什么是正确的选择反而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尽快回到人群中,做出与大众一致的选择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口。很多年前我到过四川色达五明佛学院,那里以漫山遍野的小红房(僧人自建的房子)出名。虽然房子挨着房子毫无隐私、风景可言,但是没有人会远离人群选择一个空旷的山头来住,孤岛效应让人们更渴望回归人群,因为那样意味着更加安全。

3. 如果出现了极端的最好和最坏的选择,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中间的那个选项。从股市来看,那些价格在几十元的股票比几百块一股或者几块钱一股的股票受众更多一些。各个商家也会推出不同档次的商品,吸引人们选择中间的那款。小米之前的问题就是因为只有低端产品,发展收到阻力。但推出高端的机型后,我想那些中间的机型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股市那么牛,那些搞比特币的人还好吗?

比特币在诞生之初,也是受到以上三种因素影响而价格飞涨,互联网+经济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人们不像传统市场一样有经验,因此不确定它的投资价值,这时稍加引导就能制造大众对它上升的期望,但这个期望会随着比特币的应用价值逐渐下降,真相的迷雾拨开之后,比特币就缺了不确定性这个助手。

其次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操作,变成了一个孤岛,有的人担心自己赶不上时代红利、有的人担心自己资产缩水,或多或少配置一些,像大多数人一样,是大家共同的想法,但这样的孤岛随着交流、沟通会逐渐减少,当大家都涌入区块链这个小岛的时候,岛上的资源不一定够大家分配,就会有人离开。

其次,由于比特币没有政府背书、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各种山寨币层出不穷,大部分价格又比比特币低很多,人们一进入这个市场眼花缭乱,最高的比特币和那些几毛钱的山寨币都不是最好的选择,久而久之,连选择本身也变成了一种累赘,这就是比特币跌落神坛的第三个原因。

股市那么牛,那些搞比特币的人还好吗?

我并不是因为比特币价格跌了才写这篇文章,我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去讨论区块链的价值,我只是想了解大众对于一个共同幻想物态度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规律才能成为我们在下一个决策时的参考物。而通过这次比特币的变化,至少我们知道,数据就是一个很好验证社会认同的指标,有一句话说“数学是上帝留下最接近他的真迹”,真实的数据不会骗人,真实的数据能客观的展现你需要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