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纳“异类”《麦乐尼的梦幻岛》用多重隐喻教会孩子爱与包容

爱与善意、包容与接纳,这些都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需要重点引导并传递给孩子的。

孩子们在学校会遇到一些有特点的同学,可能个头很小,可能说话有口音,可能戴眼镜,这时候孩子会如何对待这些跟自己不一样的同学呢?

有的孩子本身就是这样的“异类”,他们正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苦恼,他们不知道如何脱离困境。不被他人所接纳,这种感觉太糟糕了,尤其对于孩子来讲,也会比较沉重。


如何接纳“异类”《麦乐尼的梦幻岛》用多重隐喻教会孩子爱与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道德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亲社会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等,攻击行为则主要表现为“欺负”,而欺负中的一大类行为是“语言欺负”。

相信小学生们都或多或少遇到过“语言欺负”的状况,无论是行为的施加者还是承受者,孩子们在这其中都会显得很迷茫无助,而家长在这些事件中,又显得比较无力,想帮忙,但又找不到好方法。

今天为大家推荐这本《麦乐尼的梦幻岛》,这是一本特立独行的粉红童话,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柔软的笔触,带小读者们进入面对“异类”的事发现场。它带领孩子们以第三者的角度,审视整个事件中的“施加者”和“承受者”,以及事态的发展,从中引导孩子们自己悟出应该如何应对。合上绘本的那一刻,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将被治愈,每一位读者都会发自内心地想要做一个“充满善意”的人。

在《麦乐尼的梦幻岛》中,作者藏入了大量的隐喻、暗示和象征,将“善良与邪恶”、“包容与接纳”充分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并利用充满童趣的幻想,唤醒孩子们的同理心。由于隐喻对于小朋友来讲,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这本《麦乐尼的梦幻岛》更适合亲子阅读,家长朋友们可以将书中的隐喻解释给孩子听,引导孩子体会绘本所要表达的深意。


如何接纳“异类”《麦乐尼的梦幻岛》用多重隐喻教会孩子爱与包容


《麦乐尼的梦幻岛》一书从“异类与接纳”、“恶意与误解”、“善良与勇敢”三个维度安排隐喻,同一维度中又放置了多重隐喻来强化这一内涵,通过故事的不断推进,使读者多次遭遇同一维度的隐喻,从而对这个维度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我就为大家解读一下《麦乐尼的梦幻岛》中所包含的诸多隐喻。

一、异类与接纳

1、窗口的隐喻:

梦幻镇的居民们都带着高高的帽子,帽子上有小窗口。巫婆会在深夜抛出大量的黑云,如果被黑云中的噩梦侵袭,人就会变得凶恶狠毒。黑云会从帽子上的窗口飘出去,这样就不会侵袭到人了,所以居民们白天黑夜都带着帽子保护自己。

在绘制插画时,作者设计的窗口,没有开合式的窗户,只是一个“开放式”的孔洞。

这是个绝妙的设计,它悄悄告诉我们,即使窗口紧闭,也不能阻挡邪恶的侵袭,邪恶有时候是防不胜防的。相反,只有敞开心扉,真诚地接纳差异,才能拥有善良和平安。就像梦幻镇居民们的帽子上的窗口一样,拥有了开放的心态,乌云虽然飘进来了但也能从窗口飘走,因此居民们每天都能保持友善和快乐。


如何接纳“异类”《麦乐尼的梦幻岛》用多重隐喻教会孩子爱与包容


不止如此,作者还将这个开放的窗口用在了主角“麦乐尼”身上。麦乐尼不仅带着有窗口的帽子,他的胸口上也有一个大大的窗口。而梦幻镇的其他居民们,却没有这个特征。

窗口既然代表着“开放和包容”,那么麦乐尼的形象就是在隐喻:他是一位更具有“开放性”的人,他的心也是敞开的。这也是麦乐尼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比起头脑的开放,心灵的敞开更加珍贵。

当女巫吹走居民们帽子的时候,麦乐尼成为了唯一一个还拥有帽子的人,此时的他与大家格格不入。居民们由于没有帽子的防护,被邪恶侵袭,他们不能敞开心扉接纳麦乐尼的与众不同,他们对麦乐尼恶语相向,并将麦乐尼赶出了梦幻镇。

由于心存善念,麦乐尼对此没有丝毫怨怼和悲伤,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找回帽子,帮助居民们重拾善念。帽子上的窗帮助他防御女巫的黑云,胸口上的窗帮助他抵御住了他人的恶言恶行。

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形象设计,作者都在向读者传递一个真理,那就是心存善念,保持开放与包容,接纳他人的“另类”与“不同”,才能使我们自己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如何接纳“异类”《麦乐尼的梦幻岛》用多重隐喻教会孩子爱与包容


2、住处的隐喻:

麦乐尼无疑是这个故事中“异类”的代言人,他莫名其妙没有被吹走帽子,这让他一夜之间成为“异类”。为了强调这一特点,作者还给麦乐尼安排了与众不同的住处。一开始在梦幻镇,麦乐尼住在高山上,而居民们都住在平地;后来麦乐尼住在灯塔里,只有他一个人。

住处的隐喻,与麦乐尼胸口的窗口叠加成了双层隐喻,进一步强调麦乐尼的与众不同,并将这一形象在读者的心中固定下来,随着剧情发展,引导读者体会这位“另类”主角的心路历程。


3、鸟与鱼的隐喻:

虽然麦乐尼十分“另类”,但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朋友的。作者将那些接纳麦乐尼的伙伴,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指代。太阳、雨水、雪花、彩虹都是麦乐尼的朋友,花儿、小鸟、鱼儿和小动物们也是他的朋友。可见麦乐尼胸口的窗口是多么重要,他有一颗包容的心,跟周围的事物都能成为朋友。

在麦乐尼被放逐后,他的这些朋友因为想念他,也纷纷离开了梦幻镇,这让梦幻镇居民的日子更加晦暗。当麦乐尼昏倒在真相原野时,小鸟们救了他;当麦乐尼沉入安息海洋时,小鱼们救了他。

这些帮助麦乐尼的鸟和鱼,不正是在隐喻我们在生活中的朋友么?如果我们能像麦乐尼一样,有一颗开放而接纳的心,我们就能够拥有“友谊”——一种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而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它们也具有浓厚的包容心,它们不会嫌弃麦乐尼,无论他有没有帽子,它们都追随他、帮助他。“子曰: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地无言,却孕育万物,作者用自然界的意象来引导我们思考:我们能不能效法天地,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和谐共存呢?

关于“异类与接纳”作者给出了多维度、多层次的隐喻,通过相互交织的情节推进,让读者看到不同角度的世界。面对他人的与众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面对自身的与众不同,我们又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心态?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这本小小的绘本之中。通过反复阅读,孩子们的心灵自然能感受到答案。


如何接纳“异类”《麦乐尼的梦幻岛》用多重隐喻教会孩子爱与包容

二、恶意与误解

1、忧伤仙女的隐喻:

被赶走的麦乐尼,离开梦幻镇后,首先来到了忧伤森林。进入忧伤森林的人,每走一步,他的忧伤就会增加一分,直到最后被忧伤压垮。麦乐尼进入忧伤森林后,回想起被赶出梦幻镇的情境,他的心开始刺痛,最后他失去了前进的勇气。

麦乐尼在忧伤森林的感受,就是每一个被排斥,不被接纳的人的内心写照。作者用梦幻的语言,让孩子们跟着麦乐尼的脚步,一步步看到自己的心,如何被忧伤填满,如何被忧伤打败。

这段文字读起来很悲伤,作者用悲情色调来引发读者的思考:我们究竟要不要让自己心被忧伤填满呢?面对恶意与误解,我们除了忧伤,还有其他选择么?

忧伤仙女的出现,让读者看到了希望。忧伤仙女也带着有窗口的帽子,她的表情温暖而善良,她说:我不会让心中充满善意的人被冷漠和悲伤压垮。由于她的帮助,麦乐尼成功走出了忧伤森林。


如何接纳“异类”《麦乐尼的梦幻岛》用多重隐喻教会孩子爱与包容


如果麦乐尼没有遇到忧伤仙女,他会怎样呢?在现实生活中,有忧伤仙女么?其实忧伤仙女是一个隐喻,而且这个比喻的答案是前置的。在故事的开始,我们就看到了答案,忧伤仙女就是我们自己的那颗充满善意的心。

当麦乐尼被梦幻镇居民驱赶时,他们的话语如今想来是多么地伤人,但麦乐尼当时并没有受伤,他的心里充满了善意,他想的是如何帮助居民们。来到忧伤森林后,在他的心被忧伤侵蚀,他才感觉到了痛苦。

所以,忧伤仙女就住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只要我们心存善意,就能化戾气为祥和。麦乐尼的第一个考验,是他自己的善良之心救了他。希望孩子们在看到这里时,能看破隐喻,进而明白:面对生活中的恶言恶语,只要保持内心的善良,就能变成一个强大的人。心中有爱,无惧人言。

2、飞回来的帽子隐喻:

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天,丢失的帽子被大风吹回来了,不过梦幻镇的居民没有一个人拾起帽子带上。这一情节也是一个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邪恶是会使人沉沦的。

人的内心如果与邪恶朝夕相处,就会变得麻木,毫无知觉,就像梦幻镇那些丢失了帽子的居民们一样,即使帽子就在眼前,他们也想不起要拾起来带上。

飞回来的帽子告诉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哪怕是一句恶言,也会让我们与邪恶相遇,久而久之,我们会面目全非,连自己都认不出自己了。


如何接纳“异类”《麦乐尼的梦幻岛》用多重隐喻教会孩子爱与包容

三、善良与勇敢

1、真相原野隐喻:

麦乐尼的第二个考验是真相原野,在这里他需要直面“他不被居民们接纳”的事实。这一次他又迷失了,他闭上眼睛昏倒在花丛中。

为什么真相会如此让人难以接受呢?为什么麦乐尼之前看不到这个事实,非要来到真相原野才能看到?这里面隐藏着一条心理学原理,那就是: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D-K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他们会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

这种对自我的高估,会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但另一方面却让我们不能正视自己的真实情况。

就像麦乐尼,他一开始觉得被放逐没有什么,他有朋友也有梦想。直到来到真相原野,他才发现自己的孤独和无助,他才清晰地看到:他是那个头很小、独自住小山上的人。

虽然这是事实,但是真相是很伤人的。麦乐尼并不能接受这个真实的自己,所以他迷失了。

马克·吐温说:迟来的真相,就像突然击中头部的马蹄铁,哎,痛啊!可见,直面真相需要很大的勇气,真相使人痛苦,但真相也令人清醒。人生在世,我们必须要直面真相,不能活在达克效应所编制的美梦里。就像忧伤仙女说的,在真相面前,永远不要闭上你的双眼。

真相原野的隐喻,引导小读者们在生活中,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真相虽不美好,但胜在真实,只有接纳真实的自己,才能穿越真相原野,破茧成蝶。


如何接纳“异类”《麦乐尼的梦幻岛》用多重隐喻教会孩子爱与包容


2、安息海洋隐喻:

麦乐尼的第三个考验是安息海洋,落入安息海洋时,海里的声音很大,他内心的动荡不安让他疲惫无力,他越沉越深,落到了海底。

安息海洋指向内心的安宁,然而落入其中的麦乐尼的内心却是不安宁的。海里的声音很大,象征着外界环境对他的评价,居民们不接纳的声音影响了他内心的平静。内心的动荡,象征着他对自己的不认可,在真相原野看到自己的“异类”样貌,他接受不了,所以闭上了眼睛。

但不听不看,并不能救赎麦乐尼,这一次救他的是他曾经帮助过的小鱼们。这个情节的设计也是在暗示,帮助他的其实是他曾经拥有的善良的心。外界的评价,内心的冲突,都会让我们失去安宁,此时,能帮助我们的,仍然是无私和善良。

就像小鱼们离开时所说的:“我们不能让无私又善良的人消失不见。”

善良和无私,不但可以帮助自身,也能有利他人,更是指点迷津的明灯,让人永不沉沦。


如何接纳“异类”《麦乐尼的梦幻岛》用多重隐喻教会孩子爱与包容


3、灯塔的隐喻:

经历过忧伤森林、真相原野、安息海洋,麦乐尼像脱胎换骨一样,他重新找到了内心的力量,重拾善良的自我,又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为人们照亮前行的路。

《麦乐尼的梦幻岛》并没有像其他童话那样给孩子们一个大团圆结局。作者用一个悬而未决,并不完美的结局,引发小读者们的深思。

作者在最后,这样对小读者们说:“对于麦乐尼那样与众不同的人,你要永远敞开心扉。”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会发现,自己就住在世界上最美的小镇。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那么同样拥有“与众不同”特点的小朋友们,也都能生活在充满爱与和平的世界中。

这就是灯塔的隐喻,麦乐尼将永远在灯塔里,为人们指引这一善良的方向,有麦乐尼在,所有的小读者都能听从内心的指引,找到属于自己的最美小镇。


如何接纳“异类”《麦乐尼的梦幻岛》用多重隐喻教会孩子爱与包容


结语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刚好是《麦乐尼的梦幻岛》这个绘本的写照。在《麦乐尼的梦幻岛》中,作者用粉红色的温柔色调,为小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并不那么温柔的故事。通过层层隐喻,让小读者们通过咀嚼才能品出深意。

湛愿法师说:心门最难开,因为不肯接纳,心路最难走,因为不肯包容。《麦乐尼的梦幻岛》用空洞的窗口象征打开的心门,用麦乐尼的经历象征曲折的心路,通过故事的层层递进,一层层剥开“修心”的方法,最终让小读者明白:保持善良和包容,就能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虽然这是一本隐喻重重的童话,但值得孩子与家长常看常新,每次打开绘本都是一场“修心”之旅。


本文由@蓁蓁宜人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