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底薪+提成,看懂了你將少走些彎路

文:刁老師 有趣、有料、有態度,

私信作者“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導讀:

最近一個做教育朋友和我聊了他公司的情況:

他們公司,除了幾個人事財務,幾乎全是課程顧問,但是公司的一半以上的銷售業績都是一個姓溪的客戶經理的。老總自然對溪經理非常器重,重點培養,讓他負責整個公司的團隊和渠道,公司業績也蒸蒸日上!

看清底薪+提成,看懂了你將少走些彎路

然而今年三月底的時候,溪卻莫名其妙跳槽去了同行的一家教育機構,連聲招呼都沒打,公司瞬間失去了一名頂尖的銷售人才,另讓老總更加氣憤的是,還帶走了銷售團隊和公司一大批資源,使公司遭受重創,老總幾番聯繫他,請他回來,都以各種理由拒絕迴歸... ...

一番打聽後得知,原來是競爭對手給出了更好的薪資福利,溪便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老總氣的直說“白眼狼”,自己那麼器重他,給的待遇也不差,他掙的也不少,竟然就因為對手給的高一點點就選擇離開。

首先,帶你瞭解下我們業務部傳統的薪酬提成方案:業績提成是分檔級,提成比例由低而高,具體見下表:

看清底薪+提成,看懂了你將少走些彎路

這種業務員提成機制,看似很有激勵性,但實執行的效果並不好。

主要問題表現在:

  1. 有的業務員因為長期達不到高業績指標,提成點數很低,內心存有諸多不滿,會萌生離職念頭。
  2. 有的銷售員為了達到更高業務級別,不是在業績上做文章,而是鑽空子、搞關係。
  3. 有的業務員為了獲得當月的高提成,和其他業務員合拼業績,以達到表面上的高業績。

總結:主要是在設計分配機制上,不要讓員工有漏洞可鑽,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要避免對企業文化的衝擊,失去公平分配的基礎。

思考:企業到底在向員工購買什麼?

時間,學習?體力 ?閱歷?能力?忠誠?經驗?

都不是,做企業,第一要義是盈利

企業購買的是員工的顯性價值——一切以結果、效果為導向的價值!

看清底薪+提成,看懂了你將少走些彎路

我們要反思企業內部的激勵機制是否能讓員工主動自發的工作,能否讓企業自主運轉。

所以,中小企業要改變薪酬激勵機制,激發員工,讓員工主動自發的去工作。在這裡,特別推薦KSF薪酬全績效模式,通過人本的增值同步實現企業利潤增長、員工收入增加。

變固定薪酬模式為KSF薪酬績效模式(適用於中高層管理者和一線銷售員工)

固定加薪是員工想要的結果,但於是對應的結果是,企業工資費用率提高了,利潤下滑了。員工是留住的,但是企業卻上升了。

固定薪酬比例越高,安全感就越大。然而,給員工固定加薪的代價是,企業支出增加,利潤減少,風險增大,畢竟誰也沒有保證高固定薪酬的員工,一定做出高績效。

為保證企業利益,將員工固定薪酬比例降低,把浮動部分薪酬提高,而浮動部分薪酬不設上限,讓員工為自己的收入而做出更大的結果。

看清底薪+提成,看懂了你將少走些彎路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是一套給員工提供加薪機會,又不增加企業成本,以此激發員工拼命工作的薪酬方案。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

那麼在KSF的薪酬模式下,他的薪資是怎樣設計的呢?

1)提升薪酬的彈性創造力,彈性部分佔50%以上----越靈活的部分越具有創造性。

2)將員工的價值進行劃分和細分,將價值分類定價,創造多少價值獲取相應的薪酬回報。真正實現多勞多得、多創造多回報。

3)將產值量化與價值量化相結合,一切以結果為導向,深入分析價值模式與產值關係,並建立相互融合的計算模式。

看清底薪+提成,看懂了你將少走些彎路

舉例KSF薪酬績效設計方案

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理,工資怎麼發?按照傳統的薪酬模式,可能就是固定5000元,他只要保證不出什麼問題就行了。至於費用率,成本,員工流失率,利潤率,和他沒關係,他也不會在意。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看清底薪+提成,看懂了你將少走些彎路

這種情況下,我們採用KSF模式,將他的薪酬分為8個部分。並且這些都是與公司利益密切相關的,作為生產經理也有能力去改進的。

1、產量每增加x元,獎勵y元,每減少x元,少發y元;2、輔料成本率每降u,獎勵v元,每升u,少發v元;3、產品性能合格率,每上升m%,獎勵n,每下降m%,少發n元;4、及時交貨率,每上升a%,獎勵b元,每少a%,少發b元;5、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200元,每流失1人,少發100;

該業實施KSF後,用事實說話,該企業的利潤提升淨增9.15%!

看清底薪+提成,看懂了你將少走些彎路

KSF落地應用3個月後,企業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1、9-12月員工加了工資,而工資費用率卻同比下降了2.49%(前1-8月工資費用率是增長14.91%)。

2、雖然9-12月成本費用率同比上升了1.19%,相比前1-8月同比增加的10.79%而言,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3、9-12月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0.02%,而1-8月只增長了2.67%。

4、最重要是利潤,9-12月同比增長13.20%,而1-8月可是下降了44.83%。

5、假設在2017年整年落地KSF,相比而言企業可以多創造129萬元的利潤,而利潤率淨增長9.15%。

總結:

管理是被動的,激勵是主動的。管理是別人要求的,激勵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點是不喜歡為別人做事,卻願意為自己做事。如果一個管理者還是把過去幾十年的管理方法來管理現代的員工,那隻會把員工管跑。企業人員流失嚴重,穩定性不強,那企業老闆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別一味指責別人。

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更多管理知識:關注我每天干貨分享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