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我做不到!”这3招让孩子的“我不行”变成“我可以”

文 | 朗姐育儿说(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遇到事情就逃避,家长们知道该如何鼓励孩子们吗?“我不想”、“我不要”、“我不行”几乎贯穿于一个孩子成长的始终,因为许多孩子在面对陌生环境和挑战时,都会出现退缩的心理,尤其是“我不行”,它可能是这类孩子最喜欢说的话了。

“不行,我做不到!”这3招让孩子的“我不行”变成“我可以”

身边最典型的“佛系人物”当属朋友家的叮当,叮当是个女孩子,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所有家长都有,叮当的父母也不例外。所以在叮当很小的时候她就被送去学习舞蹈了,一学就是6年。

然而,现在已经9岁的叮当却一场演出都没有参加过,平常在学校里的公演,叮当永远都是最角落里的一个,除了身高的因素以外,叮当的“怂”是她从来没有做过舞台主角的唯一原因。

“叮当太胆小了!”她的妈妈这样说道,即使是学习了这么多年的舞蹈,叮当仍然无法自信面对观众,一遇到演出就摇摇头,一句“我不行”不知道说了多久。然而,当孩子这么说时,家长们别像叮当父母一样选择性忽略,这很可能是孩子陷入了“自我妨碍”。

“不行,我做不到!”这3招让孩子的“我不行”变成“我可以”

一、害怕失败是孩子缺乏勇气的原因

“自我妨碍”它指的是个体心理活动及思想态度对行为造成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通常来说都是比较负面的,容易让人退缩、畏惧挑战、害怕面对能。

自我妨碍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伯格拉斯和琼斯提出,他们认为,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

换句话说,人会因为害怕结果的不如意而不行动,这样就不会失败了。

就拿大学生考研这件事来说,其实许多人看着别人去考研,去到更好的平台了,他的心里是坦然的吗?

不是的,一项研究表明,每100位大学生里,就有39位大学生因为“害怕承担后果”而选择不考研,也就是说,他们因为担心“考不上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而选择了不考研。

二、勇气是孩子继续前进的钥匙

生活里有很多人都充满着勇气,比如第一天开学,老师问谁愿意当班长,这个时候有人默默低头,有的孩子勇敢举手,这就是勇气的体现,又比如一些成年人放弃稳定的工作,开启自己人生新的篇章,这也是勇气。

这些人不一定成功,但是在遇到阻碍时,他们的内心一定更具力量,勇气是一个人面对逆境最大的武器。

“不行,我做不到!”这3招让孩子的“我不行”变成“我可以”

在马云辞去教师工作的时候,身边的反对声不少,因为很多人都不相信,这样一个其貌不扬,出身简单的人,怎么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可惜的是,那些没有勇气,喜欢退缩,又嘲笑他人梦想狂妄的人,最终失望了,他们眼中的不可能,被马云实现了。

他创业之路的艰辛,我们可想而知,那个时候中国孩子没有电子商务,甚至电脑都不够普及,互联网的发展也非常局限,可是当初的那份勇气和信念,使得他克服了自己,也说服了同伴,最终拿下了国内电子商务第一人的旗帜。

有勇气尚且无法获得我们内心想要的,更别说没有了勇气,垂头丧气前行的人了。没有了这份勇气,我们连“做梦”的可能都没有。

一份勇气是挑战自己的开端,更是孩子求学之路必须具备的要素,因为求学就是困难重重的道路,而勇气可以与之对抗。

“不行,我做不到!”这3招让孩子的“我不行”变成“我可以”

三、家长如何让孩子掌握“勇气”这把钥匙?

1、 敢于试错,从实践中思考

自我妨碍造成的最大问题便是我们用“不作为”代替了失败,人们会自然而然的认为,什么都不做就不会失败,自然不用承担失败带来的各种问题。

却没有想到,不作为本身就是一种放弃,是一种失败。

生活中敢于让孩子试错,比如买回来的遥控器孩子想拆开玩,没关系,给他一次两次机会,他知道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就能加深理解,如果因为拆遥控器而犯错了,家长们刚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教育孩子。

别担心孩子会在自己动手的过程里捣蛋、犯错,成长不就是犯错的综合,再变成正确的答案吗?勇气的培养需要孩子敢于试错,从行为中获得鼓励。

“不行,我做不到!”这3招让孩子的“我不行”变成“我可以”

2、 家长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信心

男孩子都喜欢拆解自己买回来的玩具,尤其是小汽车一类的玩具,孩子们最好奇的就是他们到底是如何组成的。这个时候妈妈往往会站出来阻止孩子,刚买的玩具就拆了,不是浪费钱吗?

对此,家长们应该采取包容和沟通的方式,一方面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勇敢的探索.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担心换取筹码,比如孩子需要和自己说说看心得体会有哪些,又比如是否能在玩具玩旧了之后再拆,这都是可以的。

勇气是需要被认可的,家长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有了信心,才能有勇气的累积。

3、 鼓励孩子向前,推孩子一把

我想家长们都非常了解孩子的一种心理,那就是“扭捏”。其实孩子有的时候不是不想表现自己,而是有些扭捏,不知道怎么办,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出马,给孩子一颗“定心丸”,告诉孩子“你是可以的”,推孩子一把,让他尝到勇敢带来的喜悦。

这样一来,他可以分辨自己做好还是不做好,既然都是不确定的结果,倒不如自己试一试,说不定就有惊喜呢?孩子经历的多了也就会忘掉从前那个胆小如鼠,事事需要他人帮忙的自己了,而是会主动争取,变得有勇气、勇敢许多。

“不行,我做不到!”这3招让孩子的“我不行”变成“我可以”

不行动并不能说明这就是成功,不行动本身就让孩子输了。孩子爱说“不行,我做不到!”,这3招让孩子的“我不行”变成“我可以”!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朗姐育儿说,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