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習慣,一定要幫孩子養成!

這個習慣,一定要幫孩子養成!


生活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孩子的生活習慣好壞,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孩子綜合素質的體現。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從小開始培養的,有多小?其實寶寶出生後,我們就已經下意識地開始培養其生活習慣了。例如培養寶寶規律地睡眠、規律地排便等。


這個習慣,一定要幫孩子養成!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馬上就到了寶寶可以吃輔食的時間,你是否有意識要培養寶寶的獨立進食的習慣了呢?


我們建議寶寶獨立進食的習慣要儘早培養,最好是從寶寶可以坐餐椅吃輔食這一硬件要求開始。


這個習慣,一定要幫孩子養成!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進食的習慣呢?


1、在培養孩子獨立進食前,瞭解孩子發育階段的敏感期,避免錯把適齡行為當做是“不當行為”。


一開始接觸輔食的時候,寶寶可能會出現挑食、吃得不多、拿起食物就玩、把食物到處亂扔等。這時,家長們就要著急地上手,親自喂孩子,從而培養孩子獨立進食的習慣失敗。


其實,寶寶在餐椅前玩食物的行為,在大人眼中可能是寶寶不聽話或者不願意獨立進食的行為,但其實這些行為可能是寶寶空間敏感期的適齡行為。


*寶寶的空間敏感期一般從6、7月齡開始,持續到3、4歲,寶寶的空間敏感期剛好是就在寶寶習慣養成的時期。


這個習慣,一定要幫孩子養成!


在培養獨立進食習慣的過程中,有的寶寶會吃得慢、吃得髒。這時候,家長的表現十分重要。

如果家長在一旁不停地提醒、甚至訓斥孩子,只會讓孩子對自己獨立吃飯失去信心、充滿焦慮、心煩,從而討厭吃飯這件事情,不利於孩子獨立進食的培養。


如果家長經常餵飯,也不利於寶寶獨立進食習慣的養成。家長經常餵飯,寶寶習慣家長餵飯和缺少獨立進食的練習,吃飯動作也變得笨拙,吃更髒、更慢了。這樣一來,家長會更容易失去耐心,變得焦慮,甚至被激怒,寶寶也不願意自己吃飯。


吃飯對寶寶來講,是由很多複雜的動作組合完成的,需要時間來發展。因此,家長需要幫助寶寶保持對食物、對吃飯的興趣,創造機會讓寶寶盡情探索,幫助寶寶更快地度過敏感期。


這個習慣,一定要幫孩子養成!


2、避免負面行為強化,和善而堅定地幫助、提醒他。


在培養寶寶獨立進食的過程中,如果食物一掉落,家長就有很強烈的反應、撿起來,寶寶可能就會覺得:“哎,這件事情很好玩,媽媽/爸爸在跟我玩呢!”寶寶可能就會開始特意地扔食物了。


所以,如果寶寶是控制不住導致食物掉落,除非寶寶提出幫助,否則不需要過多給予關注。


如果寶寶是特意地扔食物,那家長可以友善地問寶寶,是不是吃飽了。然後堅定地將寶寶抱離餐椅,不需要過多的語言,用行為傳達你的態度。一開始寶寶可能會哭鬧,這時家長和善地陪伴著他。


只要家長足夠和善與堅定,反覆幾次,寶寶就會知道:如果我持續地扔食物,就會被抱離餐椅,媽媽/爸爸也不會因為我哭而妥協。


這個習慣,一定要幫孩子養成!


家長還可以用“正面引導”的方法教育寶寶正確對待食物。


如果寶寶扔的是不喜歡吃的食物,家長可以告訴寶寶把不喜歡吃的食物放到另一個碗裡或者給媽媽/爸爸。當寶寶做到這些動作時,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


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寶寶就會明白:食物是用來被吃的,即使是不喜歡的食物也不能亂扔,可以給喜歡吃的人。


這個習慣,一定要幫孩子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