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湖北小鎮的口罩生意

文|周有輝

編輯|陳蘭


“都魔怔了,滿大街人打電話都在談‘點點’。”

“點點”,點焊機,是一種低端的口罩生產機器類型,承擔粘合口罩耳帶的最後一道工序。自2月份後解封開始,“點焊機”三個字宛如致富的金山,吸引著一波又一波資本的瘋狂湧入。

一個成本價幾毛錢的口罩,出產價能達到一元到兩元,一臺最低端的手動點焊機,一天能造出一萬片口罩,最低產量尚且如此,產業利潤可想而知。

一個湖北小鎮的口罩生意

相關數據顯示,號稱“無紡布之都”的彭場鎮,民營無紡布企業林立,無紡布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60%,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這兩年一度陷入經營困境的小鎮,受疫情影響,當地經濟陡然上升,處在口罩產業鏈的每個人都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經濟繁榮、暴富神話的背後,口罩市場的道德底線一再被刷新,所有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導致了市場的亂象叢生,為急需成熟發展的彭場無紡布產業留下了一地雞毛。

截至4月10日,仙桃多部門聯合,共取締非法小作坊273家,扣押不合規口罩4600多萬隻,沒收不合格口罩241萬隻,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54件,移送公安機關案件9件,罰沒金額逾千萬元。

無紡布之都的名號能保衛下來嗎?


1.彭場是座架著梯子的金山

“仙桃剪頭髮賣鍋塊的都去做口罩了,已經到了個魔怔的狀態。”

“本來就被疫情困在家無事可做,一聽這個買了機器,那個進了廠子,老待在家裡婆娘都看你不順眼。”

一個湖北小鎮的口罩生意

(圖片來源:江漢熱線)

疫情之下彭場鎮封村封路一個多月,三月中旬解封后,口罩成為緊俏的商品,口罩機器在彭場全速漲價,搶運、搶修、搶工、搶時成了常態。無紡布產業逆勢而上,出現了家家戶戶做紡織的盛況,機器轟鳴聲在太子湖工業區連綿不絕。

彭場鎮做口罩其實早有歷史,無紡布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於上世紀90年代初從沿海城市轉移到內地仙桃,兩次傳染病的爆發是彭場鎮發展的契機。

03年非典,口罩生意突然紅火,引來各路經銷商側目,產業開始壯大,08年禽流感,倒爺在公路邊像收菜一樣收口罩,當地的無紡布企業逐漸成熟,成為湖北省首個出口過億美元的產業集群,以彭場鎮為核心,全市從事無紡布生產加工企業資產總額達117832.97萬元。

“點焊機,打片機都是非典那會兒富起來的大廠淘換下來的,大多生鏽或者損壞了,有眼力的人在復工之前就早已翻新修好。”

新冠疫情的爆發讓當地人看到了商機,有兩次傳染病的“發家史”令整個彭場無紡布產業再度陷入無意識的“瘋狂”當中,特別是技術含量較低的中游鏈條,出現許多無證的家庭小作坊,左手進一臺萬把塊的點焊機,右手門邊就有人蹲著收口罩了,投資回本就一星期的事,暴利行業莫過於此。

一個湖北小鎮的口罩生意

產能的過度釋放導致了上游原料的供給不足,口罩的核心原料熔噴型無紡布,是過濾顆粒物、防止細菌、血液滲透的關鍵。

在疫情到來之前的2019年年中,優質熔噴布價格在每噸3萬元左右,普通的每噸不到兩萬元,雖然彭場鎮貢獻了熔噴布60%的產能,在三月中旬仍然炒到了6萬每噸,近期甚至高達12萬元每噸,買熔噴布因此被彭場人謔稱為炒股。

縱使風險巨大,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仍然有許多人毅然入局,商人走了倒賣機器、倒賣口罩的路子,創業者興建口罩工廠,有些坐班的人請長假去工廠上班,手頭有錢的開始投資口罩生意。口罩產業鏈上的每個人都是一副焦慮慌張的面孔,生怕錯失了這波掙快錢的機會,彭場的無紡布產業竟成了一場賭博。

市場的混亂必然會波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個湖北小鎮的口罩生意

據仙桃市人民政府網上12345的留言公開信息表明,自3月中旬起,就不斷有市民投訴點焊機的噪音擾民,投訴無資質的家庭作坊製作三無口罩。政府一管再管仍是焦頭爛額,疲於應對,最終決定從源頭上把控,管理熔噴布的市場。但過熱的市場逼出了人性的陰暗面。

4月10日,在仙桃市收繳的一批口罩當中,甚至有使用紙等假冒產品來充當,根本起不到基本防護作用的口罩。二十年精心耕耘,一隻假冒偽劣的口罩就讓仙桃彭場無紡布之都的名聲岌岌可危。

彭場沒能穩定的市場不僅有外地遊資衝擊的客觀因素,也有行業本身長期存在的歷史痼疾。


2.內地小鎮的傳奇之路

當地的龍頭企業,新發塑料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付立新是一名傳奇人物,在1986年,簽下了第一筆沿海地區外貿公司的外貿訂單,順利交貨後,外貿訂單逐漸增多,無紡布產業漸起。

到了2003年非典時,仙桃無紡布產業爆發式增長,很多彭場人都還記得當年“無紡大躍進”的盛景。

“突如其來的口罩訂單讓每個公司日夜加班都無法完成。幾乎一夜之間,彭場以及周邊鄉鎮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許多無紡口罩小作坊,各地趕來的經銷商乾脆坐在廠子門口搶貨。”

一個湖北小鎮的口罩生意

看著眼前唾手可得的利潤,許多老闆拋棄常規訂單,瘋狂趕製口罩,唯有付立新保持著冷靜。“非典不可能一直存在,為一時的利益丟掉眾多多年老客戶,一定不划算。”保持自身生產節奏的同時,他不忘規勸後起的同行們。

非典平息之後,市場驗證了付立新的判斷,也讓他收穫了更多的客戶。一味擴大產能的企業老闆失去了口罩訂單後無事可做,發展停滯。但在那一年,彭場乃至整個仙桃在無紡布業內名聲驟響,付立新也再次以他的誠信和氣度,帶領同行們維持住了特殊機遇造成的產業規模,基本奠定產業集群化的雛形。

2008年禽流感肆虐,彭場鎮抓住了機遇,再趨輝煌,產能急速擴大,從事無紡布產業的公司達到了數百家,但也為後來遇到的外貿困境和勞工缺乏埋下了伏筆。

由於歐債危機,以外貿業務為導向的彭場無紡布產業一度因為缺乏資金,而未能完成產業升級,陷入了與江浙等地企業日益激烈的價格戰競爭當中。

除了資金缺乏外,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後續勞動力補給斷檔、國外參與同類產品生產競爭,都把仙桃無紡布產業逼至岌岌可危的境地。

一個湖北小鎮的口罩生意

雖有著全球市場四分之一的份額,兩次公共衛生事件為產業迅速完成了原始積累,卻難以發展出比肩3M、霍尼韋爾的口罩巨頭,民營企業的艱難確實讓人唏噓。

最後彭場鎮向高端無紡布產業的邁進還是靠著與央企恆天集團合作,和彭場人鄧連華成立了恆天嘉華公司,引進了享譽業界的萊芬生產線,耗資4.5億,全球僅三條,產能提高了3倍,利潤增加了5倍。

央企和本土企業的整合大戲震撼了彭場無紡布產業的從業者,國企無可比擬的競爭力“緩慢”推動了民營無紡布產業的升級,警醒著每一位彭場鎮的企業主,傳統市場已經日漸飽和,企業急需轉型,研發高附加值的產品才能在世界無紡布產業有立足之地。


3.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距離彭場鎮轉型的號角吹響已經過去了五年,歷史的記憶與當下的場景互相輝映,不變的是躁動的人心,這一次疫情為彭場鎮帶來的是機遇?還是危機?

彭場鎮無紡布的產能相較過去幾年有了質的變化,鞋套、圓帽、一次性防護服和口罩的製造工藝早已成熟,可新冠疫情發生的特殊節點讓產業鏈無法全速運轉,產業集群化的優勢無從體現,但是彭場許多家正規企業仍然在疫情期間緊急復工74家,日產醫用防護服超6萬件,日產口罩3000萬片,防護用品佔全國供應總量80%。

一個湖北小鎮的口罩生意

然而就在仙桃解封后的一個月,“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這樣鋌而走險的話語開始被狂熱的投機者奉為聖經,連當地人都形容彭場鎮就是現實版的“塔寨村”。 “有點點嗎、有片片嗎”成了時行的黑話(“點點”指點焊機,“片片”指打片機,用於焊接和切割口罩邊緣的機器),三無口罩廠的“不法商家”因地制宜,家庭作坊的現象屢見不鮮。

三無口罩以彭場為中心,甚至有向外擴張之勢,鎮屬的村落,隔壁的城鎮都有群眾舉報三無口罩的情況。

打臉來得猝不及防。

4月12日,人民日報發佈仙桃查封4600萬口罩的新聞再次把彭場的三無口罩現象推上了風口浪尖。

一個湖北小鎮的口罩生意

(圖片來源:仙桃日報)

彭場鎮一路拿到“無紡布之都”金字招牌實屬不易,亟待轉型之時需要每個彭場人的努力,彭場鎮無紡布產業的發展速度、經濟效益和整體實力都居於行業領先水平,但始終未能形成品牌優勢,產業集群化沒有產生穩固的消費者印象。

而口罩是防止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線,製作口罩不僅要保證原材料的質量,還有生產環境的嚴格要求,並非小打小鬧、沒有職業操守的小作坊可以承擔的重任。

如今國內疫情漸漸緩和,但仍需要和病毒長期存在,況且國外的疫情仍不見好轉,口罩的質量保證等於人們生命的穩固防線,彭場鎮的口罩本應在此時打響內地市場的知名度,向外承擔中國製造形象的重任,卻有可能敗在三無口罩的泛濫上。

但時間還在流動,政府的嚴加監管或許能為彭場鎮帶來一絲曙光,改變外界對彭場鎮的印象,扭轉彭場鎮全民投資口罩的怪現象,健康持續的產業絕不是一蹴而就發展而成的。

彭場的口罩,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