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能獲1億美元融資 固態電池產業化臨近?

輝能科技|固態鋰電池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

2020-04-15 09:18:42 閱讀:17

固態電池的量產應用時間表持續在更新。

日前,外媒報道稱,中國臺灣固態鋰電池技術公司輝能科技宣佈完成近1億美元D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銀投資和一汽集團產業基金,融資將用於固態鋰電池的商業化和工廠建設。

此前,輝能科技已經獲得了軟銀中國和丹豐資本的持續投資。

輝能科技成立於2006年,在固態電池領域深耕已超過十年,是不折不扣的“老前輩”,但在動力電池領域卻還是個“新兵”。

自2013年實現了固態鋰電池的商業化量產後,輝能科技的產品最初僅面向電子消費市場,主要向一些可穿戴、IOT、消費電子產品廠商供貨。

2017年以來,隨著技術的逐步成熟,輝能科技逐漸轉向迎來高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並憑藉其創新技術多次獲得國際殊榮。

2018年,輝能研發出了全球領先的多維度串並聯的BiPolar+3D技術。憑藉該技術,輝能創造了單顆85.2伏高電壓與20KWh大容量的電池芯,只需4顆電池便能構成一個80KWh的新能源車電池包。

此外,輝能還設計了具有散熱功能的電芯,在電芯內部串聯的單元片間填入散熱膠,將熱能均勻傳導至電芯的外殼兩側,再由電芯外殼兩側的水冷排將熱能帶走,便可以達到理想的散熱效果,比起傳統電動車電池包內複雜迂迴的水路設計,能夠省下20——50%的空間。

2019年,輝能科技在美國CES消費電子展上展示了車用固態電池包,後者採用了Multi Axis BiPolar+(MAB)多軸雙極封裝技術。

在相同的裝車容量下,輝能固態鋰電池的電池包體積只有傳統電池包的一半、重量只有傳統電池包的七成,贏得2019CES創新獎。

輝能科技的固態電池技術引起了多家主機廠和電池企業的關注。

2019年,輝能科技先後與南都電源、天際汽車、蔚來汽車和愛馳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就固態電池生產技術授權達成合作共識,圍繞於輝能科技的MAB固態電池包與模塊技術進行合作。

在2019高工鋰電年會上,輝能科技創始人與執行長楊思枏介紹了其在固態電池上的量產時間表。

“我們將在2020年確認廠址(華東地區),2021-2023年在全球範圍內佈局,產能方面希望在2025年做到54GWh,2030年做到388GWh。”

據介紹,整體上輝能對固態電池的基礎技術開發用了4-6年;實現產品的商業化用了5-8年;產品實現產業化則用2-3年。

輝能科技稱,公司今年預計完成1GWh車載固態電池產線的試車,2021年開始量產。目前車載固態電池組的能量密度已達到190Wh/kg和420Wh/L,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270Wh/kg和620Wh/L。

事實上,固態電池一直是當前動力電池企業和主機廠的研究熱點,很多企業都給出了其固態電池的量產或應用時間表。

但從當前情況來看,固態電池在電動汽車上的規模應用還存在較遠的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輝能科技之外,包括三星、萬向一二三、GS湯淺、松下、清陶能源、贛鋒鋰業、Solid Power、戴姆勒、福特、寶馬、豐田、賓利等電池廠和主機廠也在固態電池產業化方面積極探索。

近期,三星技術研究院(SAIT)和日本三星研究院(SRJ)推出了下一代固態電池技術,採用銀碳(Ag-C)複合層作為負極。

該材料的厚度僅為5μm(微米),使研究小組可以減小負極厚度,並將電池能量密度提高到900Wh / L,體積比傳統的鋰離子電池小50%,單次充電可達800公里續航,循環次數高達1000次。

豐田宣佈與松下合作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泰星能源解決方案有限公司,將開發和生產稜柱形鋰離子電池以及固態電池和“下一代”電池。

加拿大能源供應商魁北克水電公司宣佈與戴姆勒達成合作,雙方將共同開發固態電池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