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90后农民刘玉飞“挪穷窝”

蔚县90后农民刘玉飞“挪穷窝”


位于蔚县南杨庄乡的宜兴社区

是我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在这里

生活着来自蔚县8个乡镇112个村的

15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搬下来不到两年,我手头攒了三四万元,下一步我还想买辆铲车,这样就能挣更多的钱了。之前是开铲车给人打工,以后自己有了铲车就能自己给自己打工。”近日,从蔚县大南山搬到宜兴社区一年八个月后,90后农民刘玉飞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蔚县90后农民刘玉飞“挪穷窝”

之前,刘玉飞生活在草沟堡乡岳观自然村,这里位于大南山深处,海拔在1300米以上,脱贫条件较差;2018年6月作为村里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户,28岁的刘玉飞同年迈的母亲以及伤病十多年的父亲一起搬离了这个让祖祖辈辈受苦受穷的地方。


有多苦多穷?

——住房。刘玉飞家的老屋是七十多年前盖起来的土石房,搬迁前房体歪斜,看上去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房顶漏雨时也不敢修,“长满了杂草,怕把房顶弄个大窟窿”。

——生活。进村没有能通车的路,在刘玉飞的记忆中,家里从来没有烧过煤,做饭取暖都是烧柴,加上村子海拔高,几乎每年冬天都要冻手冻脚;取水要到沟底,来回一趟要半个小时;当山外有了各种通讯工具时,“我第一次用到手机还是在搬出大山后”。

——教育。

刘玉飞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一年级在本村就读,二三年级分别在两个村里就读,由于山高路远,就住在亲戚家;到了快上四年级,家里实在出不起钱了,只好辍学。采访时,当记者让刘玉飞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采访本上,这三个字他竟想了半天!

——收入。刘玉飞辍学后先帮助父母做农活,后来父亲摔伤,医药费掏空了家底,刘玉飞承担起养家的重任,收入主要靠种莜麦等作物和到山上拾蘑菇,“每年满打满算不会超过5000元”。

“就像家门口一个连一个的大山,压得我想都不敢想以后的生活,也从来不知道怎么将‘穷山’移走,穷的让人绝望,那个地方可真是一个‘穷窝窝’啊!”刘玉飞说。


蔚县90后农民刘玉飞“挪穷窝”


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台,刘玉飞毫不犹豫地同意搬迁,考虑到卧病在床的父亲,他选择了有平房的宜兴社区作为安置处,“父母岁数都大了,住楼房他们不方便”。

刘玉飞一家搬走后,岳观村其他200多名村民陆陆续续搬迁出山,大家都称“从‘穷窝’里搬出来了,等于搬走了压在头顶的‘穷山’。”


蔚县90后农民刘玉飞“挪穷窝”


社区内建立了能够直接报销医疗费的卫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文艺活动室、便民理发店以及代缴电费、手机费、代取社保金服务点等。在家门口几乎能把所有的事情办好,再也不用交个电费买袋盐就跑几十里山路了。

不过最让刘玉飞放心的是,社区为老人生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老人们经常聚在一块聊聊天,说说家长里短,这样我妈就不孤单了,我也就能放心在外面干活挣钱了。”


2019年

蔚县全县8122户13644人实现稳定脱贫

8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圆满完成了脱贫规划任务

贫困发生率降0.66%

今年,蔚县突出

“固堡垒、强产业、稳就业、促增收、防返贫”

五大重点

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