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当时执政者应该不至于都对滥发纸币的后果一无所知吧,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

老夫八牛


法币点香烟,金圆券擦屁股(国府在大陆失败系列之二)


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皇朝都是被无法生存的人民推翻的!老百姓不管你是什么皇帝什么君主,只要他们无法生活,始终会起来跟你斗一斗。明末的明军为什么一再大破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却像割韭菜一样,消灭了1万又出现10万,消灭10万又出现50万。最终明军一败涂地,连首都北京也被攻陷了。这就是因为无法生活的老百姓太多,他们见横竖是死,还不如起来拼命。

其实内战时期的国府的经济政策到了最后也就是跟崇祯皇帝一样。老百姓被搞得几乎活不下去,很多人停止了对政府的支持,甚至还有的人直接倒向了中共一方。

这里就要说说国府的通货膨胀了。

老萨对经济是外行人,懂得仅仅限于大学的经济课。不过老萨知道对于一个国家处于全国性战争来说,通货膨胀,货币大量贬值等等几乎是必然现象。为什么呢?

因为战争对经济破坏极大,政府由于缺乏大量的物资供给战争,导致出现收入和支出严重的不均衡。那么,为了消除支出太多,收入太少的巨大差额,一般政府就只能通过发行大量货币形式。

比如政府1月份的军费应该是1亿,但实际各方面收上的钱款只有5000万,剩下5000万从哪儿来?军队要打仗,士兵要吃饭,没有钱就要完蛋。政府只能靠新发行5000万的货币加以弥补。

这种行为如果偶尔一次两次还好,哪怕用个十次八次也上算勉强,顶多形成物价稍微上涨,短时间内不容易看出影响。事后用相应的经济手段进行调控,用不了多久就会恢复正常。国府败退到台湾也曾经有过相当恐怖的通货膨胀,由于已经没有战争,很快就稳定了局面。

但如果政府长期这样做,把它当做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常规手段,就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导致经济的严重受损甚至崩溃。

比如实际毛巾市场的所有的1000万条毛巾的总价格为1000万元法币,算起来每条毛巾值1块钱。

但政府在毛巾市场大肆发行货币,导致所有毛巾市场总的流通法币数量变成了1亿元。那么实际每条毛巾的价格就变成了10元,等于价格上涨了10倍。

内战时期国府的通货膨胀有着各种因素,其最根本的在于战争对于经济的巨大破坏。

抗战期间国府已经有了巨大的通货膨胀,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政府收入百分之九十来自于关税,日军占领中国沿海以后,关税就等于没有了,财政收入一下子减少了一大半。而政府的开支却并没有任何减少,由于战事激烈,甚至军费每年还大幅度增加。

当时政府依靠西北和西南这些偏僻贫穷的省份,来供养一支数百万的大军和数千万的难民队伍,根本是不可能的。

而当时国府因为建国以后长达20多年的战乱,刚刚统一全国没有多久,尚没有一个健全的财政经济制度(法币制度935年刚刚建立,还受到当时各方军阀的抵制)。

国府在抗战期间因为入不敷出,财政极度困难,又没有其他办法弥补财政上的巨大缺额,加上没有成熟的财政经济制度给予缓解,只能依靠大量发行货币来割肉补疮。最终的结果就是物价飞速上涨,经济全面崩溃,老百姓生活极为困难。

1937年抗战爆发前,国府纸币-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5亿元,到抗战胜利的时候,法币发行额已达5000亿元,导致经济几乎崩溃。换句话说,战前1块钱可以买到的东西,抗战结束是就要300多元才可以买到。

而抗战时期虽然通货膨胀明显,好在人民对胜利普遍还是有信心的,加上英美等列强多少给了一些帮助,最终国府经济还算没有崩溃,法币也在战后蹒跚的稳定下来。

---------------1945年,上海一市民把一麻袋的钞票放到人力车上

随着抗战胜利,国府经济情况有了相当的好转,不但收复了大量的失地(接受日伪财产折合10万亿元),财政收入上大为增加(有600万盎司的库存黄金和9亿美元外汇储备),更得到美国一部分剩余物资的支援(约有20亿美元),这些就相当于当时法币发行额的20倍(当然沦陷区当时还没有法币在使用,必须发行大量新的货币)。

更重要的是,当时由于国民对国家的前景看好,人心安定,物价立即大幅度下跌!

这本来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只要保持当时的情况,用不了一两年经济就会进行良性循环,老百姓的生活也会恢复正常。

可惜好景不长,几乎抗战刚刚结束内战就爆发,经济情况也急剧恶化。

抗战虽然艰难,老百姓认为日本和以美苏为首的盟国作战,是必败无疑的,所以普遍对抗战胜利有决定,对政府也是支持的。但内战中由于国军连战连败,甚至可以说鲜有胜仗,老百姓普遍对胜利已经没有什么希望。加上此时美国人又袖手旁观,一毛不拔,还将去要求援助的宋美龄一顿羞辱。战争中,国府控制的大片相对富裕的地区被解放军攻陷,物资更为短缺。这些都更导致了只能通过发行法币来弥补巨额赤字,最终造成经济完全崩溃,老百姓活不下。

在经济情况还算好的1946年,当时的财政部长俞鸿钧就坦言,从1月到5月……税收仅有2亿5000元,约为支出的六千分之一,巨额的财政赤字,由发行货币补足。

通货膨胀有个特点,就是一旦形成恶行膨胀,就立即成为一种非人力能够控制的力量。伴随着通货流通速率的加快,物价上涨的速度会几倍甚至几十倍于纸币发行速度,发行与物价赛跑,循环相因,最后,货币制度与国民经济必将一起走向崩溃,任何人采用任何手段都无法在短期内将其扭转!

1948年中旬之前还算勉强可以支持,由于国军在全国战场还没全线溃败,经济问题虽然严重,军队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尚能满腔维持,经济还没有到崩溃的地步。

到了1948年下旬由于三大战役先后惨败,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沦陷,此时国府经济已经基本处于无可救药的地步。

1948年,国府的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这是什么概念?就等于战前1毛钱一根的冰棍,在1948年底要卖349万元一根。

上海的白米价每石(156市斤)在抗战胜利的1945年9月的价格为法币3725元,到了1949年变为金圆券1亿7500万元。如果加上金圆券和法币的兑换率的1比300来算,实际等于1石米卖500亿法币,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经济学家吓得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通货膨胀也许是个空泛的概念,朋友们可能没有直观的印象。

实际上一点也不空泛,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简单的几个字:活不下去。

由于货币大幅度贬值,导致大部分中国老百姓迅速成为赤贫的一族,甚至以往的中产阶级也不例外。

打个比方,战前你全家辛辛苦苦用了10年时间存了40万元存款,可以买4辆汽车或者买个房子,如果全家不出去工作可以维持5年时间。由于货币大幅度贬值,到了1948年底,你的40万元存款也就等于相当于战前的1分钱,等于你全家之前10年的苦干瞬间化为乌有,维持一天的生活也有困难。试问?处于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能够漠然视之,不会抱怨政府吗?

当时一般的中产阶级虽然有一定数量的黄金和白银,但仍然有着大量的货币存款,经过几年通货膨胀的冲击,用陈诚的话来说:我们已经帮助共产党把老百姓都变成了无产阶级来反对我们!

------------ 1945年,一位城市女孩用厚厚的几摞钞票准备买东西。当时用钞票买东西已经非常困难,几十斤钞票也买不到什么东西。

另外,物价飞涨只是表象,实际上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物资缺乏。也就说,老百姓得不到必要的生活物资,生活自然极为艰难。

当时物价飞涨已经到了极为惊人的地步,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回忆。北平被围困的时候的通货膨胀到了惊人的地步,他们一行人进入饭店吃饭,进门的时候是一个菜价,1个小时后吃完饭结账的时发现菜价已经涨到了另一个价格。

当时老百姓每月发到工资后,就立即想方设法换成银元,金条,美钞。为什么?因为你月初得到10万元,按照当时物价可以买30公斤大米,很可能月末时候这10万元只能买到15公斤大米。如果你不换成银元等硬通货,你的收入等于白白减少一半,一家人也只能喝西北风去。

当时国内什么人最耀武扬威?就是给英美等列强工作的人,因为他们得到的工资都是美钞或者英镑,不会跌价(老舍因为曾经写文章拿过美元作为酬劳,被诬陷为美国特务,被殴打批斗后投河自杀)。而普通老百姓手中的法币和金圆券形同废物,必须立即换掉,不然可能只有短短的2,3天自己就吃了大亏。

老萨的爷爷的兄弟中有做商人的,据他说当时几乎和清朝时期一样,交易尽量用银元和金条,钞票是实在没有办法的穷人才用的。

甚至一些单位里面每个处负责领钱的人,一旦拿到钱就立即冲出去找人兑换银元,然后拿回来才分给处里面的同事。为什么?因为甚至可能一天之内,银元兑换法币的价格就有大幅度波动,本来可以买5袋面粉的钱,一下子就变成只能买3袋面粉,普通老百姓吃不了这样的亏!如果这个负责发工资的人拿到钱以后就分给同事,导致延误了时间贬了值,同事自然都会埋怨他,所以不立即兑换是不行的。

但银元金条也不是那么容易换的,在当时民间黑市换,一般老百姓也百分之百吃亏,但不换又不行,真是逼得人没法活!

有些没有办法的老百姓就只好购买一些实物充数,因为实物总比钞票保值。

一时间,市场上出现了畸形的热销现象,不管商店里面卖什么东西都非常畅销,连老百姓根本用不上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也被买光,到处出现了大量的抢购潮。

一次一家药店新开门营业,没想到所有药品在短短半小时内被抢购一空。店员看见一个人力车夫冲进店内拿起美国进口的注射用青霉素等药品感到很奇怪说:先生,这些药品自己不能用,都是医生看病时候用的。

车夫翻着白眼没好气的说:再没用也比钞票值钱!

这种情况,不但老百姓生活艰难,中产阶级也瞬间被消灭,连大富豪大地主也受到惨重的影响。货币贬值太快,一些富商就不敢卖掉自己手中的货物。因为今天这批货买100万,明天说不定就卖150万,一周以后说不定买1000万。如果现在卖掉了,就等于白白吃了大亏。所以商人都将货物囤积在自己手中,只要不卖,就等于赚钱了。

当时很多商店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就是开着门做生意的商店门口却站着一个挡客人的店员。有客人来,他们就不让进去,还说:过一家过一家,这样卖下去我们都要讨饭去了!

这样就更造成市面上物资缺乏,物价上涨更为严重。

当时蒋经国到上海试图扭转经济危局,首先做的就是迫使富商们抛出手上的货物。但这又谈何容易!商人不是慈善家,他们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如果此时将货以这个价格抛出去,很可能半年以后自己就成为赤贫的穷人,那么他们的损失有谁来管?苦心经营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财产不就等于打了水漂了!

所以几乎所有上海富商都拒不执行蒋经国的命令,直到蒋下令处理了几个,甚至把杜月笙的儿子都抓起来,才稍有好转。煤炭大王、火柴大王刘鸿生忍痛交出黄金800条(每条10两)、美钞230万元、银元数千枚。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也不得不向中央银行移存现金外汇114万美元。

其实通货膨胀几乎是战争的必然现象,历史上认为和平时期和局部战争时期的一般军费支出如果控制在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十左右,会形成良性循环,甚至会给予经济相当的促进作用。但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就会造成经济出现严重的问题。苏联当时就是保持这种高军费,被美国拖垮。

-------------当时全国还在以百分之百的效率工作的,就是这些生产钞票的工厂。这个妇女在清点钞票,然后按照每捆多少钱的金额捆好。工厂的钞票堆积如山,但极少有人偷。因为在当时偷钞票还不如偷桌椅板凳更划算!

和平时期的苏联尚且如此,而处于全国性战争中的国家也就更为常见,也更为严重。

早在1930到1936年的抗战开始之前,国府每年军费均在3亿元以上,均占年度财政总支出的40%左右。当时已经对国家经济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民不聊生,商业萧条,工业倒退,这也导致人民普遍要求停止内战,支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结果到了抗战期间,军费开支居然猛增到70%左右,到了内战期间这个数字又增加到80%。这个比率足以压垮任何国家!

当时几乎任何一个这样的国家都有严重的通货膨胀,俄国内战期间,货币迅速贬值,西伯利亚地区老百姓一家月收入能高达几亿卢布,却连饱饭也吃不上。抗战期间中共控制区也出现大幅度的货币贬值现象,本来1元,10元的货币是最常用的,到了1942年以后,中共控制区开始出现了1000元的大面额货币。京冀鲁豫边区1944年的物价比2年前高出了15倍!

至于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因为该区除了鸦片以外没有什么特产,又是地瘠民贫,政府几乎没什么收入,各种非劳动人员过多,通货膨胀也极为严重。

从陕甘宁发行边币的1941年到1944年仅仅3年时间,边区物价暴涨800多倍,其势头也不比国民政府控制区要差!

但苏联也好,中共也好,他们有着自己的优势,就是铁腕政策。

在他们的控制区,他们采用说服宣传和武力强迫的手段完成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手段。以上面富商囤积为例,苏联红军对囤积粮食者采用就地枪决的政策,迫使商人大量交出库存,市面上物资得以增加,物价自然相对下降。

解放军攻占上海以后,也立即处理了一批所谓的奸商,同时武力强迫所有商人交出自己的库存。

可惜国府就无法这样做,这是他们当时环境所决定的。

以蒋经国去上海打老虎为例,毛泽东说:上海滩虎踞龙盘,老蒋都搞不定,小蒋哪能搞定!

蒋经国去了上海以后,发现了和现在中国一样的大量官商结合体,这些人都是国内的实权派,有自己的政治力量。他们一些人都是国民党内存在几十年的老党员,是所谓国民党的历史问题,在地方和中央都有自己的势力,很难动得了他们。蒋经国当时还算年轻,目睹国家经济就要崩溃灭亡,他怀着一颗救国的心去上海。结果短短几个月后,上海各派联合起来反对小蒋,使用了各种手段,导致经济反而更为恶化。蒋经国查抄仓库,遇到仓库有物资就查封,然后强制将物资卖掉。商人们就把货物转移!小蒋在上海抓,他们就把货物转移到苏州,小蒋追到苏州,就把货物转移到无锡,一路躲猫猫。

甚至还有人狡猾的推出了孔家也有存货的事情,看小蒋如何大义灭亲,给他种种难题。

小蒋对物价强制约定,限定什么物资必须以什么价格出售,商人就把货物藏起来,让你按照这个物价也买不到东西。

1948年8月19日根据蒋经国稳定物价的强制制度,上海市米价每斤金圆券1角3分、面粉每袋7元6角、猪肉每斤7角3分、生油每斤6角,表面上看物价还可以接受,可是从10月以后市面上就没有限价商品了,有钱你也买不到。

人们只能在黑市高价购买生活用品,导致限价制度完全失败。

而他们的政治保护者甚至跳出来以投共为口实进行恐吓。小蒋不为所动,再他要继续打老虎的时候,却接到了蒋介石停止上海整顿的命令。因为当时国府军事上已经失败,如果在出现内部的剧烈斗争分裂,国府自然是死路一条的,只好被迫不动这些大老虎了。

接到这个命令后的小蒋据说一连几天喝得大醉,醉后大哭大笑。一个国家就要灭亡了,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这种心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理解!

而实际这些目光短浅的所谓富商,政商的大部分物资和财产也都被解放军查抄了。既然最终的结果都是给别人,为什么不支持当时的小蒋呢?

----------------------成麻袋的钱只能买到这点米?怎么活下去呢?米价一天几变,一大早就要去买米

除了小蒋以外,国府也试图发行金圆券来挽救已经崩溃的法币制度,推出以1元金圆券兑换300万法币重新调整了物价。可惜经济和军事上并没有任何好转,甚至更为恶化。这个金圆券自然也就无法局势,仅仅仅仅70天后,由于金圆券发行得以暂时抑制的物价又以更加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飞涨。最终金圆券制度成为过眼云烟!

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量突增至130万亿,比10个月前初发行时增加24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面值100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各式买卖经常要以大捆钞票进行。甚至出现一麻袋钞票买不到一麻袋纸的情况!新钞票刚印刷出来就因为货币贬值导致面额过低,根本没有人用而失去作用,被迫全部销毁(1947年印刷的一批小面额法币全被销毁)。

5月,市面上的一石大米竟要4亿多金圆券。而1948年中旬的物价也比年初涨了50倍之多!

到了南京沦陷以后,法币和金圆券基本彻底破产,地方老百姓已经不使用这种货币,连国府在广东,福建,浙江等自己的控制区内购物也无法用金圆券,国军也不接受政府用钞票做的军费,所有购物都只能使用银元和库存的黄金,没有人再用货币。

军队政府尚且如此,老百姓自然更可怜。

地方上老百姓之前都开始了类似于古代原始人的以物易物,一双皮鞋换几十个鸡蛋,几十个鸡蛋换多少斤大米。

由此国府经济彻底崩溃,战争的失败也就必然了!

通货膨胀导致除了少数特权阶级以外几乎所有中国人的生活相当困难。国家栋梁,学术界泰斗的陈寅恪教授在冬天也买不起取暖的煤炭。

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在记者招待会上抱怨:教授们吃不饱,生活不安定,一切空谈都是白费!1947年9月21日,胡适校长致电政府,说平津物价高昂,教员生活清苦,请求发给实物。

教授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就更苦了。以在山海关到锦州一线的东北农民为例,首先八路军开过去的时候,在当地购买粮食全部用所谓的边区币,甚至打白条。八路军还没过完,各村庄的粮食就基本光了。之后国军大部队又再次过来,这次给的是法币。国军还没过完,老百姓手中已经全是边区币和法币,却没有一颗粮食,很多村庄整个逃难去了。老百姓手上的这些货币,仅仅几个月以后就因为通货膨胀成为了废纸,实际等于老百姓被军队白白抢空了。

如果说东北算是前线地区,由于战争的影响,1948年土地抛荒面积在湖南、广东等所谓的后方省中,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0到40%,主要农具减少了30%。1949年全国粮食产量只有2263亿斤,较战前1936年的水平降低40%,这是极为可怕的减产,足以饿死上亿人口,国府被迫向国外大量购买粮食,这又导致使用大量外汇,加速了通货膨胀。

由于内战的影响,运输遭到破坏,加上国民党政府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粮食,使得国产稻米和麦子的真正价格反而低于战前;而受通货膨胀影响,同一时期布、种子、肥料、农具及农民其它必需的工业品价格却猛烈上涨,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的剪刀差愈来愈大,最终也就是农民一年忙到头,却自己连饭也吃不上。种不出粮食的赚不到钱,种了很多粮食的也卖不出什么钱,农民欲哭无泪,奄奄待毙!

加上中共普遍进行了土地革命,国府拿什么去获得农民的支持?

------------------在1947年经济还算凑合的时候,一根金条可以换这么多钞票。到了1949年民间交易使用钞票的已经不多,这些首饰都是交易中最常流通的东西。

农村是这样,城市呢?

以城市的居民来说,本来一个青年男人的月收入还买不到30公斤大米,无法养活一家子(当时女人很少出去工作)。

结果现在由于通货膨胀,拿到本来就不够的钱,几天后就又缩水大半,这让老百姓怎么活呢?(中纺天津分公司工人平均工资,仅在1948年9月到10月的1个月内竟下降了85%)

这些也算是有工作的工人,而还有大量工人根本没有工作。

当时由于战争的破坏,所有除了和军事,人民最低要求生活品相关的工厂几乎全部停产,无法运转下去,大量工人失业。

仅仅在1946年上海产业工人失业者30万人,北平失业工人70万人,成都失业工人10万人,重庆失业工人6万人,连小城昆明也有失业工人5万人(当时普通城市人口不过10,20万,大城市不过50,60万)。

除了工人农民以外,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国府公务人员的实际收入越来越少,1937年到1943年平均降低了85%,这导致了贪污受贿成风和政府工作人员消极怠工,纪律松懈。成都市国民小学教师的月薪不到100万元法币,平均每小时只合4000元,而当地的物价,寄一封平信要5000元,喝一碗茶要8000至12000元。大家都知道,老师从古至今都是相当要面子的。结果,成都500余名小学教师由于实在活不下去,不得不罢教,上街请愿。

搞成这种样子,就是不让人吃饭!难不成真的让老百姓把嘴吊起来支持你?

当时国府高官承认:通货膨胀的危害远比共产党在战场上的获胜要大,它让老百姓失去了政府的信心和认可!

当时举家上吊投河服毒的比比皆是,卖儿卖女抛弃妻子的社会悲剧也不罕见!长春被围困时期钞票如同废纸,一些老百姓家为了换粮食,被迫将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其实也就是卖出去。

一时间有些粮食的老头,残疾人,病人都娶了年纪很小的老婆,有些甚至还是小老婆。

对于老百姓来说,活不下去就谈不上其他任何东西。我自己尚且活不了,还能去谈什么三民主义,什么戡乱剿匪,什么一心报国!这都是扯淡的事情!

不起来拿枪打你就算是对得起你了!

-----------------金圆券刚刚发行的时候,100元已经是相当大的面额了。但仅仅2年之后,就出现了50万面值的。那100元的金圆券连张草纸也买不到,还不如拿来擦屁股。

本来一些城市生活相对富裕,老百姓生活相对安逸,所以普遍对被宣传为共产共妻的共产党有种恐惧。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活不下去,反而认为共产党控制区生活相对较好,还不如共产党来了才好呢。所以很多人的立场一下子就转到共产党那边去了。

至于军队中一些现役士兵和复原军人的生活也因为通货膨胀极为痛苦。有些上尉少校以及军官的每月薪饷仅能买2条香烟,如何能够养家?

大部分军人也就是农民出身,对共产党的土地革命,人民当家作主的宣传还是支持的,至少不反感。加上现在生活不下去,国府又莫名其妙的大裁军,由此很多官兵复原以后很快跳到解放军那里去了。当时国军中还有个顺口溜:不要吵,不要闹,老蒋不要老毛要。武汉先登记,延安来报道!

由此,通货膨胀这个杀手锏可谓国府失败最大的原因之一。一个通货膨胀将人民对政府的支持消耗殆尽,也让国府自己根本无法继续支持。


萨沙


呵呵呵。

为什么明明知道澜发货币的危害,但是这些军阀还是要不停的,甚至是疯了一样的印刷纸币呢?

其实道理非常的简单,因为澜发货币这块蛋糕,实在是太好吃了。所以明知道它是有毒的,也要继续吃下去!

做个实验好了,如果把铸币权给你。引来的钱都归你,你会怎么做?继续努力赚一天一百块钱的工资?

可能你想想算了吧。虽然印钱是不好的,但是反正市场上的钱那么多,也不差你这一点钱。你可能想,克制一点,每天印个100块。这根本就没有感觉。

可是100太少了。

然后你就会想,现在的社会,每个月起码要1万块,才能算是过上正常的生活。那你可能就会印个一万。

可是你印了一万以后就会想,我这一万块我啥用?不能买房,不能买车。

你想你既然都有铸币权了,想不想换个车子,想不想好点的房子?那首付一百万要不要?

买了这么好的房子车子,基础设施齐全了,那身上要不要有一些现金储备,来做不时之需?印个一千万怎么样?

然后你可能发现你现在根本做不了原来的工作了。因为原来可能你能力低下,品格下贱,老板根本不拿正眼看你,同事根本不理会你。可是现在你发达了,你有了铸币权。那你怎么办?要不开个大一点的公司玩玩?震慑一下你原来的老板和同事?来个小一点的目标?比如注册个一个亿的公司?要是赚了创造出一个亿的价值,那你以前挖的坑不就填平了吗?

然后上手了,你才就发现一个亿太少了,到处都是大公司。可能一个亿根本就没有人看得起,做事处处不方便。(其实是因为你籍籍无名,能力还是那么差,做事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跟着你这老板一点的前途都没有,公司迟早倒闭。)那么要干就搞个大的,就来他个一百亿!

反正也不是你自己的钱。这下还有人敢看不起你吗?

然后你就会发现,你多了很多敬佩你的人。他们和你称兄道弟,叫你王总,周总,或者朱总!他们对你歌功颂德,各种好听的,还给你推荐各种赚钱的项目,向你借钱。

而你刚好需要赚钱项目,一百亿,一千亿,甚至几千亿。你想的很好。这项目的钱越大越好,到时候对方要还你的利息就越高!你就赚的越多。当然反正这钱也不是你的,你借出去也不会心疼。要是赚了那就当是白捡的。

结果对方一个到期了直接跟你说,你的项目有问题,你怎么能借这么多钱给我。你明知道我还不起,还借这么多钱给我,这不是害我吗?你到底是什么意思?你要么继续借钱给我,不然我以前的钱就不还了!

另一个说,我们借钱的那个经理走了。我不知道。你怎么办?

同样的,你现在这么有钱。那么你亲戚朋友要不要给他们钱?反正你就是把钱印出来,但不需要你买单,是老百姓买单。你反而可以白吃白喝许下的愿望都可以实现,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就好像阿拉丁神灯一样,你能控制的住你自己?

所以印钱就是一种抢劫,而且是合法有证的抢劫。你越是印钱,社会上的财富就越少。而你的钱就越多。

别人农民可能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收入也才三四万,可是你印一下白纸,一天就能收入过万亿!

所以有些狗屁的经济学家说我们印钱是因为发展,社会上缺钱。

呵呵,无耻!

劳动者通过劳动生产获得的收入是有限的,是过时的。而他印钱的能力是无限的。

以无限的印钱能力去稀释有限的生产能力,劳动者的手里的财富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缺钱”,因为都被转移到印钱者的手里去了。他越是印钱,劳动者手上的收入就越是不值钱!

所以老百姓对他们的怨恨也原来越深,越来越重!一开始他还能说是为了抗日,后来又说要内战!再后来,可能他说要建设国家,造桥。

总之印钱,好处归你,害处都是给老百姓。这么爽的事情,你想想那些军阀能忍得住吗?

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东西。总有一天,洪水滔天,这些军阀就全都被放逐,被人赶下台了。


繁花若雪202


蒋介石也好,各省独裁军阀也好,都是把滥发纸币当成了敛财手段。

国民党滥发货币有多夸张,我们举一个例子:同样面额的钱,在七七事变之前可以买一头牛;而等到1949年下半年,只能买一盒火柴。

也是因此,民国诗人袁水拍写了首打油诗,讽刺国民党滥发纸币:

走进茅房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元钞,擦擦屁股满合适。

据说,当时的国民政府看百姓拿着成筐的纸币买东西不方便,在1949年打算发行面额为“6亿圆”的纸币!而当时的全国人口才四亿多人。

国民政府为何这么干?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是在全面抗战以后,当时,蒋介石政府财政赤字严重。蒋介石为了敛财,解决财政赤字问题,才大量发行纸币的。而发行纸币的高峰是在内战时,在1947年,国民党发行的法币已经进入崩溃阶段。

到1948年8月19日,法币发行额累计为663694.6亿元

他这么做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稀释民间财富,用这些财富来打仗!举个例子:本来每人有100元,那么社会财富就会按照每人100元分别积累在个人手中。此时,蒋介石突然多发行了很多钱币,新币发行额够每人再分100元。那么,就等于老百姓手里的钱只“值”以前的50%!消失的50%财富被蒋介石拿走打仗了!

不过,蒋介石也很为民着想。

纸币不值钱,老百姓买盒火柴都要拿一筐钱币,实在是不方便。于是,1948年8月,蒋介石本着为人民着想的态度,发行新币“金圆券”:旧法币300万元换1元金圆券。

不过,10个月后,金圆券的发行量也赶上以前的法币了,发行面额679459亿元。金圆券也崩溃了。拿来当厕纸的话,比买厕纸更合适。

蒋介石是不会为百姓着想的,他为了打仗,什么敛财手段都敢用。而上层资本家是囤积美元和金银的,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所以,国民政府对于滥发纸币一事并不在意。反而把它当做敛财的主要手段。

当然,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很多烂发纸币的,不是什么正经的执政者,而是军阀。

民国时期战乱频繁,军阀们的统治也不稳定。今年还能当某省督军,明年可能就被赶跑了。所以,就管不了那么长远的事了,能捞多少是多少。

另外,这些军阀们也缺乏稳定的财政收入。靠正常税收凑军费太慢太麻烦了。印些纸币是最简单快速的办法。枪在手,也没人敢不收。至于以后的事……仗打完,命都不知道能不能保住,还管长远的事?


国史拾遗


关于这一点,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史料证实。解放前夕,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敛财。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藏有完整的蒋介石日记。现在已经完全解密。有不少中国大陆学者前往美国,调阅蒋介石日记。根据蒋介石日记的记载,他本人完全了解滥发纸币的负面作用,当时在国民政府已经风雨飘摇的情况下,蒋介石已经做好了逃往台湾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滥发纸币,本质上就是为了自己敛财。

除了滥发纸币以外,国民政府在发行金圆券的时候,强行以官定价格收购黄金。从大陆搜刮了大批黄金。具体负责这件事情的人是王云五。王云五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也不是财政技术官僚,本来是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是一个著名的出版商。实事求是的说王云五在出版领域很有才能,为出版业做了不小的贡献。商务印书馆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了亚洲第一大出版社。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被蒋介石任命为财政部长,负责金圆券事务。这本来就是很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王云五在解放前夕逃往台湾。后来他在回忆自己的这段经历的时候,也不无感慨的说,自己最大的功劳就是为国民党捞了一批黄金。这番话虽然没有点破,但实际上也说明了,王云武根本就不是金圆券真正设计者,而只是一个执行者,被国民政府推出来承担罪责,也就是背黑锅。


zyb38537240


滥发纸币这个事情,后果是很严重,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先说下滥发纸币到底是什么意思。滥发纸币就是钱印多了,这个多是相对什么说的呢?其实是物资,用劳动价值论讲就是全社会商品价值。造成多有两个原因,一是物资总量基本不变,但钱是真印多了,二是钱没有怎么多印,但物资总额骤然大幅减少。基于这些原因,那么化解通胀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减少货币发行量,但这个过程通常会比较慢,因为物资总量没变的情况下又减少货币总量会加剧通胀预期从而导致通胀不可收拾,所以一般通过减少货币投放治理通胀都不是一两年的事情。第二个办法,增加物资供应。这个其实是最难的,因为要大幅增加物资供应,要么加大有效投资,要么进口货物,但通胀后投资预期不稳定和外汇贬值,使得增加物资供应显得特别困难。因此,这个方法也不是一两年时间就能奏效。而且这两种办法都需要政局稳定和市场开放,否则就只能应付乱局而无力整治通胀。

那么通胀跟国民政府垮台有没有直接关系呢?我们可以看下严重通胀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抗战前,总体上中国社会还是农业社会,二三产业占经济比重小,这种经济结构就注定了容纳的货币量有限。货币容纳量有限就会使国民经济某一个方面的重大变动就会对货币量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当然了,抗战前国民政府通过币制改革基本控制住了货币发行量,并没有滥发货币。同时国内虽然战事不断,但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连续,社会物资生产和进口都得以稳步增长,并没有什么通胀发生,经济和货币都比较稳。而抗战开始后,沿海和华北地区迅速沦陷,这就导致各大行业的生产能力和物资进口能力大幅下滑,国统区也在迅速减少,政府所能掌控的资源因此急剧减少。如此一来,即使不滥发货币,通胀也会随着物资总量一点点地消耗而产生。

这种情况在抗战时期完全是不可逆地恶化着。日占区和根据地的存在和扩大使国民政府直接掌控的资源从来就没有任何改善,而且在持续减少。同时,零星的进口和外援也多用于军事,于社会总生产能力和物资总额积累并没有什么改观。相反,激烈的战事造成对物资的需求不减反增,如此一来货币肯定就会持续恶性贬值,即所谓钱越不值钱,物价飞涨。所以,其实不能说是通胀在当时损害了经济和民生,通胀仅仅是经济和民生被损害的一个外在表现,核心在于社会物资总供给和需求严重供小于求。而大范围连续和长时间持续的严重供需失衡也使得社会总生产投资变得不可能,直接造成国民政府军队可依靠的社会力量持续弱化,致使军事力量也越消耗越弱。基本上抗战后期除了英美直接武装起来的军队,国内大部分军队的战斗力严重被削弱,以致于造成豫湘桂惨败。

其实通胀到相持阶段时已经不可控了,但是,在民族危机的背景下,蒋中正的领袖地位并未被挑战,国民政府的权威性也没有丧失,即使人民生活已达赤贫。

抗战胜利后,社会物资总量看起来有一个很大的增长,但实际不是那么回事。首先,恶性通胀导致国内物资生产能力大幅减弱,企业倒闭无算,营业的企业大多只能维持,根本无力扩大再生产,即使企业外迁至沿海地区也改变不了这种状态。所以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依然在消耗物资存量,而无法实现社会总物资有效增长。而接收敌占区呢?首先不可高估敌占区财富,敌占区农业水平被战争和日军破坏得非常厉害,留下的也几乎都是青苗,工业和金融等也是一片凋零,并没有什么天量的财富存在。其次,国民政府大员们在接收过程中存在大量贪腐舞弊行为。这种舞弊行为不只是侵吞了社会财富,更要紧的是使敌占区留存资本因为预期不稳定甚至预期恶化不敢投资,这个影响非常大(关于大员们为什么大范围贪腐舞弊,个人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确实政府没有相关措施强力约束,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大员们个人经济避险行为,毕竟法币贬值减缓的趋势并未出现),使社会总物资增长变得不可能。还有,国民政府对敌占区的接收并不完全,北方很多地方都被解放区占据,东北地区干脆国民政府啥也没拿到。所以,抗战结束并没有改变抗战一来社会物资生产能力持续凋零的局面,尽管因占领区扩大使物资存量有增长,但物资需求也因此扩大了很多,人均物资占有量并未增长。而在存量已经不够的情况下,增量也没有,全社会物资供给也就只会逐渐减少。

那么需求呢?抗战胜利只是解决了中华民族的亡国灭种之危,但并没有解决国民政府的存亡问题,毕竟中共在北方大大地壮大了,同时中国还成为美苏角力的战场,军事压力对国民政府来说较抗战时期根本就没有减轻。所以,新增占领区人口生存需要和军事供给需要使总需求持续还在涨,这个摊子就彻底无法收拾了。

国民政府通过什么方式在化解这个危机呢?还是美援。但这个阶段的美援非常尴尬,因为美援不可能解决掉500万军队的大部分需求,而且美援还因为政治原因很快就中断了,这样一来国民政府就真的不可能有钱投入经济建设中去提升社会物资供给能力。后来又和美国签订粮食进口协议,但这些进口来的面粉也满足不了需求(朱自清因此赌气饿死)。

可以对比下中共的策略。林伯渠主政经济时,诉求是防通胀,所以那个时候即使解放区很困难,但货币依然控制得很严,即使因此回到以物易物的状态也不轻易多发货币。后来陈云主政经济时,提出一切为了前方,首先满足军需。于是货币发行的口子就开了,这就是新中国一开始发行的货币面值都很大的原因。后来全国基本解放后,军事压力变小,抗美援朝有苏联提供大批军事装备,同时苏联还帮助建设工业,大幅提升社会物资生产能力(提醒下还有个52年粮食大丰收缓解了大陆长达七八年的粮荒,这个真的非常非常重要),这样就在几年时间解决了基本解决了通胀,所以后来就改革,缩小货币面值,挣外汇和保外汇。

所以,不是谁想通胀,国民政府也不至于主观恶意要搜刮所有人财富以退居台湾(这种诉求可能在1948年下半年开始有,但之前还不至于)。他们在政府存亡压力之下只是选择了当时他们认为更重要更紧迫的事情(即消灭中共)。通胀不是他们政府垮台的核心原因,甚至通胀也只是一个结果,原因在于国民政府一直都没有能力如中共那样强力统御辖区资源,也就是其人力和资源组织动员能力太弱。不过,全世界也没多少组织和政府有这个能力,苏联倒是有,但做得太粗暴,所以最后崩了。从这一点说,国民政府垮台不冤,但跟通胀没有关系。

通胀跟政权覆亡与否没有本质关系,拿破仑时期发过通胀厉害,但他其实是败于欧陆和英伦的全方位围剿。魏玛共和国爆炸性通胀也没有带来政权覆亡,后来也被收拾住了。


成孝良


你只是不知道而已



pdo0qpp0OOpoqopq01ll


因为当时国民党知道撑不住了,所以通过滥发货币敛财,这样留给我党就是一个物资匮乏,经济崩溃的国家。只要我党没有办法管理好这个国家,那国民党反攻大陆就不会是纸上谈兵。国民党就是赌共产党管不好,这样社会矛盾在共产党手里爆发出来,他们就可以摘现成的桃子了。但是国名党没想到上海太牛逼了,一个城市95%GDP支撑整个国家运行,所以内裤都输掉了。


雪地葬花被盗号了


呵呵,当年法币以及金圆券改革,都是一个被主持改革的蒋经国,深信不疑的叫冀朝鼎的一个海归全程搞的——此人对搞垮国统区经济立了大功——解放后,此人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董事,经济学家,明白了不?


猪猪147879478


很简单,因为法币的基础是国民党的信用。然而究竟是共产党上台还是国民党继续执政,前途不明。所以法币必然要大幅度贬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