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大宋:蹴鞠,一場全民狂歡的運動盛宴

蹴鞠,相信大家第一次知道這個詞,還是因為《水滸傳》中的高俅。據記載,高俅本人不學無術,原是蘇東坡先生身邊的一名小吏,卻因為有一腳嫻熟的蹴鞠技藝,得到端王(即後來的宋徽宗)賞識,從此平步青雲。

由此可見,宋朝時期的蹴鞠運動已經非常流行。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都以蹴鞠為樂。蹴鞠在宋朝如此普及,也跟統治者的喜愛有很大關係。

宋太祖趙匡胤就是一個忠實的蹴鞠愛好者,北宋畫家蘇漢臣的《宋太祖蹴鞠圖》中就描繪了趙匡胤和其餘大臣在蹴鞠玩樂的場景。

遇見大宋:蹴鞠,一場全民狂歡的運動盛宴

宋太祖蹴鞠圖

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對蹴鞠更加痴迷,不僅自己親自上場踢球,還在宮中組建女子足球隊,定期觀看女足比賽。在最高統治者的推動下,蹴鞠在宋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成為了全民參與的體育活動。

一、蹴鞠運動的發展和現狀

1、蹴鞠運動的發展歷程

蹴鞠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齊國臨淄,據《戰國策·齊策》記載,“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通過這段史料說明,蹴鞠在齊國已經成為了當地百姓眾多喜愛的娛樂活動之一。

到了兩漢三國時期,蹴鞠得到進一步發展,已經從民間娛樂性運動發展到軍隊練兵使用。據劉向《別錄》記載:“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軍隊在無事的時候,就會利用蹴鞠訓練士兵,使士兵在閒暇之餘既能增強體能也可以調節情緒。

蹴鞠的發展在宋朝達到了頂峰,從民間到軍隊,從男子到女子,甚至兒童都參與到了這項活動中。兩宋時期,蹴鞠運動出現了專門的社團,比較有名的有“齊雲社”。“齊雲社”的工作內容主要是蹴鞠活動的組織和宣傳推廣,這為蹴鞠活動在民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遇見大宋:蹴鞠,一場全民狂歡的運動盛宴

婦女和兒童都熱愛蹴鞠這項運動

“齊雲社”每年都會組織全國性的蹴鞠比賽“山嶽正賽”,向各地球隊發送邀請,前來參賽的球隊需要交納一定的參賽費用,叫作“香金”,最終的獲勝者獲得的獎品,叫作“球彩”。“山嶽正賽”的目的是通過蹴鞠比賽,確定藝人們的技術等級。

2、蹴鞠的製作工藝

宋代以前的蹴鞠是用實心球,然後外面用動物的皮進行包裹,這種製作蹴鞠的方法已經能夠滿足當時人們的需求了。到了宋朝,隨著皮革工藝水平的提高,蹴鞠的材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據《皇朝事實類苑》記載“今所作牛彘胞,納氣而張之,則喜跳躍,然亦有不同”。工匠們用牛或豬的膀胱為球芯,充氣後,外面再包裹好牛皮,這種方法制造出來的蹴鞠彈性非常好。

遇見大宋:蹴鞠,一場全民狂歡的運動盛宴

宋朝蹴鞠造型

除了材質提升以外,蹴鞠的外形也更接近圓形。蹴鞠表面的球皮數量增加到了12片,而且縫成後球表面不能露出線角。在《蹴鞠譜》中就有關於蹴鞠製造的說明“密砌縫成侵不露線角,嵌縫深窩,梨花可戲,虎掌堪觀,側金錢短難縫,六葉桃兒偏羨”。

宋人還用皮質的鼓風機為蹴鞠進行充氣,稱之為“打揎”。而且針對充氣也有一定要求,既不能充的太滿,也不能充的太鬆,充到九分滿是最為合適的。“不可太堅,堅則健色浮急,蹴之損力。不可太寬,寬則健色虛泛,蹴之不起。須用九分著氣,乃為適中。”

二、宋代蹴鞠運動的比賽規則

宋代,關於蹴鞠的玩法有兩類,根據不同的場合分為“白打”和“築球”。

“白打”是一種無球門的踢法,主要強調技巧性和觀賞性。表演時除了雙手以外,全身其餘部位都可以去頂球。通過表演各種高難度動作而球不落地,技藝高超的一方獲勝。“白打”對於參與人數沒有限制,對場地也沒有太多要求,所以更受民間百姓們的歡迎。

遇見大宋:蹴鞠,一場全民狂歡的運動盛宴

白打

“築球”具有較強的競爭性,需要在專門的球場中進行比賽。在比賽場地中間會設有一個大球門,高三丈多,以綵帶結網,中間留一個一尺的網眼,叫作“風流眼”。比賽雙方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分別派出十二或者十六個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角色,根據分配的任務站在球場的不同位置,比賽過程中還會設有專門的裁判員。比賽的評判標準是雙方將球踢入球門開始計分,最後得分多的那一隊獲勝。

據《東京夢華錄》對築球比賽的記載:“左右軍築球,殿前旋立球門,約高三丈許,雜彩結絡,留門一尺許......即供球與球頭,打大肷過球門,或有即便復過者勝。”

遇見大宋:蹴鞠,一場全民狂歡的運動盛宴

築球

比賽結束後,勝利的一方會得到獎賞,賞賜銀碗和錦緞。失利的一方也會接受懲罰,用白粉抹面,並接受鞭打。

《東京夢華錄》中記載道:

“勝者賜以銀碗錦彩,拜舞謝恩,以賜共披而拜也。不勝者球頭吃鞭,仍加抹槍下酒,假黿魚,密浮酥捺花。”

三、宋代蹴鞠運動的社會價值

1、宋代蹴鞠運動的政治價值

宋朝時期設有官方的蹴鞠隊伍,每當在重大節日時期,便會舉行蹴鞠表演賽,來歡慶節日的到來。如果遇到外賓來訪,還會成為接待外賓的表演項目。

南宋時期,有一次金國使者來訪,蹴鞠就作為官方接待外賓的表演項目。據《宋史.禮志》中記載“(金國)使人到闕筵宴,凡用樂人三百人,百戲軍七十人,築球軍三十二人,起立球門行人三十二人”。

宋朝官僚階層平日也把蹴鞠作為娛樂活動,經常進行球技切磋,有時會直接在宮殿中踢球。皇帝和官僚在閒暇之餘,用蹴鞠來作為增進私下關係的良好手段,增強同僚們的感情。這使得當工作中出現意見分歧或者矛盾時,也能通過另外一種方式進行緩和甚至和解。

遇見大宋:蹴鞠,一場全民狂歡的運動盛宴

官僚們的蹴鞠活動

2、宋代蹴鞠運動的經濟價值

宋朝時期,城市中都建有瓦舍勾欄供人們進行娛樂。其中瓦舍勾欄中每天都有商業性的蹴鞠比賽,觀眾可以通過花錢購票,去進行觀看。

在酒樓和茶坊裡,商人們也會通過組織蹴鞠運動來吸引客戶。據記載,南宋時期商人黃尖嘴開設了一家茶坊,命名為“蹴球茶坊”,一位酒樓老闆將自己的酒肆命名為“角球店”。客人可以一邊喝茶飲酒,一邊觀看蹴鞠表演。《武林舊事》中對此事也有記載

“立標射垛,及鞦韆、梭門、鬥雞、蹴鞠諸戲事,以娛遊客”。

宋朝蹴鞠也帶動了服飾產業的發展,蹴鞠運動的服飾要求緊身幹練,方便進行運動。尤其在築球比賽中,雙方分別穿上紅色和青色的服裝,以便做出區分。這種鮮明的色彩非常適合比賽的氣氛,也容易提升運動的觀賞性。《東京夢華錄》中也對蹴鞠球員的服飾做了描寫:“左軍球頭蘇述,長腳幞頭,紅錦襖,餘皆卷腳幞頭,亦紅錦襖,十餘人。右軍球頭孟宣,並十餘人,皆青錦襖”。

遇見大宋:蹴鞠,一場全民狂歡的運動盛宴

專業的蹴鞠服飾

宋朝的商人們通過蹴鞠來挖掘商業價值,利用人們對於蹴鞠運動的喜愛,帶動了娛樂、服飾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總結:

在宋朝發達的商品經濟下,蹴鞠這項運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促進了城市消費和文化娛樂的繁榮。從統治階層到普通百姓都把它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形成了獨有的蹴鞠文化。終宋一朝,蹴鞠,已經成為了一場全民狂歡的運動盛宴。

參考資料:

《宋史》

《東京夢華錄》

《武林舊事》

《蹴鞠譜》

《皇朝事實類苑》

《戰國策》

《別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