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大宋:蹴鞠,一场全民狂欢的运动盛宴

蹴鞠,相信大家第一次知道这个词,还是因为《水浒传》中的高俅。据记载,高俅本人不学无术,原是苏东坡先生身边的一名小吏,却因为有一脚娴熟的蹴鞠技艺,得到端王(即后来的宋徽宗)赏识,从此平步青云。

由此可见,宋朝时期的蹴鞠运动已经非常流行。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以蹴鞠为乐。蹴鞠在宋朝如此普及,也跟统治者的喜爱有很大关系。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一个忠实的蹴鞠爱好者,北宋画家苏汉臣的《宋太祖蹴鞠图》中就描绘了赵匡胤和其余大臣在蹴鞠玩乐的场景。

遇见大宋:蹴鞠,一场全民狂欢的运动盛宴

宋太祖蹴鞠图

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对蹴鞠更加痴迷,不仅自己亲自上场踢球,还在宫中组建女子足球队,定期观看女足比赛。在最高统治者的推动下,蹴鞠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

一、蹴鞠运动的发展和现状

1、蹴鞠运动的发展历程

蹴鞠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齐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通过这段史料说明,蹴鞠在齐国已经成为了当地百姓众多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

到了两汉三国时期,蹴鞠得到进一步发展,已经从民间娱乐性运动发展到军队练兵使用。据刘向《别录》记载:“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军队在无事的时候,就会利用蹴鞠训练士兵,使士兵在闲暇之余既能增强体能也可以调节情绪。

蹴鞠的发展在宋朝达到了顶峰,从民间到军队,从男子到女子,甚至儿童都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两宋时期,蹴鞠运动出现了专门的社团,比较有名的有“齐云社”。“齐云社”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蹴鞠活动的组织和宣传推广,这为蹴鞠活动在民间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遇见大宋:蹴鞠,一场全民狂欢的运动盛宴

妇女和儿童都热爱蹴鞠这项运动

“齐云社”每年都会组织全国性的蹴鞠比赛“山岳正赛”,向各地球队发送邀请,前来参赛的球队需要交纳一定的参赛费用,叫作“香金”,最终的获胜者获得的奖品,叫作“球彩”。“山岳正赛”的目的是通过蹴鞠比赛,确定艺人们的技术等级。

2、蹴鞠的制作工艺

宋代以前的蹴鞠是用实心球,然后外面用动物的皮进行包裹,这种制作蹴鞠的方法已经能够满足当时人们的需求了。到了宋朝,随着皮革工艺水平的提高,蹴鞠的材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据《皇朝事实类苑》记载“今所作牛彘胞,纳气而张之,则喜跳跃,然亦有不同”。工匠们用牛或猪的膀胱为球芯,充气后,外面再包裹好牛皮,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蹴鞠弹性非常好。

遇见大宋:蹴鞠,一场全民狂欢的运动盛宴

宋朝蹴鞠造型

除了材质提升以外,蹴鞠的外形也更接近圆形。蹴鞠表面的球皮数量增加到了12片,而且缝成后球表面不能露出线角。在《蹴鞠谱》中就有关于蹴鞠制造的说明“密砌缝成侵不露线角,嵌缝深窝,梨花可戏,虎掌堪观,侧金钱短难缝,六叶桃儿偏羡”。

宋人还用皮质的鼓风机为蹴鞠进行充气,称之为“打揎”。而且针对充气也有一定要求,既不能充的太满,也不能充的太松,充到九分满是最为合适的。“不可太坚,坚则健色浮急,蹴之损力。不可太宽,宽则健色虚泛,蹴之不起。须用九分着气,乃为适中。”

二、宋代蹴鞠运动的比赛规则

宋代,关于蹴鞠的玩法有两类,根据不同的场合分为“白打”和“筑球”。

“白打”是一种无球门的踢法,主要强调技巧性和观赏性。表演时除了双手以外,全身其余部位都可以去顶球。通过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而球不落地,技艺高超的一方获胜。“白打”对于参与人数没有限制,对场地也没有太多要求,所以更受民间百姓们的欢迎。

遇见大宋:蹴鞠,一场全民狂欢的运动盛宴

白打

“筑球”具有较强的竞争性,需要在专门的球场中进行比赛。在比赛场地中间会设有一个大球门,高三丈多,以彩带结网,中间留一个一尺的网眼,叫作“风流眼”。比赛双方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分别派出十二或者十六个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根据分配的任务站在球场的不同位置,比赛过程中还会设有专门的裁判员。比赛的评判标准是双方将球踢入球门开始计分,最后得分多的那一队获胜。

据《东京梦华录》对筑球比赛的记载:“左右军筑球,殿前旋立球门,约高三丈许,杂彩结络,留门一尺许......即供球与球头,打大肷过球门,或有即便复过者胜。”

遇见大宋:蹴鞠,一场全民狂欢的运动盛宴

筑球

比赛结束后,胜利的一方会得到奖赏,赏赐银碗和锦缎。失利的一方也会接受惩罚,用白粉抹面,并接受鞭打。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道:

“胜者赐以银碗锦彩,拜舞谢恩,以赐共披而拜也。不胜者球头吃鞭,仍加抹枪下酒,假鼋鱼,密浮酥捺花。”

三、宋代蹴鞠运动的社会价值

1、宋代蹴鞠运动的政治价值

宋朝时期设有官方的蹴鞠队伍,每当在重大节日时期,便会举行蹴鞠表演赛,来欢庆节日的到来。如果遇到外宾来访,还会成为接待外宾的表演项目。

南宋时期,有一次金国使者来访,蹴鞠就作为官方接待外宾的表演项目。据《宋史.礼志》中记载“(金国)使人到阙筵宴,凡用乐人三百人,百戏军七十人,筑球军三十二人,起立球门行人三十二人”。

宋朝官僚阶层平日也把蹴鞠作为娱乐活动,经常进行球技切磋,有时会直接在宫殿中踢球。皇帝和官僚在闲暇之余,用蹴鞠来作为增进私下关系的良好手段,增强同僚们的感情。这使得当工作中出现意见分歧或者矛盾时,也能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进行缓和甚至和解。

遇见大宋:蹴鞠,一场全民狂欢的运动盛宴

官僚们的蹴鞠活动

2、宋代蹴鞠运动的经济价值

宋朝时期,城市中都建有瓦舍勾栏供人们进行娱乐。其中瓦舍勾栏中每天都有商业性的蹴鞠比赛,观众可以通过花钱购票,去进行观看。

在酒楼和茶坊里,商人们也会通过组织蹴鞠运动来吸引客户。据记载,南宋时期商人黄尖嘴开设了一家茶坊,命名为“蹴球茶坊”,一位酒楼老板将自己的酒肆命名为“角球店”。客人可以一边喝茶饮酒,一边观看蹴鞠表演。《武林旧事》中对此事也有记载

“立标射垛,及秋千、梭门、斗鸡、蹴鞠诸戏事,以娱游客”。

宋朝蹴鞠也带动了服饰产业的发展,蹴鞠运动的服饰要求紧身干练,方便进行运动。尤其在筑球比赛中,双方分别穿上红色和青色的服装,以便做出区分。这种鲜明的色彩非常适合比赛的气氛,也容易提升运动的观赏性。《东京梦华录》中也对蹴鞠球员的服饰做了描写:“左军球头苏述,长脚幞头,红锦袄,余皆卷脚幞头,亦红锦袄,十余人。右军球头孟宣,并十余人,皆青锦袄”。

遇见大宋:蹴鞠,一场全民狂欢的运动盛宴

专业的蹴鞠服饰

宋朝的商人们通过蹴鞠来挖掘商业价值,利用人们对于蹴鞠运动的喜爱,带动了娱乐、服饰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总结:

在宋朝发达的商品经济下,蹴鞠这项运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消费和文化娱乐的繁荣。从统治阶层到普通百姓都把它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形成了独有的蹴鞠文化。终宋一朝,蹴鞠,已经成为了一场全民狂欢的运动盛宴。

参考资料:

《宋史》

《东京梦华录》

《武林旧事》

《蹴鞠谱》

《皇朝事实类苑》

《战国策》

《别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