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当前农村土地大量撂荒抛荒问题?

_物遈乆非223


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解决问题办法,只有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让农民种田有钱赚,有钱购买先进的农业机械,有钱提高生产力。既可以减少外汇支出,又可以拉动内需;既可以改变土地慌置问题,又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


旅居养老房车生活


农村土地大量撂荒,的确是件特别严重的问题。要想破解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实地观察,了解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症结,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

就好比我的家乡定西地区的大山深处,原来全都是清一色的农民。但在这些年悄悄地发生了质的变化,年轻人从农民摇身一变都成了农民工。农民工的后代基本都是大学毕业,自然都落根城市,俨然成了城市一份子,除了过年过节回几天农村老家,其它时间与农村老家豪无瓜葛,当然与农村土地更是失之交臂,不存在一丝一毫的关系和挂念。


农村的土地依然在那里,可是种地的接班人一个一个都远走高飞了,不荒芜还能怎么样呢?

就此来看,土地撂荒的症结就是种地的人员流失严重。

那么,种地的农民后代为什么不继续种地,而是千方百计选择进城呢?

答案显而易见。

社会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普遍提高,尤其是城市居民,这些年借助国家城市化建设,国家政策也一直对于城市户口倾斜,使城乡距离越拉越大。

农民在山区辛勤劳作,靠天吃饭,风调雨顺落个肚儿圆,遇上干旱雨涝,或许连肚子都不能保证吃饱,更别说提高生活水平了。其实,这样粗茶淡饭的生活农民并不以为然,但是当有人离开农村来到城市,感受到城市的灯红酒绿,山珍海味之后,再也不甘心于农村的窘迫生活,一个个挤破头要进入城市,于是农村人员渐渐流失,留下了一群老弱病残,哪还有人继续在地里耕耘呢?没人耕种的土地,自然就会荒芜。


现在,要想破解这个结局,就要让部分人回到农村继续种地,使荒芜的土地再次散发出生机。

怎么样才能让部分人再次回到土地呢?

答案很简单,但实际行动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其实这两年国家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政策上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行土地流转制度,各种优惠政策,种地补贴,养殖补贴,贫困户生活补助等,但收效不是太理想。倒是让某些头脑灵活的投机份子抓住政策的漏洞,发了不义之财,却于发展农村没起到很好的作用。

以我本人多年在农村的经验来看,要想让农民回流农村,首先得有好的政策支持,我的建议是:

一、希望政府继续发挥作用,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农村搞好基础教育建设,让农民的孩子也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二、在农村发展物流电商服务,让农民种植的农产品能够及时变现;

三、规范、严格管理农资化肥、种子、农机具等农作物的售卖、售后管理。严格管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规范市场。

一直以来,农村农资、农机具、农药化肥、农产品都是在散漫,无人管理的状态下运行。所有价格都由经销商说了算,漫天要价,随意压价,宰客宰农的事时有发生。整天在忙于地里耕作的农民,哪有专业贩子的心机,经常会出现消费者吃不起,而种植者卖不上价的奇葩事情。

四、让农民老了也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洗脚上田。

目前,政府的确在努力中,农村老人也能按月领到一点养老金,但事实是杯水车薪,解不了燃眉之急。如果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让老年农民的养老金稍微提高一点,能够解决生活问题,农民也不至于抹着眼泪离开故土,去城市谋求生存了。


固然,无论每一件事情,在发展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只要我们继续努力,跟着党的方针不懈追求,一定会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拉近城乡差距,在农村栽满梧桐树,一定会引来金凤凰,让种地农民回流农村,使农村的土地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为人类服务。


农村土基子


一句话,农民种地能赚钱,能活一家人土地就不会出现抛荒问题。

土地抛荒在平源地区人均土地多一点的,很少有这种现象。大部分处在山区丘陵地带,每人只有亩尔八分地,加之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靠天吃饭,野生动物的损害。种植生产成本的提高,消费水平的上涨,种地根本不赚钱,更不能养活一家人。土地出现抛荒走上了打工路。要想解决土地抛荒現象,这是“三农”全方位的大问题,单从某一方面来处理,是解决不了“三农”的根本问题。需要全方位推进来解决。国家从政策的倾斜,资金的投入,重点解决三农的问题。根据国家的战略布署,如何解决农村土地抛荒现象谈几点看法:

(1)政策的导向与资金的投入是主要一环。

家庭联产承包制责任制40多年快去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小农耕作模式,直接影响到了三农的发展。随着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经营模式,为集约化种植、机械化操作、特色化种植、耕作模式的变更打下了基础。

资金的投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从“十四五”第一年开始,到“十四五"末期,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

以上农村土地的出让收入大部分用于了城市建设。这次改革真正体現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大了三农的投入。增加了600、700亿元的投入。这对三农的发展增加了血液与动力。乡村振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发展会有一个大的飞跃。土地释放出更大的效益。抛荒現象会消失。

(2)减少农耕人员,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八亿农民,仅有18亿亩土地。人均一亩多地。具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己有3亿多农民入住了城市。那就是说还有5亿农民耕作或打工。在平源地区每人平均3一4亩,有的地区还要多。可对那些山区丘陵地区来说每人平均几分地,就是粮食价格10元1斤,单凭种地也养活不了一家人。只有人口减少了,把有限的土地集中在小部分人耕作,因地制宜,全局规划,开展特色种植、养殖、旅游、加工业等,才能使土地不被抛荒。

在今年农村发展报告中,有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2025年前,农业就业人员的数量,可能下降至20%左右。也就是约80%左右的农民脱离土地生产。为农业耕作模式的变更,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创造了条件。那么80%的农民就业如何解决?

国家以县城为中心,把城市的一二三产业下移到农村来,开展密集型产业,保证农民就近就业,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工资收入水平。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这样以来农耕人员的减少,就业有保障,土地的使用率就高了,抛荒现象得到解决。

(3)粮食价格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外粮价低,直接冲击着国内粮食的价格。如果粮食提价,国外会大批进入,国内物价也会上涨。在既不进口外国粮食,也不提高国内粮价,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手里,不防可以实施粮食直补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收入。

比如,按照农民每产1斤粮食的种植生产成本计算,假设1斤粮食的种植生产成本加人工费为0.9元,市场价为1.1元,国家把农业的各种补贴去掉,使行粮食直补。在市场价基础上再补贴5一6毛钱。这样变象的提了粮价,对市场沒有影响,可农民就增加了收入,种地有钱赚了,积极性也就来了。

(4)农业耕作模式的变更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提出了六严禁,严禁任何单位与个人在基本农田上种树与挖池塘养殖。进行非农化种植。对绿化也进行了规定。铁路、高速公路两边绿化为5米,县乡公路两边为3米。

我们再来看一下今年的士地承包法规定:对承包责任田荒废二年以上的,地方政府有权收回土地承包权,经县组织批准,重新发包给别人。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农田的重视,这对今后的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的发展在于机械化,科学与创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经营,集约化种植是唯一的道路。目前国家大力推广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安全,也为农业耕作模式的变更开了先河。

这样农业有一个大的发展,真正成为农业的工业化,农民的职业化、工资化,土地抛荒是不可能的了。

(5)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减少城乡差距,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也非常重要。要想真正达到国富民强,共同富裕。国家还要增加投入,解决农民的养老金问题,减少城乡差距,让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医疗有保障,生活无后顾之忧,同样会激发农民的种地积极性,为国家多产粮而努力。

总之,解决目前土地抛荒現象,要从多方面入手,全局考虑,国家早就开始处理了,需要一定时间,希望三农的发展早一天到来。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同看法请评论区留言批评指正与讨论!谢谢你的阅读!顺便点个赞与关注吧!

图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