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無明》:當一個人不願接受社會的教條,他就成了被孤立者

一間小小的劏房,單人都難以活動的空間之內,裝下了兩個男人,和一個社會。

“無明就是看不到的事情,一念就是一個念頭,可是一念生萬念,一個念頭後還會有下一個,一個念頭看不清楚,可能我們一直走下去方向都是錯的”,對於影片的標題,導演黃進做出了這樣的解釋。

不過,相較於中文的晦澀,英文名“Mad World”則更加直白,富有衝擊力。

《一念無明》的故事取自真實事件,劇本創作過程聆聽了不少社工、康復者、醫生的聲音,這讓影片更具有寫實意義。

從影片一開始,曾志偉(飾演的“黃大海”)與醫生對話的語氣,和接兒子黃世東(余文樂飾演)出院時,在走廊踱步吸菸的橋段,就為故事定下基調,沒有過多的鋪墊,將父子二人並無多少情感與相互理解的設定打入觀眾意識中。

隨後,在以那間狹小的出租屋為基點,“黃世東”疑似弒母,“黃大海”拋棄妻子,Louis跳樓自殺,Jenny不停抱怨的畫面相繼浮現。

近乎,所有的情節都帶有悲劇色彩,即便影片後半部分,父子二人“重修於好”,但鄰里間,社會上帶來的“歧視”壓力又開始進一步體現。

事實證明,在超市直播吃士力架帶來的也不是666,而是555。

《一念無明》會給人一種很無助的絕望感,無處傾訴成為內心世界的一把枷鎖,而來自親人的鏽蝕,則使其越來越難以打開。

可笑的是,這是中國部分家庭的真實寫照,一些以自己的方式孝順著父母,著想於家庭的子女,往往得不到喜愛,因為他們做法在父母眼中被視為錯誤,結果往往是意見不合的爭吵與不歡而散。而那些,不在身邊,多為自身考慮,表面上順著父母想法的孩子,卻會得到更多牽掛與期盼。

有網友評價《一念無明》是中國版的《海邊的曼徹斯特》。的確,一路喪到底後,卻依然什麼都不能改變。

當一個人不願接受社會的教條,或者說不被接受時,他就成了被孤立者,沒有人願意真正去了解他,人們只會站在大多數人的立場上,排擠他,批評他,而難以考慮對錯。就像影片中所展現的,僅有認知沒有被同化掉的孩子,才會以正常,關心地心態去看待人或事。

儘管,200萬港元的投資,16天的拍攝工期,讓《一念無明》看著很可憐,不過影片以對現實社會和人性的深刻挖掘,使其折桂香港金像。而相對於動輒數投資億的大製作,《一念無名》最大的投資可能就是”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