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吳昌碩像

吳昌碩(1844 -1927年),原名俊卿,字昌碩,別號缶廬,晚年自稱吳字,浙江安吉人,清末民初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他把書法、篆刻藝術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是“後海派”的標誌性人物。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趙之謙《扇面》

一、生平簡介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8月1日,吳昌碩出生於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一個讀書人家。幼時隨父讀書,後就學於鄰村私塾。10餘歲時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點,初入門徑。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軍與清軍戰於浙西,他全家避亂於荒山野谷之中,弟妹先後死於饑饉。後與家人失散,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達五年之久,替人做短工、打雜活度日,歷盡千辛萬苦。21歲時回到家鄉與老父相依為命,躬耕度日。耕作之餘,苦讀不輟,同時鑽研篆刻書法。同治四年(1865)吳昌碩二十二歲,考中了秀才。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同治八年(1869年)吳昌碩赴杭州,就學於詁經精舍,從名儒俞樾習辭章和文字訓詁之學,結識了知名書法家楊藐翁,向他請教書法和詩文。藐翁耿介鯁直,博學多聞,對經學有精湛研究,所作詩文簡練凝重;工八分書,尤善寫擘窠大字,於漢碑能遺貌取神,著筆欲飛,古茂之氣溢於紙墨。吳昌碩敬佩其為人和學問,曾誠意備函要求列於門下。藐翁覆信婉謝,表示願以換帖弟兄相稱。書中有"師生尊而不親,弟兄則尤親矣。一言為定,自首如新"等語,措辭極為懇摯。儘管藐翁這樣堅決地謙辭,吳昌碩仍然以師尊之禮相待,在所作詩篇中有"藐翁吾先師"之名,並自稱"寓庸齋內老門生",足見其尊師重道之熱忱。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吳昌碩《水仙花》

同治十一年(1872),吳昌碩在安吉城內與吳興女施季仙成婚。婚後不久,為尋師訪友,他離開家鄉,到人文薈萃上海,與高邕之為友。光緒八年(1882年),居蘇州,友人薦作小吏以維持生計。光緒九年(1883年),經高邕之介紹,向任伯年學繪畫。伯年見他落筆非凡,用墨渾厚挺拔,書法功力深厚,指點曰:“子工書,不妨以籀寫花,草書作幹,變化貫通,不難其奧訣也。” 吳昌碩頓悟,利用自己書法之所長,將其筆法墨法摻入繪畫之中,終於練就“以籀寫花,草書作幹”獨特的繪畫風格。從此,他們兩人即是師徒,又是好友,始終保持著誠摯的友誼。任伯年先後為他作《蕪菁亭長小像》《棕蔭納涼圖》《酸寒尉像》三圖相送。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任伯年《酸寒尉像》

光緒十六年(1890年),吳昌碩居上海,結識了同樣愛好金石的吳大澄、潘祖蔭等達官名流和畫壇張子祥、胡公壽、蒲作英、陸廉夫等名家。吳大澄,字止敬,又字清卿,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善畫山水、花卉,精於篆書。清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著名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民族英雄。光緒二十(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吳大澄時任湖南巡撫,奏請從軍,獲清廷允准,被任為幫辦東征軍務。吳大澄賞識吳昌碩,聘他為幕僚隨軍東征,北上抗日。山海關的大炮幾乎震聾了吳昌碩的耳朵,足見甲午戰爭的慘烈。吳大澄兵敗被革職,吳昌碩隨吳大澄無功返滬。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萬里長城第一關——山海關

光緒二十二年,吳昌碩被舉薦為安東(今江蘇省漣水縣)縣令,到任一個月便辭官南歸,定居上海。結識滬上知名收藏家鄭盦、吳平齋、吳愙齋等人,從他們處看到不少歷代彝器文物和名人書畫真跡,臨摹欣賞,摘錄考據,經年累月,孜孜不倦,既擴大了視野,又開拓了胸襟,學術修養大為提高,藝術水平隨之精進。從此,他更加鍾情於古缶、石鼓文等古金石元素,把金石作為精神和藝術的寄託,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缶廬”,潛心藝術,廣收博取,詩、書、畫、印並進,篆刻、書法、繪畫三藝精絕,風格突出,聲名大振,被公推為滬上藝壇泰斗,成為“後海派”藝術的開山代表。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西泠印社牌坊

光緒三十年(1904)夏,吳昌碩與篆刻家葉為銘、丁仁、吳金培等人聚於杭州西湖人倚樓,探討篆刻治印藝術。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吳昌碩被推為首任社長,藝名益揚。他為印社撰聯雲:"印詎無源?讀書坐風雨晦明,數布衣曾開浙派。社何敢長?識字僅鼎彝瓴甓,一耕夫來自田間。"體現他一貫沖淡謙虛的襟懷。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浙派印宗巨擘鍾以敬書——《西泠印社》

1921年,浙江餘姚出土的“東漢三老碑”輾轉流落上海,吳昌碩得知日本人要重金買走時非常焦急。為了讓國寶級石碑免遭外流的厄運,吳昌碩率西泠印社同仁作畫義賣籌款,經60多位畫家同心協力,募集了8000元鉅款將這塊極具歷史價值石碑贖了回來,安奉於西泠印社,成為西泠印社的鎮社之寶。這是西泠印社的前輩先賢為保護祖國文物所作的愛國主義壯舉,值得大書特書。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西冷印社“鎮社之寶”——東漢《三老碑》

吳昌碩晚年還有一則不得不說的故事,那就是與齊白石的恩怨。事情的起因是:1922年在日本舉行的“第二屆中日聯合繪畫展覽會”上,當時還默默無聞的齊白石作品一枝獨秀,遠遠蓋過風頭正勁的吳昌碩等知名畫家,引起吳昌碩的不爽。他憤而說出了“北方有人學我皮毛,竟成大名”,這其中的酸味就耐人細尋了。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齊白石像

齊白石服膺吳昌碩的繪畫,他的“衰年變法”,就是苦學吳昌碩畫風。曾賦詩曰:“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輪轉來”。其意是他願意轉世為狗,投胎到吳昌碩等名人的家中,算是佩服的無以復加了!在齊白石“衰年變法”之後,畫風趨向吳昌碩,吳昌碩曾經提攜過齊白石,為齊白石寫了一張潤例(公開價目表),訂出的潤例接近當時一線畫家的價位,大大抬舉了齊白石一番。還為齊白石的畫集題寫了《白石畫集》四個扉頁篆字。面對吳昌碩的諷刺,齊白石顯得十分無奈。他雖然一生沒見過吳昌碩,但確實“遙師”過其畫風,而且作為後起之秀,也不好與德高望重的前輩公開叫板。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齊白石《繁花似錦》

然而,齊白石也知道“北方人”暗指自己,終究胸中有股鬱悶之氣,便寫詩道:“皮毛襲取即功夫,習氣文人未易除。不用人間偷竊法,大江南北只今無”。還委婉地刻制了一枚印章:“老夫也在皮毛類”,邊款:“乃大滌子句也,餘假之制印,甲子白石並記”。言辭中的怨氣可謂不言而喻。平心而論,如果以鴉片戰爭和五四運動分別作為近代史和現代史的開端,那麼吳昌碩屬於近代末期最後一位藝術大師,而齊白石應是現代初期的第一位藝術大師。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齊白石《秋色秋聲圖》

吳昌碩身材不高,面頰豐盈,細目,疏髯。年過七十而鬢髮不白,看去不過四五十歲的樣子。68歲遷居上海後,他頭上一直留了一小撮頭髮。這撮小髻應該算是最大的亮點,儼然一副不新不舊的樣子,就像他性格一樣,古怪還耐人尋味。晚年的吳昌碩在西泠印社短暫的日子裡,尤為喜歡在西泠印社的各個景點漫步。民國16年,已經84歲的吳昌碩在錦帶橋邊,望著自己的造像若有所思,弟子王個簃對先生說:“拍一張照片留念吧?”吳昌碩欣然同意了,這也成為吳昌碩最後一次留影於缶亭。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吳昌碩與王個簃合影與西泠印社

這年冬天吳昌碩突患中風,十一月初六(1927年11月29日)病逝滬寓,享年84歲。1933年11月,遷葬於浙江餘杭縣塘棲附近超山報慈寺西側山麓,墓地坐落於宋梅亭畔。墓門石柱上刻有沈淇泉所撰聯語:"其人為金石名家,沉酣到三代鼎彝,兩京碑碣。此地傍玉潛故宅,環抱有幾重山色,十里梅花。"沈淇泉是晚清進士,翰林院編修,也是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的老師,晚年閒居上海養老,是有名的 “太師公”,後來,于右任官居高位,使他的名望更盛。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吳昌碩《秋菊傲霜圖》

二、藝術特色

1、詩文。吳昌碩善作詩文,苦吟數十年,未嘗間斷。所作詩篇以傲兀奇崛古樸雋永見長,用典較多,不甚通俗。但有些絕句純用白描手法,活潑自然,接近口語,具有明麗俊逸的特點,風格上與民歌相近。所作題畫詩寄託深遠,頗有浪漫主義氣息;評論前人書畫,尤多獨到見地。早年所作五古,有一部分含有諷刺意味,揭露了當時黑暗社會某些不平現象。題畫小品中尤多精心之作,抒發生活實感,鞭撻醜惡現象,頗能以少勝多。讀時依稀與作者一燈相對,娓娓而談,意味非常深長。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吳昌碩《牡丹》

2、書法。吳昌碩的楷書,始學顏魯公,繼學鍾元常;隸書學漢石刻;篆學石鼓文,用筆之法初受鄧石如,趙之謙等人影響,以後在臨寫《石鼓》中融匯變通。吳昌碩的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黃道周之章法,箇中又受北碑書風及篆籀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60歲後所書尤精,以篆隸筆法作草書,筆勢奔騰,蒼勁雄渾,圓熟精悍,剛柔並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目。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吳昌碩《書法四屏》

3、篆刻。吳昌碩的篆刻上取鼎彝,下挹秦漢,創造性地以“出鋒鈍角”的刻刀,將錢松、吳攘之切、衝兩種刀法相結合,從“浙派”入手,專攻漢印,也受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等人的影響。他的篆刻善於留白,或對角欹斜,氣象崢嶸,構圖塊面體積感極強。他的篆書個性獨特,印中的字饒有筆意,刀融於筆,常常表現出雄而媚、拙而樸、醜而美、古而今、變而正的特點。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麗處顯蒼勁,流暢處見厚朴,往往在不經意中見功力。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吳昌碩篆刻《西泠印社中人》

4、繪畫。吳昌碩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由於他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常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佈局新穎,構圖近似書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的格局,或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用色上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色澤強烈鮮豔。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吳昌碩《嫣紅紫圖》

吳昌碩酷愛梅花,常以梅花入畫,用寫大篆和草書的筆法為之,墨梅、紅梅兼有,畫紅梅水分及色彩調和恰到好處,紅紫相間,筆墨酣暢,富有情趣,曾有“苦鐵道人梅知己”的詩句,借梅花抒發憤世嫉俗的心情。他又喜作蘭花、竹子、菊花、牡丹、荷花、水仙、松柏等,菜蔬果品如竹筍、青菜、葫蘆、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是經常入畫的題材,極富生活氣息。作品色墨並用,渾厚蒼勁,再配以畫上所題寫的真趣盎然的詩文和灑脫不凡的書法,並加蓋上古樸的印章,使詩書畫印熔為一爐,交相輝映,韻味別緻。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吳昌碩《梅花含芬》

三、後世影響

吳昌碩是中國畫壇上頗具影響力的大師。在傳統文化融合、會通的大背景下,吳昌碩也受到影響,他的最大特點和優點也就是通融和超越。雖然時代對於他一生有巨大的推動力,但他自身的刻苦努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吳昌碩與傳統文人畫家不同,兼詩、書、畫、印四絕於一身,能博採眾長,兼收幷蓄,將四絕融會貫通,特別是他以金石入印,入書,入畫,以最傳統的藝術因素和審美理想塑造了嶄新的藝術品格和風氣。吳昌碩不僅實現了讓繪畫體現野逸與高古之氣,還把中國畫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是近代中國畫壇承前啟後的一代巨匠。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吳昌碩《花卉六條屏》

作為海派繪畫的創立者,他的藝術對於中國近現代繪畫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20世紀以來,許多傑出的畫家如:齊白石、王震、趙子云、陳師、陳半丁、陳師曾、朱屺瞻、劉海粟、錢瘦鐵、潘天壽、吳茀之、王個簃、諸樂三等都受到吳昌碩藝術的影響與啟示,他們是研究吳昌碩藝術具有代表性的實踐者,在對吳昌碩藝術的學習、傳承與研究中,闡釋,承襲與引領了中國近現代花鳥畫的發展歷程。其中,王個簃是吳昌碩門生中的佼佼者。他窮極畢生精力,全面繼承吳昌碩藝術,在詩、書、畫、印領域造詣卓著。

畫壇清末民初海派領袖——吳昌碩掠影

吳昌碩《梅花仕女》

吳昌碩在日本被稱之為印聖,與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草聖張芝齊名。他一生留下大量作品。其主要繪畫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圖》《墨荷圖》《杏花圖》《梅花》《花卉四屏》《牡丹》《蘭石圖》《松石圖》《紫藤圖》《天香露圖》《杞菊延年》《泥盆菊草圖》《牡丹水仙圖》《大富貴》《佛像圖》《富貴神仙圖》《薔薇蘆桔圖《秋豔圖》、《三千年結實》《三千年結實之桃》《神仙福壽》《石竹圖》《松梅圖》《歲寒交圖》《桃實圖》《燈下觀書》《姑蘇絲畫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