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後,九位總督的最後下場如何?

善於偽裝城府


總督通常是指一個區域的最高行政長官。與現在企業將全國分為9個大區有相似的作用。最早是在明朝正統年間設立。從這個“督”字可見,總督名義上不是地方官員,是中央派遣到地方的官員。這體現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總督在清朝是地方的最高長官,總管一個省份(直隸總督)或者二或三個省份(東三省總督)。

《清史稿·職官志三》:“總督。從一品。掌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清代共設置九大總督分別是: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清末時期,國內局勢危機四伏。那麼清朝滅亡後,最後一任的九大總督下場如何呢?下面一一來看。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趙爾巽,鑲黃旗人,生於1844年,是遼寧鐵嶺的官宦世家。其祖父曾任山東萊州知府。其父親也在萊州府當官。他在請同治年間高中進士,曾輾轉多地為官,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督川期間對涼山少數民族進行“改土歸流”設立“平夷局”受到涼山少數民族愛戴。宣統三年任東三省總督,武昌起義期間,曾反對共和,民國成立後,任奉天都督,辭職,此後潛心修史。1927年,《清史稿》完結。同年去世,享年83歲。


兩江總督張勳

張勳是軍人出身,曾參加中法戰爭,1895年作為袁世凱的手下,鎮壓義和團。武昌起義後仍被清政府任兩江總督、南洋大臣。1916年策劃清皇室的復辟。1923年張勳因病去世,享年63歲。

兩廣總督張鳴岐

張鳴岐,山東人。甲午戰爭暴發的那一年,他高中舉人。1910年因為賄賂慶親王被提拔為兩廣總督。袁世凱恢復帝制,擁護袁世凱。1931年九一八事變暴發後勾結日本特務,從清朝大臣到漢奸。1945年日本戰敗,張鳴岐在眾人的聲討中死去。

閩浙總督松壽

松壽是滿洲正白旗人。1911年起義發動後,福建\t諮議局勸告閩浙總督松壽交出政權,但是這個人比較固執。玩死抵抗。革命黨人擊敗清軍後,他見自己大勢已去,自殺了。

湖廣總督瑞澄

他的全名是博爾濟吉特·瑞澄,是清正黃旗人。1910年任胡廣總督,起義暴發後,他棄城逃跑。輾轉逃到日本。1915年病死。

陝甘總督長庚

滿族旗人,曾經去新疆抵抗過沙俄。還擔任了駐藏大臣。

武昌起義爆發後,他曾聯合甘肅滿族貴族和軍閥的力量頑抗,並致電宣統皇帝表示會衷心勤王,企圖迎接宣統皇帝到蘭州偏安。1915年病逝。

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出生於遼寧遼陽,他的父親和弟弟們都中了進士,只有他屢次不中,後來買的官。曾收復西藏。武昌起義暴發後,宣佈成立新政府,後來被殺。

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安徽合肥人,是李鴻章的侄子。1909年擔任雲貴總督。辛亥革命暴發後在北京組織國事維持會。被袁世凱任政治會議議長。1925年在上海病逝。年65歲。

直隸總督張鎮芳

張鎮芳光緒年間進士,是袁世凱兄嫂的弟弟。1907年袁世凱假意退隱後,他接了袁世凱的直隸總督一職。張鎮芳多次對老家河南捐銀1907年捐銀,興建了\t百冢鋪師範學堂,1909年河南受災,張鎮芳捐銀救災。因為支持袁世凱恢帝制,被捕,1918年獲釋,在天津人鹽業銀行董事。1933年病逝,享年70歲。


歷史我知道


我們先來看看,大清最後的九大總督分別是誰?

東三省總督

東三省總督是九大總督裡面存在時間最短的,因為東北作為滿清老家,其最初並沒有像關內搞行省制度。其當時還是屬於皇家之地,基本是八旗自己來管,所以也就沒有督撫,只有八旗將軍,最高長官是盛京將軍。

不過隨著闖關東大潮興起,關外逐漸開始像關內靠近。特別是到了清朝末年,沙俄、日本等列強在關外四處作惡。清政府為了加強統治,開始著手規劃東北的地區行省規劃。最終在徐世昌等人的推動下,清政府於光緒三十三年(即1907年)正式施行行省制度,盛京將軍被改為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為第一任東三省總督。

而東三省總共有過三任總督,除了徐世昌(1907年6月12日-1909年2月8日)以外,還有錫良(1909年2月8日-1911年4月20日)和趙爾巽(1911年4月20日-1912年2月12日)。

所以大清最後的東三省總督是趙爾巽,此人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來自大城市鐵嶺,和趙本山同鄉,至於是不是蓮花赤水溝子我就不知道了。

辛亥革命後,趙爾巽的總督生涯也隨之結束。但這個人對於清王朝頗為忠心,常以伯夷、叔齊(伯夷、叔齊是商朝臣子,周滅商後,他們寧願到首陽山吃草,也不和周朝混,史稱義不食周粟的,非常有骨氣)自比。趙爾巽還說青島就是第二個首陽山。

當然,他後面還是到了袁世凱政府任職,不過他不問政事,一心編史,最終在他的主持下,史學鉅著《清史稿》成功出版。

1927年,《清史稿》編成,趙爾巽去世,時年83歲。

所以此人對於歷史學界的功勞是巨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時期大名鼎鼎的東北王張作霖,就是他一手提拔。張作霖雖號稱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對於這位,還是比較敬畏的。

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這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清朝關內八大總督之首,所掌管的直隸省一直是京畿重地,地位奇高。

一般能當上直隸總督的,那基本就是內閣大學士級別的人物,所以別看總督只是個二品銜,但坐上這個位置的人,大有來頭。

據統計,從雍正元年設立直隸總督職位,到宣統三年大清滅亡。187年時間裡,直隸總督一共經歷了74人,99任。

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李衛(其三任直隸總督)、孫嘉淦、英廉(和珅他岳父,同樣也是三任)、劉墉、琦善(鴉片戰爭打輸了就是他)、曾國藩、李鴻章(任期時間最長,3任共計24年零3個月)、榮祿、袁世凱……

其最後一任總督是張鎮芳,而且署理職務,即代理總督的意思。其在任僅僅10天。是在任時最短的直隸總督。

此人是袁世凱的心腹,他姐姐乃是袁世凱的兄嫂,是個妥妥的帝制支持者。辛亥革命後還曾支持袁世凱復闢,袁世凱復闢失敗死後,他又參與了張勳復辟。張勳失敗後,他因此被捕,不過沒多久就放了。此後他棄政從商,跑到了鹽業銀行當大佬,一度坐上了董事長的位置。

1933年張鎮芳,因病逝世,時年70歲。

值得一提的是,此人雖然政治覺悟不高,但其對於家鄉的貢獻可是不小,為當地建了不少學校,其名聲也還不錯。

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乃是清朝最肥的總督,其管轄的江南省(今安徽省和江蘇省)乃是清朝最富的一個省,其鹽政稅收佔到了全國的一半,江西省同樣也是清朝財賦重地。

資歷比直隸總督都還要老,其於康熙四年正式設立,知道宣統三年清朝滅亡,一共存在了247年。期間一共經歷了98任總督。比較著名的有于成龍、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等等。而其最後一任總督是著名的辮子張勳。其於1912年1月23日上任,以江南提督之職,署理兩江總督。而當年的2月12日,溥儀發佈退位詔書,清朝就滅亡了。也就是說,張勳也僅僅只是當了20天不到的代理兩江總督。

張勳可是近代歷史上的一個大名人啊,清朝滅亡後,他不忘皇恩,依舊為主子留著辮子,人稱“辮帥”。並且在19176月,乘著北洋政府府院之爭,帶兵進京,搞起了轟轟烈烈的復辟活動,把溥儀再度推上了皇位,史稱“丁巳復辟”。

當然了,這不過是一場鬧劇,張勳僅僅幾千辮子軍,很快就被討逆軍給擊敗。之後張勳被通緝,一度跑到租界避難。

1918年,北洋政府特赦張勳,不再追究,張勳再度出山。不過此時他也是棄政從商,當起了大富翁。

1923年9月,張勳病逝在天津寓所,享年69歲。

值得一提的是,他死後溥儀還給他賜了一個諡號——“忠武”。

四川總督

這個位置在清朝早年一直都不是專缺,有時候是隸陝甘、有時是川湖。

直到乾隆十四年,因為要對大小金川用兵,為了軍務方便,專門設立了這個職位,其相對比較年輕。而且在乾隆五十二年後,因為再無戰事,便長期改缺,直到同治時期,有再度設為專缺。

所以,其歷任總督僅僅23任、20人,其最後一任總督是趙爾豐。這個趙爾豐是趙爾巽的弟弟,他是在趙爾巽從四川總督調任東三省總督之後,接上的這個位置。

他算是辛亥革命的導火索,其在任總督期間,四川發生保路運動。清政府著其鎮壓,並調派湖北新軍入川。而此舉導致湖北兵力空虛,革命黨趁機發動武昌起義,辛亥革命就此爆發。清朝也就亡了。

當時各省紛紛起義,四川也在其列,忠於清政府的趙爾豐想發動兵變,奪回政權,結果失敗被殺,時年66歲。

閩浙總督

閩浙總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順治二年,當時還叫福建總督,但是已經兼轄浙江省。所以其實和後來的閩浙總督區別不大。但順治十五年到康熙二十三年這近三十年的時間裡,因為浙江也設有總督一職,所以福建總督管轄區域縮小。而後雍正時期,又復設浙江總督,期間一直換來換去。

直到乾隆三年,這事兒才真正定下來,總體來說,存在感不高。

其最後一任總督名叫松壽,滿洲正白旗。1911年11月8日,福建新軍響應武昌起義,發動起義。松壽帶著旗兵與之戰鬥,最終兵敗,吞金自殺。

雲貴總督

雲貴總督,顧名思義,總管雲南、貴州兩省。其也是資歷比較老的那一批,當年順治入關後,還未平定雲貴就有了。其首任總督乃是明朝叛臣洪承疇,其當時還兼任兩廣和湖廣總督,基本上整個南邊兒都是他在管。

不過到了康熙年間早期,雲貴總督經常被分化為雲南和貴州總督,這一局面持續了得有二十多年。

其歷史上共出了七十七任總督,其中比較出名得有洪承疇、阿桂(和珅的老對手之一)、福康安(富察傅恆之子,爾康原型)、林則徐、劉長佑等等。

其最後一任總督是李經羲,他爹是李鶴章,李鴻章的親弟弟。在辛亥革命中,作為漢臣,一般來講都不會有多大事兒。當年蔡鍔李經羲也沒有為難他。李經羲回在北洋政府到京城後長期任職,還當過幾天的國務總理。(一週不到,就被張勳給趕下臺了)

1925年9月18日,李經羲因病在上海去逝,享年65歲。

湖廣總督

首先糾正一下名字由來,湖廣總督不是什麼湖北廣西、湖南廣西的,而是湖廣省。其在康熙三年被改為湖南和湖北。

湖廣總督在清朝歷史上也是多此廢立,一會兒叫川湖總督、一會兒又叫湖北湖南總督。湖南湖北古時統稱湖廣,所以其也稱湖廣總督,但官方定義不一樣。

所以準確點講,我們今天常說的湖廣總督,應該是叫湖北湖南總督。

這裡出國最牛的總督就是張之洞了。

而其最後一任總督則是段祺瑞,對你沒看錯,就是民國大軍閥段祺瑞。當然了,這只是名義上的,因為其根本就沒有到任,當時辛亥革命已經爆發,沒法去了。不僅僅是他,他之前的四任(袁世凱、魏光燾、王士珍、段芝貴)都沒去。

其最後在任的總督名為瑞澄,他是滿洲任,全名應該叫博爾濟吉特·瑞澄。

他比較慘,武昌起義就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爆發的,之後他棄城而逃。本來想回去的,但聽說朝廷要治他的罪。於是便索性逃到了日本,清朝滅亡後才回來。不過改朝換代之後,他已經成了普通平民,沒幾年便死了,享年52歲。

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同樣資歷比較老,畢竟洪承疇都當過。當然,後來廣西也時不時的被拉出去單幹過,但大都沒鬧騰兩年,畢竟廣東比較有錢。

其最後一任總督是張鳴岐,當年一上任就鎮壓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後,其先是攜款逃到了日本,後又跑回來到袁世凱手下任職。

此人是個大漢奸,抗日戰爭時期投奔日本人,幹了不少壞事兒,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之後沒多久,他也在全民聲討中死去,享年70歲。

陝甘總督

陝甘總督是清朝最具實權的總督,其除了兼有陝西、甘肅兩省的軍政大權外,時常還節制四川、新疆等軍務。清朝陸上邊患多在西北,所以陝甘總督長期握有重兵。

比較著名的有年羹堯、嶽鍾琪、左宗棠、曾國荃等等。

其最後一任總督是長庚,同樣是滿洲人。他算是滿洲大臣總督裡比較簡單的一位,其在遜位詔書下來後就自行離職了,也沒有過多的去搞事情。1914病逝,享年71歲。

以上便是清朝滅亡後,九大總督的各自結局。


白話歷史君


清朝為了更好的管理地方,所以,在每個地方都設立了總督。

到了清朝時,共設了9個總督。那到了清朝滅亡以後,這九位總督的下場如何呢?

這九位總督分別是:

東北三省的總督:趙爾巽;

直隸總督:張鎮芳

兩江總督:張勳

閩浙總督:松壽

湖廣總督:瑞澄

兩廣總督:張鳴岐

陝甘總督:升允

四川總督:趙爾豐

雲貴總督:李經羲

那這九位總督最後的下場如何呢?

首先說一下東北三省的趙爾巽:他九大總督中地位最高的;袁世凱曾經邀請他做自己的復興顧問,但是被他婉言謝絕了。遺憾的是,在他全力整理清史的時候,還沒有寫完,就去世了;

直隸總督,張鎮芳是袁世凱稱帝的支持者,也是張勳復辟的參與者,到了最後因為抓進監獄,及時的破了財,才免除了牢獄之災,從此遠離了政治,於1933年去世,死的時候70歲。

兩江總督張勳,他是一個頑固的守舊派,在復辟帝制失敗後,灰溜溜逃到了天津,直到1923年去世,到死也沒有剪掉鞭子。

閩浙總督松壽,他是一個唯一為大清國殉死的總督。武昌起義以後,兵敗後自盡。

湖廣總督瑞澄,由於瑞澄的錯誤的策略,結果是湖廣一帶的空虛,使革命者得到了可乘之機,最後導致了武昌革命起義的成功;

兩廣總督張鳴岐,最後抱上了日本的大腿,在九一八事變後,勾結日本當了漢奸,在日本失敗以後,自殺;

陝甘總督升允,他是一位堅定的守舊派,在清政府被推翻以後,他又重新打下了西安,想給清政府留下一塊復興之地,爭奈敵不過年邁,最後事情還沒有做完,就先去世了;

四川總督趙爾豐,他是一位為我國做出傑出貢獻的人,他在四川打敗了英國控制的西藏的軍隊,為我們保住了西藏,但可惜的是,在武昌起義以後,被革命者公決了;如果在保路運動以前去世,那他就跟左宗棠一樣的國家英雄了,畢竟在四川發生的保路運動,他率兵鎮壓,人稱趙屠夫。

雲貴總督李經羲,李鴻章的侄子,他在雲貴當地辦了講武堂,給革命培養出許多的人才,譬如朱德,就是講武堂出來的,後來在上海安詳去世了。



霞綺江練聊歷史


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一共設立了9位總督,分別是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和雲貴總督。



宣統四年(1912年)2月12日,清末帝溥儀退位,清滅亡。而後隨著清朝的覆沒,清所設的9位總督也走向了消亡。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趙爾巽是清朝東三省最後一位總督,漢軍正藍旗人,清同治十三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一職。1903年1月,從山西布政使調任湖南巡撫,自此步入封疆大吏的行列中。



在湖南巡撫的任上,他大力推行新政,因此受到慈禧的重視。如此,在湖南巡撫任上不到一年的時間,趙爾巽就被調往中央,署理戶部尚書。1905年,又調任盛京將軍,在盛京任上趙爾巽大力整頓東三省財政,成立財政局,鑄造銀元,創辦東三省銀號,發行紙幣,因此讓東三省的財政得以大有改觀。

1907年,清廷設立東三省總督,1911年趙爾巽被溥儀任命為東三省總督,數月後武昌起義爆發,之後全國數省宣告脫離滿清,支持革命。當然趙爾巽卻是支持清朝的死忠粉,東三省不但沒有宣佈獨立,反而是成立了反對革命黨的保安會,並大肆屠殺革命黨人。



1912年溥儀宣佈退位,清朝正式宣告滅亡。 當然清朝雖滅,但因此時北洋政府急於穩定全國,從清朝的手中平穩的接受全國,礙於趙爾巽在東三省的地位,北洋政府依舊任命他為奉天都督,負責管理東三省。

不過趙爾巽雖屬民國的官員,但是他的心裡還是想著復辟清朝。在奉天都督任上,他不但頒佈“東三省反對共和十二條”條文,還依舊屠殺革命黨人。最終,趙爾巽的作為激怒了革命黨人,在眾叛親離下,趙爾巽最終無奈辭去都督職。



當然趙爾巽雖失去了都督的職務,但卻並未放棄復辟清朝的夢想。來到青島後,他與陸潤庠、勞乃宣等人成立了“十老會”,幻想重現清朝昔日的輝煌。

1914年妄圖恢復帝制的袁世凱,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他開始或用權勢,或用財富大力拉攏那些滿族的遺老遺少們,為此他專門成立了一個清史館,然後讓趙爾巽等遺老遺少進入其中。隨後,趙爾巽接受袁世凱的任命,擔任清史館館長,並最終於1927年編成《清史稿》,不久趙爾巽亦在同年9月3日因病去世,享年83歲。

直隸總督-張鎮芳

張鎮芳,河南項城閻樓人,袁世凱哥哥的老婆的弟弟。光緒壬辰年進士,被分配至戶部任六品主事。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南逃,張鎮芳因隨駕有功,被任命為陝西司行走,效勞兩宮。兩宮回京後,張鎮芳被恩賞四品銜,仍在農曹供職。



1902年,隨著袁世凱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張鎮芳開始飛黃騰達的官途。不久張鎮芳歷任天津河間兵備道、長蘆鹽運使等職。1907年袁世凱被奪直隸總督職,不過在袁世凱的安排下,張鎮芳署理了直隸總督一職,直至1912年民國成立。

而後,在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後,張鎮芳被委任為河南都督兼民政長,成為了權傾地方的封疆大吏。



作為袁世凱的嫡系,張鎮芳自然支持袁世凱的復辟行為,為了鎮壓河南反對袁世凱的革命黨,他成立了“軍警聯合會”,利用軍隊血腥鎮壓了革命黨。不過因張鎮芳的手段實在太過於血腥,所以1914年,袁世凱礙於朝野和民間的壓力,不得不將他革職查辦。



1917年張勳復辟,張鎮芳支持張勳並就任議政大臣兼度支部尚書。後張勳復辟失敗,張鎮芳先被北洋政府判無期,後改判監禁3個月。出獄後,依靠社會上的關係,張鎮芳在次年又在天津擔任鹽業銀行董事長,直至1933年因病去世,享年70歲。

兩江總督-張人駿

張人駿,直隸豐潤縣人,同治戊辰科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庶吉士。歷經同治、光緒、宣統三朝,先後任廣西布政使、廣東布政使、山東布政使等職。1900年升任漕運總督,自此步入封疆大吏的行列中,不久又先後改任山東、河南、廣東、山西等地巡撫。



1907年7月,張人駿由廣東巡撫升任兩廣總督,不久改任兩江總督。 在兩江任上,張人駿盡力維護了中國對於南海諸島的主權,1909年四月,張人駿派水師提督李準、副將吳敬榮、劉義寬等170餘人,分乘“伏波”、“琛航”等軍艦前往西沙群島,查明島嶼15座,命名勒石,然後在永興島升旗鳴炮,公告中外,重申南海諸島為中國神聖領土。



四年後,武昌起義爆發,張人駿因忠於清朝,對於革命黨採取鎮壓態勢,當然最終的結果就是以失敗而告終,失敗後張人駿被迫乘坐日本軍艦逃亡上海,後移居青島。

1917年張勳復辟,張勳為了拉攏張人駿,本想授予他協辦大學士之職。可此時張人駿已不想再出仕,隨拒絕。1927年張人駿因病去世,享年82歲。

兩廣總督-張鳴岐

張鳴岐,山東無棣人,光緒甲午科舉人。師從郵傳部尚書張鳴岐,初不曾為官,而是入廣西布政使岑春煊的幕府為幕僚,而又在廣西巡撫李經羲處任幕僚,1904年在李經羲的保舉下,正式步入官途,之後歷任兩廣學務、營務處、廣西布政使、廣西巡撫等職。



1910年因賄賂慶親王奕劻,張鳴岐升任兩廣總督兼署廣州將軍。同年4月,率兵鎮壓了廣州起義,林覺民、喻培倫等幾十人先後被殺害。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曾經死忠於清朝的張鳴岐見革命黨已不可抵擋,遂宣佈廣東獨立。

但是不久,張鳴岐又開始反對革命黨。不久因革命黨勢力太大,張鳴岐又重新支持革命黨。但後因害怕革命黨的報復,張鳴岐攜帶鉅款逃亡日本。1913年,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後,張鳴岐回國擔任廣西民政長。



1915年改任廣東巡按使。袁世凱稱帝后,被封為一等伯爵。護法戰爭後,張鳴岐深知袁世凱大勢已去,遂辭去所有職務,歸隱上海法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淪落為日本人的走狗,然後在偽華北政府擔任諮議委員一職。1945年9月15日在民眾的一片罵聲中,張鳴岐因病去世,享年70歲。

閩浙總督-松壽

松壽,滿清正白旗人,以“蔭補”升任郎中,後補陝西督糧道。光緒二十一年升任山東按察使,次年升任江寧布政使,而後先後任江西巡撫、江蘇巡撫、工部右侍郎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熱河都統、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察哈爾都統等職。



1911年閩浙總督丁振鐸告老還鄉,松壽從察哈爾都統任上得以遷閩浙江總督。可不到數月後,因武昌起義爆發,福建也被捲入到了此次動亂之中。11月8日,福建諮議局議員勸告松壽交出政權,讓閩浙獨立,可松壽死忠於清朝,如此雙方發生大戰,但終因寡不敵眾,松壽兵敗吞金自死。

湖廣總督-瑞澄

瑞澄,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博爾濟吉特·琦善之孫,黑龍江將軍博爾濟吉特·恭鏜之子,蔭補得授戶部員外郎,後歷任江西九江道臺、上海道臺、江西按察使、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等職,在江蘇任上他與張謇等立憲運動首腦和載澤等掌權大臣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因此聲名鵲起。



1910年升湖廣總督。 次年8月19日,瑞澄查獲黨人名冊,後他聽從師爺張梅生的建議,按名單逮捕了32位武漢革命黨人,並誅殺彭劉楊三人。最終瑞澄的這等做法致使湖北新軍軍心動盪,後與20日開始爆發武昌起義,瑞澄自知不能敵,先逃亡上海,而逃往日本。民國成立瑞澄返回上海,直至1915年病逝,享年52歲。

陝甘總督-長庚

長庚,滿洲正黃旗人,歷任伊犁副都統、駐藏大臣、成都將軍、兵部尚書、伊犁將軍等職。宣統元年任陝甘總督。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長庚自知大勢已去,清朝已無希望,遂將總督大印交給布政使趙惟熙,之後就辭官隱退從此不問政事。1914年長庚因病去世,享年71歲。

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他是原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弟弟,他不是正途出生,靠捐官得授知縣,之後歷任靜樂、永濟等縣知縣。1905年趙爾豐在山西巡撫錫良的保舉下出任建昌道,後因平定地方土司叛亂有功,被升任為川滇邊務大臣。二年後在錫良離開四川后,趙爾豐代理四川總督。



1908年2月,改任駐藏大臣。3年後實授四川總督一職,6月“保路運動”爆發,可因趙爾豐太過無能,鎮壓失敗,四川被起義軍盡乎全部佔領,如此趙爾豐因鎮壓不利被清朝解職,後改任邊務大臣。

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四川被革命軍佔領,而後因局勢不穩,軍隊譁變,四川動盪,不久尹昌衡平定叛亂。趙爾豐因被懷疑參與四川軍隊的譁變,被四川都督尹昌衡所擒,12月22日被殺於成都貢院,享年66歲。

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太傅李鴻章之侄,光祿大夫李鶴章第三子,光緒五年以優貢捐獎道員。之後歷任湖南鹽糧道、按察使、福建布政使、雲南布政使等職。1901年升廣西巡撫,後調雲南巡撫,1902年12月署貴州巡撫。8年後,升任雲貴總督。



辛亥革命,被蔡鍔禮送出境。1913年12年被任命為政治會議議長,次年5月改任參政院參政,十月改任審計院院長。1915年袁世凱去世後,李經羲遷居天津,次年被黎元洪任命為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5月,張勳復辟,李經羲因拒絕於張勳的招攬,遂辭官歸隱。1925年9月18日李經羲在上海病逝,享年65歲。


澳古說歷史



清朝的總督制度,一般是正二品,加授兵部尚書,督查院右都御史、大學士等頭銜,所以最差也是從一品。尤其是到了清朝晚期,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權越發薄弱,總督們一手掌握著轄區的軍、政、財等各種大權,說是土皇帝也並不為過。

清朝一共在九個地方設立了總督,它們分別是: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和雲貴總督。當然還有倆總督並非封疆大吏而是負責漕運和河道的漕運總督及河道總督。但平時我們所談及的清朝九大總督指的都是前面九個封疆大吏。

既然是清朝的總督,那麼在清朝滅亡的時候,九位總督是否也為大清耗盡了最後一口心血呢?他們各自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1.末代東三省總督

東三省是清朝的龍興之地,位置極為重要,因此東三省總督地位也是所有總督裡面最高的,為疆臣之首。當然東三省總督是在光緒三十三年才設計的,其前身就是盛京將軍。小時候課文《泥人張》裡的張五爺就是盛京將軍的乾兒子。

末代東三省總督是趙爾巽,他來自著名的大城市鐵嶺,是不是蓮花赤水溝子的有待考證。漢軍正藍旗。老趙可以說是來自官宦世家,其祖父和父親都在山東萊州府任職。到了老趙這一代在做官的路上更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老趙不僅做過東三省總督還做過四川總督。其弟趙爾豐最高也曾做過四川總督。放在今天,老趙家這成就,那祖墳別說冒青煙了,得噴火。當然可能最後沒噴,結果趙爾豐就被大漢軍政府都督伊昌衡弄死了。扯遠了,繼續說回趙爾巽。老趙這個人客觀評價,在職期間還是很敬業的。在任東三省總督期間,整理財政,鑄造銀元,創辦東三省銀號,使奉天財政大有改觀。同時在全國革命勢力洶湧爆發的時候,老趙也是活生生的將其鎮壓在了襁褓裡,保住了大清的龍興之地。



但隨著溥儀的退位,老趙的努力化為泡影,自己也就隨著大清朝一起下崗了。下崗後,袁世凱為了拉攏有名望的人士,多次邀請老趙出山,都被老趙拒絕了,老趙表示絕不做二臣!沒錯,老趙就是這麼有骨氣。條件都還沒滿足我,我怎麼能出山呢?為了自己的利益絕不讓步!後來袁世凱把老趙提的要求都滿足之後,老趙也就出山了。出山之後,主持編撰清史,老趙擔任總編。不過遺憾的是,只編出了草稿老趙就和這世間說拜拜了。不過《清史稿》仍然為研究清朝歷史提供了權威史料。

2.直隸總督張鎮芳



張鎮芳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年時期就以八股文做的好而聞名鄉里,光緒十年,考上廩生,次年拔貢,秋闈鄉試為第一名舉人(解元)。當然他真正的發跡並不是因為他的天資或者努力,而是因為他是袁世凱兄嫂的弟弟。袁世凱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之後,張鎮芳同志的官運就走的特別順暢了。甚至在清政府開始防範袁世凱,將袁世凱明升暗降調離直隸總督的位置後,張鎮芳才作為替補成了最後一任直隸總督。

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後,張鎮芳自然是義不容辭的跟著老袁幹!老袁不行了之後,張鎮芳還跟著張勳去北京復過闢。結果失敗之後被判了無期徒刑,可這位老哥神通廣大,沒幾天就出去了。後來就再未從政,在天津搞起了金融。可能因為是搞金融的非常有錢,所以這位老哥非常的樂善好施,前前後後為災民、為老家都捐過不少錢。不過相對於他捐的這些,他兒子(過繼)張伯駒將自己畢生收藏捐給國家,那是真正做到了長江後浪推前浪,把他爹拍死在了沙灘上。

3.兩江總督張勳



勳哥是在辛亥革命爆發後,才擔任兩江總督的,所以也沒做多久就跟著老袁混了。不過勳哥,在清朝覆亡之後,仍然表示效忠清室,禁止所部剪辮子,因此也被稱為辮帥!勳哥最讓人銘記的“歷史功績”應該是北京復辟這個“壯舉”了!雖然時間短暫,逃出北京時還丟了好幾營兵,但勳哥並不在意,他難過的是他的小妾也在混亂中丟失了。夕陽西下,北京殘破的城牆下,他仍然是那個忠武不羈的辮帥!

不過勳哥退出政壇之後,搞投資也是一把好手,其投資的各種商鋪、公司、動產、不動產合起來有五、六千萬之多。雖然後來的執政者也曾邀請勳哥出山,但都被勳哥拒絕,後在天津病逝,終年69歲。

4.閩浙總督松壽



這位老哥的記載並不多,但作為滿洲正白旗,大清的閩浙總督,他是唯一一位隨大清而去的總督。武昌起義爆發後,福建革命黨人彭壽松從日本回來,在爭取到福建新軍協統許崇智等人的支持後,決定在1911年11月12日發動起義。松壽組織旗兵拼死抵抗,奈何旗兵實在不行,雙方激戰了一個晚上,旗兵大敗。松壽見大勢已去,吞金自殺。嗯,有錢人自殺的方法都是我這樣的窮人不敢想象的,有錢真好。

5.湖廣總督瑞澄



瑞澄全名博爾濟吉特·瑞澄,滿洲正黃旗,蒙古族。這位老哥為大清的滅亡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年少時,紈絝成性,一度成為京城三惡少之一。但由於家庭顯赫,後續依然該做官做官,該發財發財。1911年,瑞澄提出修建川漢鐵路,結果激起了四川保路運動。於是小瑞調集湖北軍隊準備進軍四川,結果造成湖北軍事力量空虛。八月十九,小瑞繳獲了一批革命黨名單,其中大多是軍人。當時有人建議他銷燬名冊以按軍心,也有人建議他按名抓捕,小瑞選擇了後者。但在行動過程中卻不是一次逮捕,而是慢慢來,這就造成軍中人人惶恐,誰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個。於是終於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武昌起義!放上了壓死清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犯了這麼大的錯,小瑞也不糊塗,一路小跑就跑到了日本,清朝覆滅後,又回到上海。1915年病死。

6.兩廣總督張鳴岐



前面的幾位總督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雖然不是那麼正面,但也絕對有優點。可這位大哥的一生 那簡直就是汙點本點了。

1910年,張鳴岐靠著賄賂慶親王的路子而升任兩廣總督兼廣州將軍,任上也就幹了兩件事——貪汙和鎮壓革命黨。鎮壓黃花崗起義就是這位仁兄的“傑作”。辛亥革命後就拿著錢跑路到日本了。袁世凱執政後,馬上回來擁護老袁,老袁死後又跑路到天津。九一八之後,又跑去做了漢奸,最可恨的是,在日本瀕於戰敗之際,這貨竟然還擺陣祈禱日本勝利。我想了很久也想不清楚,他腦袋到底是怎麼長的。

1945年9月在人民的聲討中死去,應該是被嚇死的,罪有應得。

7.陝甘總督升允



升允,蒙古鑲黃旗人。說起來這位老哥對清朝尤其是對清朝的祖制是相當的擁護了。他第一次被革職就是因為反對立憲。武昌起義爆發後,光速復職。為了大清,他組織甘軍與革命軍血戰,連下十餘城,準備為溥儀打造一個平安祥和的大陝西!結果溥儀沒配合他,還沒等他結束戰鬥,溥儀就宣佈退位了。甘軍知道後,拒絕再前進作戰,升允也功虧一簣。但人可以被打倒,卻絕不能被打敗!退居二線的升允依然前後奔走,為他的皇帝,為他的大清朝。不過直到他在天津租界病逝,他的夢想都沒有實現。

8.四川總督趙爾豐



這位兄弟就是前面說的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弟弟了,不過相對於哥哥來說,他的考試成績就差了很多,屢試不第。無奈最終只能花錢捐了個官。不過在做官期間,趙爾豐是做出了卓越貢獻的。其貢獻主要體現在挫敗英國支持的巴塘西藏叛軍,並乘勝平定了西藏大部分領土,防止了西藏的割裂。不過爾豐兄臺可能由於在西藏太順了,結果在四川保路運動中載了大跟頭,雖然也是無奈的服從命令,但血腥鎮壓人民是不會被原諒的。再後來更是被當時的起義軍大漢軍政府都督伊昌衡殺於皇城“明遠樓”,爾豐兄死前碼不絕口,也是條漢子。

9.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安徽人,是李鴻章的侄子。曾經說過一句比自己名字更出名的話:雲貴總督可以不做,但講武堂不可以不辦。不過這位靚仔花清廷的錢辦的講武堂卻培養了一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將領。他是個人才。

後來還擔任過北洋政府的國務院總理,不過由於張勳復辟的原因,這位老哥也就做了不足一週的總理就say goodbye了。晚年僑居蘇州,1925年,病逝於上海。

感覺他就是《人民的名義》裡面的孫連成,只不過職位更高,但彷彿他更關心星辰大海。

以上就是清末九位總督的簡短生平和最終結局啦,歷史變革的大時期,他們就是那段時間裡最靚或者最暗的仔!


假如牆有記憶


大家好,我是張三瘋子。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縱觀歷朝歷代的末代皇帝,基本都是以身殉國了,身邊的大臣們也是死的死,降得降,隱的隱。但是大清朝的末代皇帝是個例外,他是自己宣佈退位的。那麼當時清朝的封疆大吏,最後的九位總督結局如何呢?

以身殉國的

閩浙總督松壽,在1911年和革命軍作戰時,他為了盡忠,吞金自殺在了戰場中。他為了大清以身殉國。死後清廷贈太子少保,諡忠節。

四川總督趙爾豐,他是清朝最後一個東北總督趙爾巽的弟弟,曾經為平定藏區叛亂建立過巨大功勳。清朝滅亡的過程中,他被起義軍抓住並丟掉了性命,也可以說是以身殉國了。

壽終正寢的

東三省的總督趙爾巽,在清朝滅亡後,他輝煌的人生開始落幕,擔任了民國清史館的總裁,帶著一群清朝遺老修撰起了《清史稿》,晚年平定,沒有太多波折。

雲貴總督李經羲,他有個權力滔天的叔叔,這個叔叔就是李鴻章。他是個非常開明的人,是雲南講武堂的創辦者,對在雲貴活動的革命軍非常禮待,在袁世凱掌權後,李經羲先後擔任了北洋政府中的政治會議議長、參政院參政、審計院院長等重要職位,在黎元洪時期,他甚至一度成為了民國的財政部長。後來在張勳復辟的影響下,他辭去了位置,在1925年因為生病死在了上海,享年65歲。

愚忠復國的

兩江總督張勳,這個人大家中學歷史就瞭解了,堅定擁護封建社會,他曾經還想復辟帝制,最後失敗了,就離開了北京去了天津,他死於1923年。

陝甘總督升允,一位堅定的守舊派,這位中國最後的陝甘總督,為中興和復辟清朝而奔波半生,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確實令人感慨。1931年7月23日,心力交瘁的升允在天津租界的家中猝然離世,終年73歲。

直隸總督張鎮芳,他曾經支持過袁世凱。還參與了復辟,後來還被抓了,不過破財消災,後來就沒有繼續活躍於政壇了,他應該是自然死亡,活到了70歲。

死於非命的

兩廣總督張鳴岐,不是個好東西,竟然還投敵叛國。做了日本的走狗漢奸,最後在日本投降以後他就自裁了,帶著漢奸的罪名離開了人世。。

湖廣總督瑞澄,在武昌起義爆發後,他怕丟掉小命,所以就一路跑到了日本。他是在清朝滅亡後才敢回到上海來的,就這樣窩囊地呆在上海,像烏龜一樣縮頭不出。也許是壓力過大吧,與1915年病死在了上海。

以上就是最後九位封疆大吏的結局,有的愚忠殉國,有的壽終正寢,還有的做了漢奸走狗,正所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啊!


張三vs瘋子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即清宣統三年(1911年)臘月廿五日星期一,隆裕太后代替六歲的溥儀宣讀《清帝遜位詔書》,標誌著清朝正式滅亡,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徹底結束。那麼清朝曾經的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後下場如何呢?

清朝設立總督一職,官職正二品,由於總管統管的地區極大,一般覆蓋兩三個省份的事務,所以也有“封疆大吏”的涵義在裡面,那我們接下來就介紹一下清朝九大地方總督們在清末的洶湧大勢中,都歷經了何種下場。

東三省最後一位總督趙爾巽

趙爾巽,是東北當地人,清末辛亥革命爆發,南方眾多省份陷入混亂,反而是東北地處偏遠,遠離政治糾紛,起初此地也有革命黨人活動,被趙爾巽殘酷鎮壓,後來東北還是宣佈投降,許多人都在說,為什麼滿清在危機時刻,不撤回東北呢?那裡是他們的大本營,對清朝十分忠心,過慣了舒服日子的滿清高層,根本不願再回到荊棘之地。雖然東北的革命遭到鎮壓,但是國家大勢無法阻擋,東北投降以後,趙爾巽隨之下崗,被袁世凱打發去修史,結果書沒完成,趙爾巽就去世了。

直隸最後一位總督張鎮芳

張鎮芳本來就是袁世凱的親信,自然又回到了他身邊,被袁世凱委以重任,前往河南擔任總督,此人為了榮華富貴不惜背上罵名,擁戴袁世凱稱帝,失敗以後跟隨張勳參與復辟活動,最後被人抓進大牢,好不容易出來以後,從此不再過問政事,安度晚年。

最後一位兩江總督張勳

張勳,大清朝成為歷史了,張勳還組織了大批辮子兵,企圖擁戴清帝復辟,最終以失敗告終,張勳也成了眾矢之的,如同喪家之犬一樣四處逃竄,直到去世之前,張勳還留著辮子沒剪,可謂是眾多總督中最頑固的一個。

最後一位兩廣總督張鳴岐

張鳴岐是岑春煊的愛徒,年輕時仕途得意,不過卻遭遇了清朝的滅亡。此後,他攜款經香港逃向日本。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他回國支持,仕途再次得意。袁世凱稱帝,他趕緊勸進。袁世凱去世後,他先後住在上海法租界、天津租界,吃齋唸佛,不問世事。九一八事變後,他成為了大漢奸,在日本戰敗之際,他竟然還向佛祖祈禱“大東亞戰爭之必勝”。日本戰敗不久即1945年9月15日,他在民眾聲討怒罵中,憂憤羞愧而亡。

最後一位閩浙總督松壽

松壽不姓松,有人知道他姓什麼嗎?他是滿族人。松壽比較悲哀,清朝還沒滅亡,他就自殺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在起義爆發以後,拼死抵抗,結果經過一夜大戰之後,兵敗自殺,而他也成了唯一一個自殺殉國的總督。

最後一位湖廣總督,

瑞澄、段祺瑞出身名門世家,祖父是大學士、父親是將軍,在1910年的時候,成為了湖廣總督。湖廣總督掌管的範圍包括了湖南和湖北,而武昌起義就發生在他治理下的湖北武昌。在武昌起義爆發後,他怕丟掉小命,所以就一路跑到了日本。他是在清朝滅亡後才敢回到上海來的,並最終病死在了上海。

最後一位陝甘總督--多羅特·升允

陝甘總督升允蒙古人,別看他長得不像好官,其實他是好官和清官。武昌起義爆發以後,走馬上任,受朝廷命令即刻進攻線,準備在這裡給滿清開闢一個立足之地,將溥儀接到這裡,西安曾經就是王朝故都,也適合帝王生存,只是他沒有等到這一天,溥儀就已經被趕下臺了,升允卻沒有放棄抵抗,堅持與革命黨人對抗,後來積極參與復辟活動,九一八事變後死去。

最後一位四川總督--趙爾豐

清朝的最後一個四川總督名字叫做趙爾豐,趙爾豐是名幹吏,左宗棠收復了新疆,而趙爾豐收復了西藏。1909年,趙爾豐入巴塘平叛,一連收回江卡、貢覺、達江達宗。他是清朝最後一個東北總督趙爾巽的弟弟,曾經為平定藏區叛亂建立過巨大功勳。清朝滅亡的過程中,他被起義軍抓住並丟掉了性命。

最後一位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是個非常開明的人,是雲南講武堂的創辦者,對在雲貴活動的革命軍非常禮待,放任革命黨派做大,起義爆發以後,李經羲被人抓住,後來被袁世凱救了出去,帶在身邊,直到去世也沒有在做過什麼大事。

以上就是清朝滅亡後,九大地方總督的結局,整體來說,他們大多數人對清朝的忠誠度並不是特別強烈,有的愚忠殉國,有的壽終正寢,還有的做了漢奸走狗。大家對此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瀟瀟談歷史


總督一職起源於明朝,最初只是由朝廷派出的臨時職位,清襲明制依然設有總督一職,但是清朝的總督和明朝有很大不同。


清朝總督為常設,基本官階為正二品,但是循例,清總督一般都兼任右都御史,加兵部尚書銜,這樣總督就變成了從一品,清朝總督一般監管兩省以上的軍政、行政大權。

總督又分為專務總督如漕運總督、河運總督,以及地方總督,題目中所說的九位總督就是清朝位高權重的九位封疆大吏東三省總督、 直隸總督、兩江總督、 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

最後一任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東三省總督設立時間最晚,1906年才正式設立,總共經歷三任總督,趙爾巽於1911年滿清滅亡前夕上任,趙爾巽是同治年間進士,出身漢八旗,家族世代為官,趙爾巽早在1905年就曾擔任盛京將軍,相當於後來的東三省總督,還曾短暫總督四川。

清朝末年曾大肆鎮壓革命起義,民國成立後趙爾巽被解除職務後寓居青島,晚年時受命負責主編《清史稿》,歷時十餘年終於修史成功,但是作為前清遺臣,其中不免溢美之詞,1927年趙爾巽病逝。

最後一任直隸總督張鎮芳

張鎮芳是河南項城人士,是袁世凱的兄嫂之弟,這個倒黴蛋直到清帝遜位前十餘天,才暫代直隸總督一職,此時他的正式官職為湖南提法使,就是原河南按察使,主管一省刑獄。

清朝滅亡後張鎮芳曾擔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長,先後支持袁世凱稱帝和張勳復辟,政治活動失敗後張鎮芳被捕,經過多方疏通最終以保外就醫重獲自由,後張鎮芳來到天津開始經商1933年在天津病逝。

最後一任兩江總督張勳

張勳也是在清帝遜位前最後一刻赴任兩江總督,在清帝遜位後張勳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髮辮,人稱“辮帥”,復辟失敗後張勳寓居天津,1923年病逝。

最後一任閩浙總督松壽

武昌起義爆發後,各地革命黨人聞風而動,福建也發動了武裝起義,最終松壽組織的滿清鎮壓部隊被擊潰,松壽本人吞金自殺,也算全了自己的名節。

最後一任湖廣總督博爾濟吉特·瑞澄

武昌起義爆發後湖廣總督博爾濟吉特·瑞澄曾出逃海外,1915年病逝於上海。

最後一任陝甘總督

之前看過很多回答,說最後一任陝甘總督是多羅特·升允,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升允確實曾署理陝甘總督,但是因反對清末的立憲而被革職,武昌起義之後升允雖然再度走馬上任你,但是官職卻是陝西巡撫。

最後一任陝甘總督應該是伊爾根覺羅·長庚,宣統元年接替升允擔任陝甘總督,清帝遜位後長庚將總督大印移交,四年後病逝。

最後一任四川總督趙爾豐

1911年趙爾豐接替其兄趙爾巽繼任為四川總督,趙爾豐到任後正是四川的保路運動進行的最為激烈的時候,由於清政府的嚴令,趙爾豐開始殘酷鎮壓保路運動,抓捕保路運動主要領導人蒲殿俊、羅綸等,並對群眾實行鎮壓制造了“成都血案”。

“武昌起義”爆發後趙爾豐被捕,隨即召開公審大會將其就地正法。

最後一任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1909年升任雲貴總督,辛亥革命後李經羲先後在袁世凱政府和黎元洪政府中擔任官職,1925年於上海病逝。


一點點歷史


雲貴總督李經羲,亮點:牛叔叔、與朱德有交集、孫子任中國駐美大使

李經羲的叔叔比較有名,就是李鴻章。清朝即將滅亡前的1909年,李經羲升任雲貴總督,這期間李經羲做的一件大事,開辦了雲南講武堂,兼任講武堂總辦。

他和蔡鍔、朱德都有交集,曾經幫助朱德進入講武堂。雲南講武堂與天津講武堂和奉天講武堂並稱三大講武堂,後與黃埔軍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齊名。

中國前任駐美國大使李道豫,是其孫子。1925年李經羲在上海病逝。

(李經羲、蔡鍔)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亮點:主編《清史稿》。

趙爾巽本身就是比較大的城市——鐵嶺人,同治年間進士,歷任多個省份的總督,1911年67歲時任東三省總督,民國成立後辭職。值得一提的是,1914年他擔任了清史館總裁,主編《清史稿》,也就是第二十四史以外的第二十五史。

兩江總督張勳,亮點:辮子軍復辟。

張勳是江西人,他是北洋軍閥勢力之一。武昌起義後,奉清廷的命令鎮守南京,被授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張勳及其所部軍隊,都留著辮子,“辮子軍”的稱號由此而來,人稱其“辮帥”。1917年,率兵進京,與康有為一起擁戴溥儀復辟,但不久就被“討逆軍”打敗了,張勳逃入荷蘭使館,後病死於天津。

直隸總督張鎮芳,亮點:神通廣大,逃脫無期。

張鎮芳是河南人,29歲時中進士,在1907年擔任清朝最後一位直隸總督。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任命他為河南都督。期間因捕殺革命黨人,被袁世凱以“剿匪無方亂殺青年”之名撤職。

1917年,張勳復辟,張鎮芳擔任議政大臣兼度支部尚書。但短短十二天覆闢就徹底失敗了,張鎮芳以內亂罪被判無期徒刑。不過他神通廣大,坐牢兩天就保外就醫,最終只服刑三個月。此後擔任北方銀行等多家銀行董事長,於1933年病卒。

兩廣總督張鳴岐,亮點:大漢奸。

張鳴岐,清末兩廣總督。此人官品較差,人品極差。他於1894年中舉人,1910年,他通過賄賂慶親王奕劻,成功的升為兩廣總督兼署廣州將軍。

這人頑固擁護帝制,指揮鎮壓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成功後,攜款潛逃日本。1915年,回國後的張鳴岐擁護袁世凱,復辟帝制,被封為一等伯爵。袁世凱死後,張鳴岐逃往天津。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與白堅武狼狽為奸,勾結日本特務。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公開投靠日本,淪為漢奸,歷任漢奸要職。

1945年3月,日軍瀕於戰敗之際,張鳴岐又與王揖唐、殷汝耕等人甚至發起法會,祈禱“大東亞戰爭必勝”,於1945年9月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湖廣總督瑞澄,亮點:無。

瑞澄,蒙古族,祖父是大學士琦善。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因留守北京有功,升任九江道。先後任江西按察使、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兩江總督,1910年升任湖廣總督。

武昌起義爆發,瑞逃往上海,孫中山評論他“假如瑞澄不逃,則張彪就不會跑,那麼時局仍然會在他們掌握之中,秩序也必定不會亂掉。”被清廷革職。民國成立後,沒收其存於錢莊的百萬財產,1915年死於上海寓所。

四川總督趙爾豐,亮點:心狠手辣。

趙爾豐是趙爾巽的弟弟。先任駐藏大臣,1911年調任四川總督,鎮壓保路運動,屠殺請願民眾被稱為“趙屠戶”。武昌起義後,被清廷撤職。

11月27日,四川宣佈獨立,趙爾豐被迫交出政權,但仍然以辦理邊務的名義,擁兵部署,從中操縱煽動兵變。12月22日,被都督尹昌衡處決於成都貢院。

閩浙總督松壽,亮點:頑固不化捍衛清廷。

松壽歷任陝西督糧道、山東按察使、江寧布政使、江西巡撫、江蘇巡撫、熱河都統、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察哈爾都統、閩浙總督。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被勸交出政權,但松壽腦子不開化,偏要頑抗到底。受此刺激,革命黨當天晚上便發動起義,松壽也組織了旗兵拼死抵抗,雙方激戰了一個晚上。最後潰敗,松壽見大勢已去,吞金自殺。

陝甘總督長庚,亮點:無。

清朝的最後一個陝甘總督名字叫做長庚,是個旗人,先後擔任過駐藏大臣、成都將軍、兵部尚書、伊犁將軍、陝甘總督等重要官職。在清朝廷宣佈退位後,他主動辭去了自己的官職,從此,徹徹底底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