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孤獨不可恥,只是沒遇到最合適的那個人

我總覺得我會孤獨終老,又總覺得有一個人正穿過人群朝我走來。

暢銷書作家安卡·馬赫期說的:既溫暖治癒又讓人心碎,作者寫盡了孤獨,也寫盡了人與人之間對情感聯結的渴望,《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會讓你為主角欣慰之餘,更想要抓住當下。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孤獨不可恥,只是沒遇到最合適的那個人

在電子產品大行其道,手機溝通充斥著生活,無數人開始忽視了周圍的人,把所有情感投注上各類電子產品、對著網絡進行著自以為是的溝通時,這本書體現的孤獨和情感溝通期盼就顯得意味深長了。

本書是英國作家理查德·羅珀的處女作,完稿後一年之內被翻譯成19種語言,在20多國出版,受到歡迎追捧的主要原因還是書中所展現從個體孤獨的臆想到孤獨的心期盼溫暖並修成正果的一段歷程。

在這段歷程裡,我們看到孤獨並不是一個人真正想要的,真正的則是不想孤獨終老,活在當下,未來人生路上有一個相知相伴的人。

孤獨是個永恆的話題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本身就是一本充斥著孤獨的書,安德魯所從事的工作就是與孤獨中死去的人有關,負責一些在孤獨中死去的人們的身後事,他需要在每一個充斥著孤獨與死亡氣息的房間裡尋找到當事人留下的蛛絲馬跡,找到死者可以聯繫的人、遺留下來的財產(供死後辦理喪事),然後再報紙上登訃告宣告死亡等等瑣碎的事。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孤獨不可恥,只是沒遇到最合適的那個人

至於參加死者的葬禮並不是他份內的事,如書中開篇參加的葬禮只有牧師和安德魯兩個人而已,這一段孤獨的葬禮有任何意義嗎?

有意義是因為可能會遇到一點額外的安慰,在一次死者的葬禮上,死者的一位好友帶著一把扶手椅子出現了,因為這把椅子是死者朋友最後幫忙修理刷漆的,卻沒有讓死者最後坐過一次。

安德魯開始意識到:每個孤獨死去的人都會擁有自己版本的椅子的故事。不管他們的人生多麼平凡,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小驚喜。而且,一想到在人生的終點,沒有人陪伴,沒有人知道自己曾在世界上存在過,經歷過歡笑、愛恨情仇--他的心就像被撕裂開一般痛苦難耐。

所以安德魯開始出席每一次他經手的死者葬禮,最高的紀錄是一年之內出席了25場根本就沒有人要來參加的葬禮。

沒有意義則是,這樣的葬禮通常只是走過場而已,死者過去已經不重要,死亡的最後一段註定獨自走過。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孤獨不可恥,只是沒遇到最合適的那個人

為什麼這本書溫暖治癒又讓人心碎,正因為作者把觸角指向了孤獨終老的一群人,這一群人無人問津,多數在孤獨中走向死亡,很多則是在死亡多日後才被知曉,要不是房東發現沒有人繼續付房租了,就是偶爾一個鄰居實然想起多日未看到古怪的鄰居露面了:鄰居發現他很久都沒有露面了,就報了警。

而這樣的情況多嗎?正如安德魯對剛剛入職的佩姬說的:

過去五年內,公共健康領域的葬禮上漲了12%。越來越多的人孤零零的去世,所以我們一直很忙。

這是一群孤獨人的故事,只是當這些人過世之後,才被個別人知曉,至於曾經有什麼樣的人生經歷,有什麼樣的愛情或生活故事,沒有人關心,也沒有人知道,不過有一個孤獨的人始終被作者冷峻的描繪著,那就是安德魯本人。

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看上去安德魯在操辦著這些逝去之人的後事,可是當某一天來到之時,當擁有一個“完美家庭”的安德魯老去之後應該怎麼辦呢?


安德魯的孤獨和期盼

42歲的安德魯是孤獨的,在他自己長期租住的房子裡,他和心愛的小火車孤獨的生活著,他的一切是什麼呢?

安德魯活動了下頸部,然後癱進了椅子裡。四個人都發貼了,(唱片中)埃拉在低聲吟唱,一輛小火車在房內轟隆隆地穿行,打破了寂靜,他可以放鬆下來了。

萬事俱備,世界完整了。

這就是他的一切。

作者在《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這本書中以輕緩的筆調慢慢的展現出安德魯的生活圖景,同時也如剝洋蔥般解釋了他孤獨的由來,可以說他的孤獨和他原生家庭有莫大的關係,父親的離開及母親的長期臥病,還是姐姐的叛逆行為和對他童年的傷害等等,這些構成了安德魯童年的生活場景。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孤獨不可恥,只是沒遇到最合適的那個人

復旦網紅教授陳果曾經說過:孤獨不是姿態,而是一份真正的境界,是一份詩意的棲居,因此不需要尋找什麼安靜的角落。沒有思想、沒有精神的人是孤獨不了的,充其量只是一個寂寞者而已。

所以安德魯是孤獨,卻不寂寞,由於對於火車模型的痴迷,他獨自存在時卻是自由和詩意的,只不過人不可能一直獨自生活,在世俗的眼光就有那麼一點特別了,所以安德魯知道這種矛盾的存在,所以當他五年前應聘時,就一不小心有了一個完美的家庭。

通過這本書,倒是給許多孤獨生活的人提了一個醒,擁有一份痴迷的愛好是多麼重要,當然這種愛好應該是真當的行為,別把大吃大喝及吸食大麻之類的當成愛好,否則傷身傷心了。


經常有人說,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安德魯為了維護不可恥的形象卻是撒了一個謊言。

當安德魯五年前面試時,一不小心在走神之下說自己有妻子兒女之後,從此他就有了一個完美的家庭。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孤獨不可恥,只是沒遇到最合適的那個人

最終形成了幾位同事嘴中美妙的家庭,而諷刺性的是,看上去一直很親密的同事們真正會關心的是什麼呢?越是想團結,越是覺得疏遠,每一個都在做自己罷了,所以五年過去了,安德魯的家在同事眼中依舊是如此完美,從來沒有被質疑和拆穿過。

而這個完美從安德魯做了一個電子表格後更有說明力了:(安德魯)他打開了一個空白的電子表格,開始填充自己的家庭故事。他從創建儘可能多的“基礎事實”開始:中間名、年齡、髮色、身高……用不了多久,面對大多數問題,他都準備好了現成的答案。

但是安德魯真的是孤家寡人嗎?其實並不是,他還有一個姐姐,只是他一直沒有選擇原諒姐姐的離家出走和對他的背棄,雖然姐姐一直想修好與他的關係,只是他的狀態一直是拒絕的。

正如書名《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一樣,其實安德魯並不是想一直孤獨終老,只是沒有找到最合適的那個人罷了。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孤獨不可恥,只是沒遇到最合適的那個人

直到新同事佩姬出現了之後,安德魯在和她的交往中慢慢的開始改變了,為什麼是佩姬而不是別人呢?

因為從本質上來說,這兩個人在各自的生活中其實都是孤獨的,哪怕後者已經有家庭和孩子。孤獨感不因為家庭完整而消失,這也從某方面反映了現在一個流行的說法:客廳裡的孤獨感。

雖然大家同處在一個屋簷下,但是當相互之間的溝通,或是因為只刷手機或是因為觀念的不和等等無話可說之後,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

隨著姐姐從他生活中的消失及與佩姬那種無障礙的溝通交流中,兩顆心卻是越來越靠近了,從朦朧到感覺的清晰,從淡淡的文字中可以受到了雙方感情於平淡中慢慢昇華。

安德魯突然意識到:

對於未來,他可能並不清楚--痛苦、孤獨和恐懼或許仍會折磨著他,直至灰飛煙滅--但僅僅感覺到事情可能會有轉機,在他看來就是一個新的開始,好像感覺到兩根火柴摩擦起火的第一絲溫度,那第一縷青煙。

安德魯對於孤獨已經有了另外的想法,不再臆想於虛擬的家庭或各種幻想中,他想要的是真正能夠活在當下,活在現實中了,這就是從書中的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對於生活的企盼。


孤獨與溝通,現實的意義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這本書語言並沒有多少華麗之處,若是想追求高潮迭起估計要有所失望了,但是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卻總想到另外一本書《平凡的世界》。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孤獨不可恥,只是沒遇到最合適的那個人

因為此書的語言很樸實,同時關注的就是家長裡短的那些事,與同事之間的八卦消息,家庭聚會的烏龍事件,工作中面對的瑣碎小事及面對各種人和事,這些事都好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只不過通過作者的筆隨意寫出來而已。

如因為一張逝者遺留下來的照片,他們出發去尋找真相,在火車上,安德魯問佩姬的兩個女兒能不能找到照片上的另外一人時,兩個女兒都認為找不到。

“她們或許是對的。”安德魯說。

“嘿,”佩姬說著,輕輕地踢了一下他的小腿,“你跟誰一塊兒呢?”

這些文字和語言都沒有高大上的文藝範,與《平凡的世界》表達差不多平緩和充滿生活化氣息,所以有時走神感覺他們就生活在我們身邊,說著生活中的八卦,既有憂愁的事,也會有開心的時候,一切顯得很自然。


而具有現實意義的是,孤獨這種圖景在現實生活中已經不陌生了,當泛娛樂化大行其道,我們被手機綁架了之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隔閡卻是越來越重了,卻更願意在網絡上溝通,而網絡上的互動是什麼呢?

安德魯很早就意識到網絡存在的意義:

.......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自己可以隨時調整網上的人格,掩蓋現實生活中的不足。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孤獨不可恥,只是沒遇到最合適的那個人

此外,當下社會願意單身的人越來越多時,年輕的時候還沒有什麼,那麼當年老之後呢?我們會有一個安德魯幫助我們走完最後一程嗎?

而這些單身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是找不到願意溝通說話的人嗎,可能則是很多人如同安德魯早期的想法一樣,在腦海中不斷的臆想各種場景,而這些場景卻是妨礙了他對於現實的聯結和溝通,不過他最終改變了自己,不再腦海中幻想,而是迴歸到現實當中。

最重要的是,現在她(佩姬)就在自己身邊,並且對他的人生了若指掌。對他,這就足夠了。

正如這本書最終所期待的,讀完這本書,願我們思考如何不孤獨終老,願我們抓住一生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