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不可耻,只是没遇到最合适的那个人

我总觉得我会孤独终老,又总觉得有一个人正穿过人群朝我走来。

畅销书作家安卡·马赫期说的:既温暖治愈又让人心碎,作者写尽了孤独,也写尽了人与人之间对情感联结的渴望,《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会让你为主角欣慰之余,更想要抓住当下。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不可耻,只是没遇到最合适的那个人

在电子产品大行其道,手机沟通充斥着生活,无数人开始忽视了周围的人,把所有情感投注上各类电子产品、对着网络进行着自以为是的沟通时,这本书体现的孤独和情感沟通期盼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本书是英国作家理查德·罗珀的处女作,完稿后一年之内被翻译成19种语言,在20多国出版,受到欢迎追捧的主要原因还是书中所展现从个体孤独的臆想到孤独的心期盼温暖并修成正果的一段历程。

在这段历程里,我们看到孤独并不是一个人真正想要的,真正的则是不想孤独终老,活在当下,未来人生路上有一个相知相伴的人。

孤独是个永恒的话题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本身就是一本充斥着孤独的书,安德鲁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与孤独中死去的人有关,负责一些在孤独中死去的人们的身后事,他需要在每一个充斥着孤独与死亡气息的房间里寻找到当事人留下的蛛丝马迹,找到死者可以联系的人、遗留下来的财产(供死后办理丧事),然后再报纸上登讣告宣告死亡等等琐碎的事。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不可耻,只是没遇到最合适的那个人

至于参加死者的葬礼并不是他份内的事,如书中开篇参加的葬礼只有牧师和安德鲁两个人而已,这一段孤独的葬礼有任何意义吗?

有意义是因为可能会遇到一点额外的安慰,在一次死者的葬礼上,死者的一位好友带着一把扶手椅子出现了,因为这把椅子是死者朋友最后帮忙修理刷漆的,却没有让死者最后坐过一次。

安德鲁开始意识到:每个孤独死去的人都会拥有自己版本的椅子的故事。不管他们的人生多么平凡,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惊喜。而且,一想到在人生的终点,没有人陪伴,没有人知道自己曾在世界上存在过,经历过欢笑、爱恨情仇--他的心就像被撕裂开一般痛苦难耐。

所以安德鲁开始出席每一次他经手的死者葬礼,最高的纪录是一年之内出席了25场根本就没有人要来参加的葬礼。

没有意义则是,这样的葬礼通常只是走过场而已,死者过去已经不重要,死亡的最后一段注定独自走过。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不可耻,只是没遇到最合适的那个人

为什么这本书温暖治愈又让人心碎,正因为作者把触角指向了孤独终老的一群人,这一群人无人问津,多数在孤独中走向死亡,很多则是在死亡多日后才被知晓,要不是房东发现没有人继续付房租了,就是偶尔一个邻居实然想起多日未看到古怪的邻居露面了:邻居发现他很久都没有露面了,就报了警。

而这样的情况多吗?正如安德鲁对刚刚入职的佩姬说的:

过去五年内,公共健康领域的葬礼上涨了12%。越来越多的人孤零零的去世,所以我们一直很忙。

这是一群孤独人的故事,只是当这些人过世之后,才被个别人知晓,至于曾经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有什么样的爱情或生活故事,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知道,不过有一个孤独的人始终被作者冷峻的描绘着,那就是安德鲁本人。

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看上去安德鲁在操办着这些逝去之人的后事,可是当某一天来到之时,当拥有一个“完美家庭”的安德鲁老去之后应该怎么办呢?


安德鲁的孤独和期盼

42岁的安德鲁是孤独的,在他自己长期租住的房子里,他和心爱的小火车孤独的生活着,他的一切是什么呢?

安德鲁活动了下颈部,然后瘫进了椅子里。四个人都发贴了,(唱片中)埃拉在低声吟唱,一辆小火车在房内轰隆隆地穿行,打破了寂静,他可以放松下来了。

万事俱备,世界完整了。

这就是他的一切。

作者在《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这本书中以轻缓的笔调慢慢的展现出安德鲁的生活图景,同时也如剥洋葱般解释了他孤独的由来,可以说他的孤独和他原生家庭有莫大的关系,父亲的离开及母亲的长期卧病,还是姐姐的叛逆行为和对他童年的伤害等等,这些构成了安德鲁童年的生活场景。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不可耻,只是没遇到最合适的那个人

复旦网红教授陈果曾经说过:孤独不是姿态,而是一份真正的境界,是一份诗意的栖居,因此不需要寻找什么安静的角落。没有思想、没有精神的人是孤独不了的,充其量只是一个寂寞者而已。

所以安德鲁是孤独,却不寂寞,由于对于火车模型的痴迷,他独自存在时却是自由和诗意的,只不过人不可能一直独自生活,在世俗的眼光就有那么一点特别了,所以安德鲁知道这种矛盾的存在,所以当他五年前应聘时,就一不小心有了一个完美的家庭。

通过这本书,倒是给许多孤独生活的人提了一个醒,拥有一份痴迷的爱好是多么重要,当然这种爱好应该是真当的行为,别把大吃大喝及吸食大麻之类的当成爱好,否则伤身伤心了。


经常有人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安德鲁为了维护不可耻的形象却是撒了一个谎言。

当安德鲁五年前面试时,一不小心在走神之下说自己有妻子儿女之后,从此他就有了一个完美的家庭。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不可耻,只是没遇到最合适的那个人

最终形成了几位同事嘴中美妙的家庭,而讽刺性的是,看上去一直很亲密的同事们真正会关心的是什么呢?越是想团结,越是觉得疏远,每一个都在做自己罢了,所以五年过去了,安德鲁的家在同事眼中依旧是如此完美,从来没有被质疑和拆穿过。

而这个完美从安德鲁做了一个电子表格后更有说明力了:(安德鲁)他打开了一个空白的电子表格,开始填充自己的家庭故事。他从创建尽可能多的“基础事实”开始:中间名、年龄、发色、身高……用不了多久,面对大多数问题,他都准备好了现成的答案。

但是安德鲁真的是孤家寡人吗?其实并不是,他还有一个姐姐,只是他一直没有选择原谅姐姐的离家出走和对他的背弃,虽然姐姐一直想修好与他的关系,只是他的状态一直是拒绝的。

正如书名《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一样,其实安德鲁并不是想一直孤独终老,只是没有找到最合适的那个人罢了。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不可耻,只是没遇到最合适的那个人

直到新同事佩姬出现了之后,安德鲁在和她的交往中慢慢的开始改变了,为什么是佩姬而不是别人呢?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这两个人在各自的生活中其实都是孤独的,哪怕后者已经有家庭和孩子。孤独感不因为家庭完整而消失,这也从某方面反映了现在一个流行的说法:客厅里的孤独感。

虽然大家同处在一个屋檐下,但是当相互之间的沟通,或是因为只刷手机或是因为观念的不和等等无话可说之后,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随着姐姐从他生活中的消失及与佩姬那种无障碍的沟通交流中,两颗心却是越来越靠近了,从朦胧到感觉的清晰,从淡淡的文字中可以受到了双方感情于平淡中慢慢升华。

安德鲁突然意识到:

对于未来,他可能并不清楚--痛苦、孤独和恐惧或许仍会折磨着他,直至灰飞烟灭--但仅仅感觉到事情可能会有转机,在他看来就是一个新的开始,好像感觉到两根火柴摩擦起火的第一丝温度,那第一缕青烟。

安德鲁对于孤独已经有了另外的想法,不再臆想于虚拟的家庭或各种幻想中,他想要的是真正能够活在当下,活在现实中了,这就是从书中的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对于生活的企盼。


孤独与沟通,现实的意义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这本书语言并没有多少华丽之处,若是想追求高潮迭起估计要有所失望了,但是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却总想到另外一本书《平凡的世界》。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不可耻,只是没遇到最合适的那个人

因为此书的语言很朴实,同时关注的就是家长里短的那些事,与同事之间的八卦消息,家庭聚会的乌龙事件,工作中面对的琐碎小事及面对各种人和事,这些事都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只不过通过作者的笔随意写出来而已。

如因为一张逝者遗留下来的照片,他们出发去寻找真相,在火车上,安德鲁问佩姬的两个女儿能不能找到照片上的另外一人时,两个女儿都认为找不到。

“她们或许是对的。”安德鲁说。

“嘿,”佩姬说着,轻轻地踢了一下他的小腿,“你跟谁一块儿呢?”

这些文字和语言都没有高大上的文艺范,与《平凡的世界》表达差不多平缓和充满生活化气息,所以有时走神感觉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说着生活中的八卦,既有忧愁的事,也会有开心的时候,一切显得很自然。


而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孤独这种图景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陌生了,当泛娱乐化大行其道,我们被手机绑架了之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隔阂却是越来越重了,却更愿意在网络上沟通,而网络上的互动是什么呢?

安德鲁很早就意识到网络存在的意义:

.......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自己可以随时调整网上的人格,掩盖现实生活中的不足。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不可耻,只是没遇到最合适的那个人

此外,当下社会愿意单身的人越来越多时,年轻的时候还没有什么,那么当年老之后呢?我们会有一个安德鲁帮助我们走完最后一程吗?

而这些单身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找不到愿意沟通说话的人吗,可能则是很多人如同安德鲁早期的想法一样,在脑海中不断的臆想各种场景,而这些场景却是妨碍了他对于现实的联结和沟通,不过他最终改变了自己,不再脑海中幻想,而是回归到现实当中。

最重要的是,现在她(佩姬)就在自己身边,并且对他的人生了若指掌。对他,这就足够了。

正如这本书最终所期待的,读完这本书,愿我们思考如何不孤独终老,愿我们抓住一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