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後蘇聯為什麼不把盧布發展成硬通貨幣?

埃德穆專注


我是九井散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945年後不是蘇聯不想把盧布發展成為硬通貨幣,而是蘇聯計劃經濟體制下盧布不可能成為世界硬通貨幣。

那盧布怎麼會不行呢?我們從貨幣的幾個功能:價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價值貯存、世界貨幣。一一分析下就知道了:

1:盧布很難作為一般等價物。雖然蘇聯的黃金產量雖然巨大(大約是世界第三),但是蘇聯政府從來沒有保證過盧布可以自由兌換黃金,那麼盧布也就是以蘇聯國家信用為保證的價值的貨幣符號。那麼盧布就很難作為一般等價物—總不能蘇聯政府說他們印的這張是多少價值,就是多少吧?硬要規定的話,也難免流於形式,最終變成易貨貿易。

2:蘇聯信奉的是“兩個平行市場”理論,也就是說,蘇聯經濟是不可能和主流世界市場(即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生深度聯繫的。你不和我聯繫,我怎麼可能拿你印的這張紙做國際流通手段?那我就更沒辦法用你印的票子平衡國際貿易,償還債務了,因為我不認,別人也不傻。如果蘇聯有逆天的工業生產力,能夠隨隨便便生產出國際市場需要的商品,那也無所謂。你蘇聯不和我聯繫,我拿著盧布去找你聯繫,在你國內買到了商品,一樣可以作為支付手段。可惜,蘇聯從來都沒有過這個能力,即使是他巨量的自然資源,也做不到這一點。那麼盧布怎麼可能實現國際間財富轉移?

其實盧布的問題就在於,蘇聯的經濟實力其實從來都不行,其經濟質量只能在“八國集團”裡墊底。她的軍事和政治實力也不可能保證她的貨幣信用,更別說蘇聯自外於世界市場,連和日元、馬克、法郎比肩的機會也不可能。

既然盧布沒有可能世界貨幣的功能,那麼蘇聯也就無法實現將盧布發展成為世界硬通貨幣。





九井散人


二戰結束以後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組織,西方國家形成了以美國為首資本主義陣營。在經濟發展上也形成了各自的體系。1949年蘇 羅 捷 保 匈 波等六國建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的經濟合作組織。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的經濟合作模式。

經互會的經濟貿易都是以貨換貨的貿易,不像西方國家已經從資本產業階段發展到了金融資本階段,資本產業已經貨幣化,但是蘇聯為首的經互會並沒有實現貨幣化,蘇聯作為經互會的領頭羊也是換貨貿易的得利者,蘇聯沒有動力去實現資本產業的貨幣化,中國在90年代之前也是,買糧要糧票,買布要布票,中國進口蘇俄的戰機用狗皮和方便麵去支付。當時的盧布只做統一計算單位,不流通的。這種劣勢在和西方國家的競爭非常明顯的。

固化的發展模式,蘇聯在換貨貿易中已經實現經濟利益的獲最大化,讓蘇聯喪失了推動貨幣化的動力。




歷史觀察哨


怕會貶值吧。再那個時代,那個年代,任何大一點兒的東西,都是歷史上的大改革,大變更,所以我感覺他們不這樣做是有道理的,有考慮後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