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的第26天,想講講這幾盒口罩背後的小故事,以及帶給我的思考:
家裡還有5盒口罩,如圖。沒有炫富的意思,畢竟是出門、復工後的剛需。
我和老公用得也很節省,只是下樓倒垃圾、取快遞、超市快速買菜的話,一個口罩要重複用好幾天才會丟棄。
婚後第一個春節,我在婆家過。和父母相隔千里,疫情當前,我十分擔心。
大年二十九,我給我爸花高價買了三十個口罩,第一時間寄給他,年三十就到了。
鄰居們都很羨慕,說女兒真好。
老爸捨不得用,把戴過的口罩下鍋裡蒸,想著能消毒,結果蒸化了。
我聽了又好氣又好笑,告訴他以後不能這樣了,不正確使用口罩反而失去了防護效果。
緊接著不到一週,他那裡就封城了。我慶幸自己動作還算快。
前幾天,我爸說手裡還剩十個口罩,但要寄一半出去,給他唯一的親弟弟。
理由是,我叔叔家裡快沒有口罩了,周圍的人也都不富餘。
我聽了有點生氣,強烈阻攔:“這時候,你那兒能不能發出快遞都是個問題。這麼大歲數,為了五六個口罩折騰啥?地址給我,我寄給他。”
我爸其實是怕我手裡也緊缺,不肯,畢竟深圳的情況比他那裡嚴重得多。
但我反手就給他曬了一下自己手頭充裕。
他非常訝異,發地址的時候還說了句:“太有戰略眼光了。真不像剛結婚的小夫妻。”
我回應:“剛成家的小夫妻,也是反應比較靈敏的,早有準備。能用錢解決的事,就不是大事兒。”
那麼,我的口罩是哪裡來的呢?
我平時喜歡美食,通過吃貨群偶然結識了曾在3M工作過的朋友,平時彼此真誠相待,互相關照。
在新冠爆發初期,我到處買不到醫用外科口罩。朋友告訴我們,本地郊區的經銷商那裡還剩一盒N95。我們趕緊原價入手。
即便後面陸續漲價,不便宜了,通過朋友多方打聽,看哪裡還有,也能買則買。
畢竟20多天前,誰都不知道事情發展的走向,何時結束。
而有了這些,我們可以隨時給父母、親人提供支援,也幫助了身邊實在買不到的朋友,復工後心裡也更踏實。
對了,在我叔叔簽收口罩的第二天,他那裡也封城了,任何包裹都進不去,說十分感謝我。
經此一疫,人們心中自是溝壑萬千。對我而言,有以下三個小心得:
1、多結交一些朋友,關鍵時刻也許就會幫到你
我是個愛交朋友的人,尤其是來自不同行業的朋友,每次聽沒接觸過的行業從業者分享他們的工作,總是津津有味。
所以,不要迷信“要認識醫生、老師、律師”,就為了有朝一日可以找他們提供便利。
其實任何職業,存在即有價值。別人舉手之勞提供一個信息,提醒一句,可能就會解你的燃眉之急。
所以敞開胸懷交朋友,大大方方,待人不摳門。
你願意幫助別人,別人才會幫助你。
2、不要過度迷信“斷舍離”,保質期長的生活常用物資,可以適當囤一點備在家裡
很多朋友跟我說,自己悔不當初,眼下用不上的東西就趕緊丟掉,也從不囤貨。
我倒是有囤積習慣的,比如外賣附贈的一次性手套,品相好的,我會攢一些。結果老公有一次大掃除把他們丟得一個不剩,害的我們這次只能高價去藥店買一整大包。
所以凡事有利有弊,為了理想中的“清爽無負擔”,人們也付出了一定“臨時抱佛腳還抱不到”的代價。
以後,帶料包的速食麵、粉,能飽腹的小零食,飲用水、紙巾、口罩、洗手液,留適當富餘吧。
家裡有糧,心中不慌。
3、我們既要保護自己,也到了保護家人的年齡
我從來沒覺得自己如此重要過。
我是比較晚獨立的。30歲前,多數時候都是父母在庇護我。而30歲後,我成了頂樑柱。
年輕人有著更快的反應速度,行動條件,切不可浪費。
朋友Bella告訴我:她1月20號晚上收拾東西從吉隆坡飛深圳,大半夜被馬來的朋友提醒,一定記得在吉隆坡機場買口罩,考慮到行李箱還有不少空間,就買了一大把回來。雖然只是醫用口罩,但也實屬幫了家人和身邊朋友的大忙,存貨用到現在。
身邊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因為自己的行為,為身邊人提供了保護。
作為普通人,當不了救死扶傷的英雄,但起碼可以做守護家人的小天使。
最後,願我們大家平安度過這一場風波,早日恢復往日生活。
春暖花開,脫下口罩之時,開懷大笑。
小馬生活實驗室
分享深圳的私藏玩法,有趣的生活方式&旅行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