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兩天有一則留言,看完嚇得村姑陳驚悚了半晌。

發給團隊的小夥伴們看,她們也嚇了一大跳。

直說是現代版的《摸金校尉》。

留言的內容是這樣的:

只能說,你對茶的欣賞角度還是太窄了,但當你喝過三十年存放很好的綠茶,或在山西老宅挖出來,用臘密封的一百三十年老茶,再說什麼叫"最佳"賞味期吧。至於巖茶我就不說了,我手上幾十箱十,二十年前做來就是為了放的,你有這些樣本再說話吧!

這是茶友針對我發表的“關於茶葉的最佳飲用期限”,而提出的不同觀點。

這位茶友的意思是,茶葉不存在最佳的飲用期限,存放得越久的茶越好喝, 不管是綠茶還是什麼茶,放個幾十上百年,會更有風味。

並且,他還提到了兩種茶,作為茶葉越老越香的佐證。

這兩種茶分別是:

30年的綠茶,以及,130年的老茶。

關鍵的信息是,這些茶他都喝過,並且覺得味道不錯。

從這條留言裡,獲取到這些信息之後,李麻花悄悄嘀咕了一句:喝過這兩種“塵封已久”的老茶,這位茶友的身體還好嗎?要不要去做個體檢?

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2》

關於茶友留言裡提到的“山西老宅挖出來,用臘密封的一百三十年老茶”,村姑陳看到這條留言的第一個反應是,這年份確定是真的麼?

這號稱130的老茶,它的年份,真的有130年嗎?有沒有做過碳十四檢測?

如果沒有,難道僅憑張三李四上下嘴皮一碰,就能斷定是130年的?大家就可以閉上眼睛相信了?

並且,為何正正巧就是130年,沒有多一年,也沒有少一年,是不是很奇怪?

退一步說,就算這年份是真實的,那這老茶,究竟是什麼茶?是什麼工藝做出來的茶?六大茶類裡的哪種工藝,可以讓一款茶,放在地下130年,還不壞?

山西再幹燥,也不能夠。

蠟密封得再好,也不能夠。

這位留言的茶友,看來也是有點年紀的,有社會經驗的,有閱歷的,吃過的鹽比村姑陳吃過的飯還多的老前輩,為何還如此輕易就相信江湖上的這些話術呢?

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3》

眾所周知,這一百多年來,正是中華民族最風雨飄搖,最多災多難的歲月。

在這當中,有戰亂,有運動,有天災,有人禍。

有很多城市荒蕪了,有很多房屋倒塌了,很多百姓背井離鄉,很多人流離失所,更有人遠渡重洋,在大洋彼岸紮下了根基,從此繁衍生息。

在那動盪的歲月裡,連生存都成了問題,誰還會在乎一罈子茶葉呢?

還會小心翼翼地封起來,小心翼翼地埋在地底下,院子裡,花樹下?

不不不不不!

在院子裡埋酒、在院子裡的香樟樹下埋酒、埋女兒紅狀元紅,這些都是在歲月靜好的時代,人們所喜歡的風花雪月。

那時候人們豐衣足食,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那時候人們只想著如何讓這琴瑟在御的日子錦上添花。

但當戰亂來臨,生存成了首要考慮的因素,連祖屋老宅都可拋棄,帶上金銀細軟逃難去,誰還會買一罈子茶,用蠟細細地封了,埋在地底下?

那時候首要考慮的不是活著麼?

可能連三餐的溫飽都成了問題,哪來的心思去管顧茶葉?

SO,這罈子130年的老茶,它當初是誰,基於什麼樣的想法,才埋下去的呢?

太奇怪了!

(畫外音)李麻花:我小時候也在老房子的樹下埋了一個裝鹽的陶罐。裡面有我的一顆牙。現在拿出來,是不是可以說是兩百年的古董,賣個好價錢?

村姑陳:呵呵,你該吃藥了......

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4》

數了數萬年曆,130年前,正是1890年。

百度百科是這樣介紹這一年的:

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公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農曆庚寅年(虎年),閏二月,共384天。

那一年,曾文正公的弟弟曾國荃,正在創辦江南水師學堂。

那一年,兩廣總督張之洞為了抵制洋鐵入口,開工興建漢陽鐵廠。

大清朝,是綠茶的天下。那時候,普洱還僅僅只是邊茶,供給邊疆的少數民族飲用的常規食品。

綠茶,大家都知道,要喝個鮮,喝個嫩,喝個爽口。

紅樓夢裡但凡講到喝綠茶的場合,無不是提及它的香,提及它的鮮。

這般講鮮,講清的茶,難道當時的人皆不知它不能久存嗎?那時候還沒有冰箱,儲存綠茶的條件比現在還更差一些,誰還那麼大膽,要將它封存起來,放三十年,放一百三十年再啟出來喝呢?

酒,埋在樹下,是為了陳化,是為了讓酒液當中的雜質沉澱,讓酒內的一些不好的物質轉化掉——蓋因舊時制酒工藝不發達,沒有過濾系統,在釀成之後不能把酒頭,酒中和酒尾完整分開來裝存——這才發明了窖藏技術,讓它自動陳化,淨化,轉化。

那綠茶,這殺了青,又不發酵的茶葉,喝的就是它的新鮮,哪來的必要埋地下淨化儲存呢?

若說這130年老宅底下挖出來的茶不是綠茶,是邊茶,是黑茶,那更奇怪了。

黑茶全發酵,儲存條件不太講究,且它的轉化與陳化要與空氣接觸,這埋它在地底下暗無天日又接觸不到空氣只能接觸到溼冷的泥土,這是要幹啥?

完全不能理解。

也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

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5》

想到早晨去花鳥市場買魚的時候,停在一個攤位前,那上面擺著一個木頭模具,是從前做糕點的。

是兩條魚的圖案。

掌櫃的說,這是清朝時候福州疍民過年做米糕的模具。是老東西了,是從太祖奶奶的手裡留下來的。只要兩千塊錢。

我掐指算了一下,從清朝到現在,也有一百多兩百年了吧。

真真是古董級的寶貝。

我當時就應該花兩千塊把它們買下來,再四處跟人炫耀,我是我家老宅地底下挖出來的祖先的物件!

這樣的話,當人家有130年的老茶顯擺的時候,我可以拿出100多200年的老模具出來壓他一頭,那場面想想就很酸爽!

誇張誰不會啊,吹牛誰不會啊。

在酷愛編故事的人眼裡,反正吹牛又不用交稅,只是在收割別人的智商稅罷了。

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老房地基裡挖出來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綠茶,你敢喝嗎?

《6》

總是有一些茶友,喜歡標新立異,特立獨行。

喜歡去喝別人沒有聽過的茶,別人沒有喝過的茶,買一些聞所未聞的小眾茶。

他們當這是個性,覺得多麼了不起,非凡夫俗子可比。

這樣的一些茶友,最終成為了茶圈裡最容易被各種新的觀點,各種風潮輕易就影響到的那批人。

而他們也是最沒有辨識能力的那批人。

一聽到稀少,一聽到珍貴,一聽到有價無市,就心癢癢,就著急忙慌,就食指大動。

完全沒有閒暇的時間去分析這茶究竟靠譜不靠譜,這茶是不是虛構杜撰來的,這茶的真實性是不是可考。

甚至,這茶生產過程正規不正規,這茶喝下去之後健康不健康?

這些都不在他們考慮之列。

唯新,唯奇,唯特,才是他們喝茶的標準。

而正是這種古怪的僻好,倒把他們,往喝茶的一條岔路上引去了。

那就是唯老為尊,唯奇為尊。

在此,就封他們一個名號吧。

喚作“茶大膽”,如何?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