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

好的教育,究竟是什麼樣?

答案並不明瞭。每位父母都在嘗試和摸索中,費力地尋找答案。

或許是名校入場券,是價格不菲的課程,又或許是見過繁華的底氣。

然而,真正好的教育,功夫並不在孩子身上。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的根在父母,言行出自家庭。

父母的一舉一動,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軌跡。

打好家庭教育的根基,孩子的成長才會越來越順。

而真正好的家庭教育,莫過於,父親是榜樣,母親是基石

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

母親的態度,是孩子人生的基石


李玫瑾教授說,母親的情感養育,是孩子生命的起點6歲以前,母親對孩子的陪伴,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生命早期的時候,母親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母親和孩子的互動,是孩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方式。

母親平和而愉悅,孩子看見的自己,可愛、自信、被接納;

母親冷漠而情緒化,孩子看見的自己,抑鬱、孤獨、被否定。

換句話說:母親對待孩子的態度,就是孩子解讀世界的方式

而孩子對母親的這種天然依賴,使得母親成為孩子最重要的教養人。

母親的性格、品質和習慣,會讓孩子本能地跟隨,最後刻入身體,影響一生。

作家莫言曾說,最難忘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

母親的堅強和樂觀,讓莫言擁有了笑對苦難的勇氣和自信。

好的母親,是孩子安全的港灣,是孩子溫暖的人生基石。

沒能得到母親情感滋養的孩子,終其一生,都活在孤獨和自卑的底色中。

導演姜文在《十三邀》上,談及與母親的關係,困惑地說,我跟我母親的關係一直都處不好,我一直想處好。

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


姜文的記憶中,母親一直不高興。

考上中戲時,母親冷淡地扔下錄取通知書,讓他去洗衣服。

後來,他給母親買房子,可是母親一次都沒有住過。

母親的不高興,讓姜文忍不住的討好,卻又一次次的失望。這種不被接納的痛苦,讓姜文漸漸失去了自信。

母親,是孩子生命的起點,孩子對母親的渴求和依賴,幾乎永恆不變。


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也會貫穿孩子身上的每一個細胞。

作為母親,

成為孩子的定海神針,給他積極的接納和陪伴,就是給孩子最好的饋贈。

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

父親的身教,是孩子前行的榜樣


相較於母親的天性,父親的角色很容易被忽視。

然而,好的家庭教育,一定離不開父親和母親的共同參與。

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說:母親把孩子照顧得再好,也取代不了父親的角色。

因為,母親連接著孩子的過去,父親卻更能夠引導著孩子的未來

有研究顯示,在孩子早期發展中,父親的參與程度多少,對孩子的人格形成、認知行為、成年後的親密關係都有著密切的影響。

可以說,父親是孩子行為的榜樣。父親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影響著孩子未來的品質。

電影《奪冠》熱映,女排隊長朱婷格外矚目。站在沸點之上的她,肩負滿身榮耀,又承擔著壓力和責任。

朱婷家境貧寒,打球的初心本是為了改善生活。可憑著心裡的那股勁,她咬牙堅持下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朱婷的堅韌,來自父親的影響。

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


朱婷最初去體校訓練時,一度很不適應。身體的辛苦,心裡的孤獨,讓她忍不住和家人哭訴。

母親心疼動搖了,父親卻鼓勵她堅持下去。

在市體校那段時間,父親每個月都會去看望她,給她捎上自家的饅頭和鹹菜。

就這樣,在父親的激勵中,朱婷熬過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最終迎來了屬於她的時代。


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


對於家庭來說,父親也許承擔著更大的經濟壓力,他們很難有時間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

然而,父親對孩子的有效影響,並不僅僅在於陪伴時間這種物理層面。

父親的角色本身,他處理問題的方式,對待母親的態度,都會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的品性。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如果說,母親為孩子提供生命的滋養,那父親則是幫孩子實現生命的延展。

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

父母的功底,決定孩子的未來


看過一句話,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

優秀的孩子,從來都不是橫空出世。

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冰山表面。冰山下面隱藏更深的,是父母的用心、智慧和格局。

功底深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他們目標堅定,柔和而有力量,春風化雨般地將教育灑進孩子的生命。

這樣的家庭,離不開父母的合力。

這樣的養育,才是最高級的滋養。

不久前,一段裝修改造節目的回訪視頻片段,在網上火了起來。

這個房子是節目組遇到的極大挑戰。雖位於北京的鬧市中心,卻只有狹小的10平米。

改造之前,一家三口的活動,全都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完成。

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


擺不下兩張床,父母就住下鋪,孩子住上鋪。

沒有廁所,孩子起夜用尿桶,大人就跑公共廁所。

廚房小到兩個人沒法轉身,媽媽每次做飯要靠風扇吹油煙,可這還兼做了小小的洗漱間。

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

如此簡陋的居住環境,一家人的精神世界,卻富足而豐盈。

房子太小,容不下衣櫃和電視,但有著滿滿當當上萬本的書。陪孩子讀書,成為夫妻倆雷打不動的習慣。


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

經濟不寬裕,但爸爸會每週買一束鮮花,給家人帶去生活的儀式感。

閒暇之餘,爸爸還會穿上超人的衣服,陪孩子打鬧一番。

一家人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格外動人。

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

空間有限,但夫妻倆卻用愛和智慧,帶孩子體驗到了生命的無限可能。

在教育這個課題前,有的父母選擇了向左。

他們奔波忙碌,在諸多壓力中,忘記了孩子最本真的需要。

他們焦慮暴躁,對孩子的問題束手無策,像抓浮萍般求助外力的管教。

而有的父母選擇了向右。

他們站在孩子的身邊,牽著孩子的手,陪他渡過生命的重要旅程。

他們平和堅定,給予孩子需要的精神營養,豐盈孩子的靈魂。

孩子的成長其實並沒有太多偶然,父母的功底,早就指向了終點的方向。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撼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


如果你是母親,請給孩子溫度,你的態度,奠定了孩子的人生基調;

如果你是父親,請成為榜樣,你的言行,會指引著孩子應對世界。

與其費力拉扯孩子,不如用心做好自己。

這是教育的格局,亦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