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如果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想改都難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人在養孩子的時候很寵孩子,不捨得孩子吃苦,孩子有什麼需求也盡力去滿足,對他們不良的行為,也十分縱容。

李玫瑾教授曾告誡過父母,不要太過寵溺自己的孩子,她說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和你鬧情緒的方式不會很過火,最多是撒潑打滾。但是當孩子到了青春期左右的年紀,他和你鬧的方式就會過激很多,可能會離家出走,還有的會採取更極端的手段,比如自殺,到時候事情就非常嚴重了。


李玫瑾:孩子如果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想改都難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我朋友的孩子脾氣很差,在孩子小的時候,只要有什麼事情讓他不開心了,就會大聲叫嚷,有時候還會摔東西、罵人。但是我朋友不重視這個問題,覺得不要緊,等孩子年齡大一些了自然就會好了。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僅沒有管教他,還盡力地去滿足他的各種要求,無論這個要求是否合理。

可是後來這個孩子長大一些了,不良的行為非但沒有改掉,反而更加嚴重了。不僅經常和老師對著幹,還常不上學跑去網吧打遊戲,成績也一塌糊塗。這時候家長終於後悔了,可是孩子的壞習慣已經根深蒂固了,已經很難改過來了。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是十分必要的,在孩子出現一些不良行為時,也不能縱容姑息,要採用正確的教養方式,幫他們及時改正過來。李玫瑾教授就曾指出孩子的四個行為需要管教,該打就要打。


李玫瑾:孩子如果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想改都難


哪四個行為需要管教?

1、不遵守規矩

我們中國素來都是禮儀之邦,在我們國家,是很講究規矩的,一個從小懂得守規矩的人,長大了才能成為一個有素養的人。如果,孩子平時有不遵守規矩的行為習慣,家長不要不管不顧,一定要及時制止。

比如孩子在公眾場合大喊大叫,到別人家裡做客時也是爬上爬下,大聲叫嚷,這種行為是很不禮貌的,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否則等孩子長大了,就容易把這些行為擴展到學校和社會,不遵守課堂紀律,不遵守社會公約,到時問題就更嚴重了。


李玫瑾:孩子如果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想改都難


2、 不懂得尊重他人

因為家裡人的寵溺,對孩子有求必應,所以讓他們養成以我獨尊的性格。對大人不尊敬,敢和他們大喊大叫,不順從他們心意的時候,有的會說些很沒有禮貌的話,更嚴重的還會打長輩,這實在是很不可取。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讓他們懂得要尊老愛幼,做一個文明的人。


李玫瑾:孩子如果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想改都難


3、 滿足不了自己想要的就威脅家長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父母如果不同意,孩子就很可能會用哭鬧的方式來威脅家長,來取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我們經常在商場看到這樣的畫面,有些孩子會抱著玩具不撒手,媽媽不給買,就賴在地上不起來,還會大哭大叫。這時候很多家長會因為在大庭廣眾不好意思就滿足孩子的要求,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抓住家長的軟肋,經常用這種方式要求父母做某些事情,所以,面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威脅時,家長一定要立場堅定,守住原則,不能輕易妥協和退讓。


李玫瑾:孩子如果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想改都難


4、 亂髮脾氣、大喊大叫

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易衝動,控制力較差,比如孩子想到外面玩,你不同意,為什麼不同意,他不太理解,他就會生氣,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宣洩內心的不滿。這時候家長不要生氣,更不要去粗暴地打罵孩子,而是要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並且告訴孩子怎麼去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和想法,而不是通過大喊大叫的方式。


李玫瑾:孩子如果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想改都難


很多時候,孩子的不良行為就是因為沒有及時糾正造就的。如果你家的孩子也出現了上面的這幾種問題,一定不能忽視,要及時幫孩子糾正過來,讓孩子儘快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早改正。否則等孩子長大了,問題可能就愈演愈烈了,到時候再糾正不僅很難,而且還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