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3歲以下幼兒要和媽媽同睡,關係到孩子心理搭建,別疏忽

文/糯豆包(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隨著全球教育理念和文化的不斷融合,很多年輕父母在育兒的過程當中,也會充分的結合西方的育兒理念,希望儘早的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因此在孩子滿週歲開始,便儘量鼓勵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不再和父母同住。但這樣的做法真的正確嗎?

李玫瑾:3歲以下幼兒要和媽媽同睡,關係到孩子心理搭建,別疏忽

​李玫瑾:3歲以下幼兒要和媽媽同睡,關係到孩子心理搭建,別疏忽

案例:

葉苗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大寶今年兩歲半、二寶剛剛出生不到3個月。每天晚上同時哄大寶和二寶睡覺,成為了葉苗最苦惱的一件事情。

剛剛出生不久的二寶對於周圍環境比較敏感,每到晚上開朗好動的大寶都不願意上床睡覺,吵吵鬧鬧之間經常會影響了二寶的睡眠。

為了能夠改善這種情況,葉苗決定讓大寶嘗試單獨睡覺,最開始是在主臥當中分床而睡,但大寶仍然會影響到二寶。最後葉苗很狠心決定讓大寶去次臥睡,還為此特別將次臥佈置得非常溫馨。

李玫瑾:3歲以下幼兒要和媽媽同睡,關係到孩子心理搭建,別疏忽

孩子對於分開睡這件事情非常抗拒,在葉苗恩威並施地“強迫”之下,孩子只得“乖乖聽話”。在葉苗看來,一個非常不錯的、儘早鍛鍊孩子獨立的機會,但卻沒有想過,正是因為她強行分床而睡的決定,差點害了孩子。

在分開睡的第3周,葉苗發現孩子變得非常沉默,即便在白天的時候很開心,到了太陽落山之後也會變得非常小心謹慎,甚至會無端的哭鬧不止。即便是面對葉苗的擁抱,大寶也非常抗拒。葉苗終於發覺問題不太對,趕緊讓大寶重新回到主臥和他們同睡,總算是讓孩子變回原來開朗、愛笑的模樣。

三歲以下的幼兒對於周邊環境以及父母的依賴性都非常高,周邊環境的變化會引起他們心理上的抗拒,與父母分床而睡,也會使他們變得沒有安全感。

李玫瑾:3歲以下幼兒要和媽媽同睡,關係到孩子心理搭建,別疏忽

李玫瑾曾經說過:三歲以內的孩子對於母親是有一定的依賴性的,在三歲之前,幼兒最好是能夠和媽媽同睡,這樣非常有利於孩子的心理搭建。

三歲前幼兒與父母同睡有何好處?

1、安全感提升,依賴感倍增

在幼兒三歲之前和父母同睡,能夠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與親密感,孩子對母親產生一定的情感依賴,這種紐帶式的依戀關係,對於孩子的心智成長是有著非常大的好處的。一般在三歲前和母親同睡的孩子,會有著更為溫柔、快樂的一面。

他們往往可以在這種依戀關係當中找到滿足感,而這種滿足也更容易使其產生面對問題的勇氣。

李玫瑾:3歲以下幼兒要和媽媽同睡,關係到孩子心理搭建,別疏忽

2、安全性提升,父母更安心

孩子在三歲之前,這是充滿了探索慾望和好奇心的時候,如果讓孩子離開家長的庇護單獨睡覺,孩子很有可能在好奇探索的過程當中發生觸電、摔倒、燙傷等危險性較強的日常傷害,因此在孩子三歲之前讓其和母親同睡,有利於家長時刻觀察孩子的狀況,避免非安全事件發生。

李玫瑾:3歲以下幼兒要和媽媽同睡,關係到孩子心理搭建,別疏忽

強行與不滿三歲的孩子分房睡,對於孩子的成長會造成什麼不利影響呢?

1、恐懼讓孩子變怯懦

小孩子對於周圍環境是非常敏感的,當他們離開了媽媽的懷抱,獨立居住在一個陌生的空間當中,不安全感、恐懼感以及焦慮感會隨之而來,當孩子長期處於焦慮以及恐懼的狀態時,心理發育會出現扭曲,不僅會有怯懦的外在表現,還有可能因此出現自閉傾向。

2、距離讓孩子變冷漠

很多時候家長會忽略孩子的內心成長過程,認為與孩子分房而睡是鍛鍊孩子獨立性的好機會,但在孩子三歲之前這種分房而睡的“距離”,會讓孩子缺乏親近、溫和、喜悅、滿足等感受,久而久之,這種距離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過於冷漠,甚至小小年紀

出現冷情麻木的情緒變化。

李玫瑾:3歲以下幼兒要和媽媽同睡,關係到孩子心理搭建,別疏忽

我們當前經常會看到很多機構舉辦能夠促進親子關係的活動,而與其通過活動彌補親子關係,不如在睡眠這件小事上建立彼此依賴的親近感。千萬不要錯過了孩子心裡搭建的好時機,以免過後難彌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