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化的色彩與服飾:高跟鞋、白絲襪、粉襯衫的專屬性別轉換

說起時尚,不得不說起法國,“時尚於法國,就好像是秘魯的金礦於西班牙(秘魯16世紀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說起法國,不得不提起一個男人——路易十四,他不但是偉大的太陽王,在政治上有所建樹,修建了著名的凡爾賽宮,資助宮廷藝術家開創事業,還是潮流的創造者及影響者。

人格化的色彩與服飾:高跟鞋、白絲襪、粉襯衫的專屬性別轉換

路易十四開創併成就了巴洛克風格,奠定了近代歐洲男裝的基本造型。他最經典的形象,是戴著捲曲、直垂及肩的黑色假髮,穿著奢華的王袍和紅色的高跟鞋,拄著手杖以芭蕾舞姿站立。十五歲時,在盧浮宮的舞會上,他泰然自若地朗誦著“我比眾神更光輝,更強大,天地焉能與我相比”的詩句,並因此獲得了“太陽王”的美譽。

人格化的色彩與服飾:高跟鞋、白絲襪、粉襯衫的專屬性別轉換

那個時代的男裝,華麗而繁複,多采用厚重的錦緞和天鵝絨面料、華麗的金銀線刺繡、大量的綢帶、蝴蝶結與蕾絲花邊,加上流動的衣褶、飛邊和變幻的線條,給人以莊重、輝煌、華美的觀感。一反古典主義趣味,形成生動活潑、新奇怪誕、富麗堂皇、氣勢磅礴的“巴洛克風格”。

人格化的色彩與服飾:高跟鞋、白絲襪、粉襯衫的專屬性別轉換

路易十四與高跟鞋

最初的高跟鞋,相傳最早的高跟鞋出現在意大利,15世紀的一個威尼斯商人御妻有術,擔心妻子會招風引蝶,便給妻子定做了一雙有高後跟的鞋子,以約束妻子的行動。美第奇家族的凱瑟琳在婚禮上曾經穿了一雙兩英寸高的高跟鞋,將體態襯托得輕盈飄逸,出盡風頭。

路易十四長得不高,甚至可以說是很矮,實際身高只有154釐米,穿得再華麗,看上去也不是那麼有威嚴。為了讓自己看上去更高,對高跟鞋情有獨鍾。當然,對於這種說法也存在爭議。當然,也有人認為高跟鞋是為了禁錮宮廷裡不守規矩的宮女夜間偷偷翻出宮牆參加舞會而設計。

人格化的色彩與服飾:高跟鞋、白絲襪、粉襯衫的專屬性別轉換

路易十四將高跟鞋發揚光大。統治早期,他認為紅色鞋跟的高跟鞋能夠象徵國王的尊榮,也能表明貴族的社會地位。之後,貴族中流行了一種在腳踝處設計有高“鞋耳”的鞋,這種鞋舌通常向前折,以露出和鞋跟一樣的紅色裡襯;鞋上鑲嵌著紅藍寶石或者鍍金的漂亮紐扣。統治末期,路易發明了新的鞋跟時尚——在鞋上畫迷你畫。因此,當時國內最優秀的畫家都紛紛為國王的鞋作畫。

現代的女性對婚鞋尤為重視,或紅豔,或閃爍。而在1659年,路易十四去波多爾迎娶西班牙公主時,穿的是其御用鞋匠尼古拉斯·萊塔熱設計的、後來被稱為最具傳奇性的、真正“驚世駭俗的” 鞋。這雙鞋是用蜂蜜色的東方絲綢精製而成的,鞋面上有重疊百合、真金上光、平紋配飾,著色是國王御用的藍色。

人格化的色彩與服飾:高跟鞋、白絲襪、粉襯衫的專屬性別轉換

在那個貴族出門都有交通工具,不需考慮磨損因素的年代,大多數的男鞋都是用織錦或者絲綢製成的。路易十四的鞋尤為迷人和奪目。那雙鑲著鑽石紐扣、繫著 “風車帶”鞋帶,有著亮紅色鞋面和深紅色高跟的鞋就足以讓人印象深刻。這些鞋,是有閒階級的象徵。

士兵與白絲襪

至於絲襪,原來也是男人的專利。路易十四、拿破崙、羅伯斯比爾,哪個不穿白絲襪?穿起絲襪,裹緊腿部,不管騎馬跑步,還是行軍打仗都很方便。紅軍長征綁的綁腿,和穿絲襪是同一個道理。

人格化的色彩與服飾:高跟鞋、白絲襪、粉襯衫的專屬性別轉換

女人們一開始可沒有穿絲襪的機會。到了16世紀,西班牙人將褲子和襪子分開。在156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在有了她自己第一雙針織長襪,這是有記載的第一個穿絲襪的女性。這雙絲襪是用絲綢和羊毛等材料做的,它的質感讓女王愛不釋手,她決定以後都穿這種襪子。

人格化的色彩與服飾:高跟鞋、白絲襪、粉襯衫的專屬性別轉換

過了幾個世紀,女人才是穿絲襪的主力。吊襪帶這種性感的東西,1912年才得到發明。吊襪帶的發明是絲襪能迅速流行的重要保證,襪子在膝蓋以上由吊襪帶帶負責固定,不會因鬆垮滑落而尷尬,也增添了很多情趣。20世紀20年代,絲襪的春天來了。到了1939年,美國杜邦公司偶然發明了尼龍。這種新材料迅速改變了針織品和時尚。當時的西方,每個女人的衣櫥都會有幾雙尼龍絲襪。

粉紅色的革命,女權興起

粉紅色是什麼顏色?是天空中的彩霞,是大地上的花朵。在洛可可時代,粉紅色曾經是禮拜儀式的顏色。當時,富裕的貴族捐獻出他們棄置的衣服給教會,這些衣服可以修改為做禮拜的長袍和裝飾幃簾。但教會根本無法利用這些粉紅色的面料,因為只有白色、紅色、黑色、紫色才是屬於教會的色彩。

人格化的色彩與服飾:高跟鞋、白絲襪、粉襯衫的專屬性別轉換

於是,教會找出解決之道:粉紅色在 1729 年被宣佈為禮拜儀式中所使用的色彩。自此天主教的神職人員在基督降臨節期間的第三個星期日和齋期的第三個星期日才穿粉紅色。從喬託畫於 1365 年的《奧尼桑蒂聖母子》到 17 世紀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畫家穆裡羅的《聖家族》,童年的耶穌都穿粉色的衣服。

人格化的色彩與服飾:高跟鞋、白絲襪、粉襯衫的專屬性別轉換

在現代印染業開始前,粉紅色作為深紅色染料短缺的產物,是和血液接近的顏色,是僅次於深紅色的最有男子氣概的顏色,是血氣方剛的年輕男人的顏色。在20世紀初期的美國,大眾也是普遍接受粉色是男孩的顏色,藍色是女孩的顏色。在1918年發表的一篇商業分析文章中有這樣的記述:“粉色看起來更果斷、更強勢,因而更適合男孩;而藍色更精緻、更優雅,女孩穿起來漂亮一些。”

人格化的色彩與服飾:高跟鞋、白絲襪、粉襯衫的專屬性別轉換

然而,到了1946年,美國爆發了嬰兒潮,各大百貨公司打出了“男孩穿藍色,女孩穿粉色”的標語,在鋪天蓋地的廣告下,人們漸漸轉變了思維,開始接受這一全新的顏色與性別的設定。

人格化的色彩與服飾:高跟鞋、白絲襪、粉襯衫的專屬性別轉換

當然,隨著女權運動興起,女人也想穿穿男人的專屬顏色。其實,顏色哪有什麼性別專屬,都是人們加之性別化的定義。1953年,美國第一夫人瑪米·艾森豪威爾身著粉色禮服參加總統就職儀式,從此讓粉色成了一種“淑女會穿的顏色”。

人格化的色彩與服飾:高跟鞋、白絲襪、粉襯衫的專屬性別轉換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萬物皆有性別,太極生兩儀(陰陽),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人們加之於萬物的思想。而對於顏色的選擇,也有其他動因,比如商家的宣傳與領袖的偏好。男孩穿蕾絲,不一定就沒有男人氣概,精細的做工、華麗的裝飾,也可以展示出品位與格調。在歷史上,粉色曾經屬於男人,也屬於女人。堅持個人的喜好,尊重自己的選擇,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