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的武力威脅下秦朝百姓如何表達不滿

導語:秦始皇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只用了十二年的時間,這是秦國先祖們一輩子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但是秦國卻也只存在了十五年,用史學家的話來說,秦國"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那麼秦國為何會二世而亡呢?

在秦始皇的武力威脅下秦朝百姓如何表達不滿

(秦始皇)

秦始皇的所做所為

始皇繼位,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決心用武力解決一切反抗自己的力量,所以在很多儒家代表就批判秦始皇的做法非禮非仁,運用的手段過於殘忍,這樣根本不可能成為一位明君,因此也引發了很多文人對他的批判。

另外,百姓對秦始皇統治的不滿也在慢慢積壓,因為秦始皇非常想要秦朝一世、二世、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所以作為開國皇帝的他特別的熱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天天都在各地巡視,以此來向所有人昭告自己的絕對統治地位。

各地區反抗勢力萌芽

在秦始皇的武力威脅下秦朝百姓如何表達不滿

(劉邦)

一次秦始皇在咸陽巡視的時候,受萬人矚目,場面相當盛大,而在這其中就有人感嘆:"大丈夫該如是也",想必大家也知道這個人就是後來的漢高祖劉邦。

劉邦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卻能夠說出如此豪言壯志的話,一方面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膽識,另一方面也無法否認在秦始皇的統治下,連這麼一個小角色也都有了反抗之心,由此足以證明不安定的苗頭已然出現。

另一次秦始皇巡視會稽的時候,當地也有一貴族對其友人說:"彼可取而代之",這個人是西楚霸王項羽,因此秦始皇激起的民憤絕對不只是個例。

在秦始皇的武力威脅下秦朝百姓如何表達不滿

(項羽影視形象)

還有一次在河南博浪沙巡視的時候,突然天上飛下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最後砸在了秦始皇旁邊的一輛馬車上,瞬間馬車粉碎,這次事件的密謀者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熟悉的三國人物張良。

這三個人也許動機不同,但他們這麼做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讓秦始皇下位,因為他們都是歷史上的有名人物,所以才被我們熟知,而那些有想法卻又沒有成功的人更是數不勝數。

更可笑的是,秦始皇自己也知道這些事,但是卻不以為意,在他看來,國家有反動力量是很正常的事,只要秦朝繼續推行國家機器的制度,曾經的六國聯軍都被消滅了,怎麼可能還對付不了這些散亂的叛黨呢?

所以他毫不在乎國家裡激進分子的不斷冒頭,也只是見一個殺一個,完全不擔心這些人會有更大的反抗動作。

在秦始皇的武力威脅下秦朝百姓如何表達不滿

(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故事的由來

但每當夜深人靜時,秦始皇也會有擔心,他擔心百年之後國家應該如何保持現在這樣的高速發展,如果這個國家沒有他了,未來秦朝的路應該怎麼走。

所以,他就在心裡產生了一個特別荒謬的想法,他想要長生不老,然後當他把想法告知自己的心腹後,就有人願意為他排憂解難,所以有人開始建議他派人去尋找靈丹妙藥。

於是就出現了海內外兩支尋藥的隊伍,在海外這支,以徐福為代表,而在中原地區,也就是海內,主要由盧生帶隊;可是時間過去了很久後,這些人拿著秦始皇給的金銀財寶,人卻都消失不見了。

在秦始皇的武力威脅下秦朝百姓如何表達不滿

(秦始皇影視形象)

秦始皇聽後,氣急,立刻下令全國通緝出外找丹藥的人和抓那些製造流言蜚語者,並且命令士卒將捉來的人全部活埋,因為秦始皇不想外界傳出任何對自己不利的信息,所以連帶散播他要長生不老的人也被捉了。

而這些人中,很大部分都是當時的儒者,因為秦始皇的思想主張完全和他們的觀點相悖,所以這些儒者一找到機會就會大力的抨擊秦始皇,然後慢慢就變成了後世"坑儒"的悲劇。

至於"焚書",首倡者是在秦朝為宰相的李斯,為了方便全國的統一管理,避免像現在各地"遊行"等問題的出現。

他主張秦始皇將除秦國國史以及百姓基本生存、勞作需要的一些書外的其他所有書都全部焚燒,避免百姓思想的"腐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焚書坑儒。

在秦始皇的武力威脅下秦朝百姓如何表達不滿

(趙高影視形象)

趙高篡改繼位聖旨

等到一切都計劃好了之後,秦朝卻還是發生了意外,公元前二百一十年,秦始皇巡視至沙丘,在這裡意外染病,而且是一病不起,這時的他才五十歲,離他長生不老的目標還相距甚遠。

更有趣的是,因為他一直相信自己會長命百歲,所以直到這一刻他都還沒有指定任何的接班人。

而在他兒子當中,如果論能力,最厲害的還屬他的大兒子扶蘇,可惜他一直和自己的大兒子政見不合,所以很久以前就派扶蘇到北方打匈奴去了。

其次就是他非常喜愛,連這次巡視都帶著的小兒子胡亥,最後秦始皇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所以命人寫下詔書,讓自己的長子扶蘇立刻來咸陽主持自己的喪事,可最後信還沒送出,秦始皇就死了。

在秦始皇的武力威脅下秦朝百姓如何表達不滿

(扶蘇影視形象)

在詔書的擬訂過程中,當時知情的只有三個人,秦始皇自己、丞相李斯和當時為中車府令的趙高,而且趙高還掌管著皇帝的玉璽。

趙高本身和扶蘇有一些矛盾,所以他很不想扶蘇繼位,於是這位野心勃勃的陰謀家開始計劃修改詔書內容。

首先,他和李斯商量決定秘不發喪,也就是隱瞞住秦始皇已經死了的這件事,以免引起百姓的轟動;其次,他先來和胡亥商量修改詔書的事。

起初胡亥堅決反對,因為在他看來這件事就是不仁不義的,趙高也許也正是看上了他的單純,認為他好控制,所以才最終選擇了他,最後趙高用利益對胡亥進行誘導,讓他還是答應了。

在秦始皇的武力威脅下秦朝百姓如何表達不滿

(李斯影視形象)

而這件事的另一箇中心人物李斯,卻不能用利益,因為他已經身為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但是別小瞧趙高,他還有別的辦法。

雖然李斯自身為人正義,可以不計個人得失,但是李斯的家人卻不能,趙高向李斯表明,如果扶蘇繼位,和他關係最好的肯定是和他一起征戰沙場的蒙恬,到時候你的丞相之位如何自保。

另外,如果你不在乎自己的權勢,也要為自己的家人以及子孫後代想想,自古以來在秦國,哪個被罷免的丞相有好下場,經過這一番威脅,李斯最後也答應了篡改詔書內容。

在秦始皇的武力威脅下秦朝百姓如何表達不滿

(蒙恬影視形象)

所以,後來趙高發出去的詔書上寫著立胡亥為帝,並且說扶蘇不尊祖訓,蒙恬蓄意協助,因此兩人皆賜死;扶蘇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猶如晴天霹靂,但為尊帝命,沒有辦法只好含淚自殺。

而蒙恬覺得冤屈,所以親自跑回咸陽,想要問秦始皇為何要有這樣的決定,可一回去才發現秦始皇早就死了,而他自己也被趙高關進了監獄,最後賜死。

結束語:經過這次小小的內亂,秦國的政局完全發生了變化,也許扶蘇繼位,秦朝還有改變的餘地,但是換成單純的胡亥,秦二世的朝堂早就已經成為了宦官趙高的天下,秦離亡,不遠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