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你教我这么做的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的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其中,对被欺凌者身体和心理造成“轻微痛苦”或者“明显伤害”的欺凌事件,分别列为“轻微”或者“恶劣”。学校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进行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可以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

据了解,2015年至2018年间,仅江苏省检察机关总计受理审查起诉校园欺凌案件233件630人,到2017年,同比上升36%,因校园欺凌最终酿成刑事案件,尽管在此类案件的办理过程中,检察院和法院基本遵循“区别对待 宽严相济”的原则,但逐年滚动增加的数据,令人不寒而栗,学校都不安全,孩子在哪能安全?

妈妈,是你教我这么做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现状和困境,各地纷纷出台管理办法,甚至以立法形式向校园欺凌说不!2018年11月21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这是我国首部规范校园欺凌预防和治理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全国首例是以法治方式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凸显了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的强制性。

政策的出台和法规的颁布都为肃清校园环境,推动文明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续保障。而规则意识的灌输和加强可起到先期预防的作用,经常看到自媒体文章分析,造成校园欺凌的原因?遭遇欺凌的性格特点?以及“如何避免校园欺凌”,单亲家庭、寄养、留守儿童等等成为关键词,被公众当然地理解为桥园欺凌=问题孩子=问题家庭=单亲、寄样、留守……

其实,这些都不能单纯与校园欺凌划等号,造成校园欺凌的根本原因在于规则意识的缺失和行为道德的不可控,与原生态家庭教育有关,更与社会导向有关。

规则,泛指事物运行规律所遵循的法则,是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道德条例和规章,规则不属于法律范畴,基本无强制性,仅需凭自觉。规则和信任一样,具有社会效率功能。在人类进化史上,人类有序的活动形成了规则系统,才赢得了生的权力,获得了进化。法律是具有约束性的规则,虽然人生而自由平等,但自我意志要建立在社会规则的基础上,没有了社会规则的有序和稳定,自由也毫无意义,所以,在社会生活中,遵守规则就是让生活变得有序,让自由意志在思想领域更加开阔,而绝非在行为上为所欲为,甚至是任性!

妈妈,是你教我这么做的

很多人看过这个视频,还在在公交车上的行为被公交司机制止,但孩子的母亲非但没有接受批评,怒怼司机鼓励孩子继续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拉着扶手继续玩耍,做出更加错误的行为。

孩子是一面白纸,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种纸上描绘怎样的场景,孩子的成长轨迹和认知就到怎样的程度。仅就此事件来看,家长都不知道坐公交车应该遵守哪些规则,该守什么规矩,潜移默化地,孩子从何得知呢?

大道至简,“规则”也许是走斑马线、给后面人的开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抑或是爱护同学友爱师长,每一天每个人的每一个小行为的遵守,也许都会带来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我们所追求的法治秩序和法治社会,直到有一天,规则成为绝大多数人无意识下的遵为,那我们就真的离文明不远了。别真的等到有一天,孩子做了错事跟你说:“妈妈,是你教我这么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