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16歲,玩遊戲,咋辦?

小雅說事兒


題主您好,按照題幹中的信息,可以提煉出4個基本事實:

1.孩子現年16歲,正讀初三下學期,之前成績不錯,現在面臨中考;
2.孩子現在邊寫作業邊與同學網遊,拒絕家長陪同;
3.家長擔心網遊影響孩子學業,激烈干預,但無效;
4.家長焦慮,目前左右為難,既不敢跟老師反饋,又不敢嚴管。

收集到上述背景信息後,我給您提三點建議,希望可以為您分憂。

建議一:根據上述背景信息,家長要儘快做好2項工作:

一是要了解跟自己的孩子玩遊戲的其他同學的信息,爭取溝通到對方家長,通報情況,提議“固定時間玩遊戲”以減少遊戲時間,以後再圖逐步去除,用“釜底抽薪”的策略,從外圍發力,實施“群防群治”,既達到降低孩子網遊時間的目的,也不用暴露自己,避免孩子的激烈對抗,同時其他家長也會積極配合;

二是要多層面瞭解孩子目前的學習情況。簡單說,就是成績是否有明顯退步並據此採取相應措施。

1.如果學習沒受太大影響,孩子只是用網遊緩解學習疲勞以及中考焦慮的話,家長就不必“小題大做”,要以全力做好孩子的生活保障為主,並把孩子的狀態及時向老師反饋,一方面內緊外鬆,密切關注變化;另一方面,也保證孩子的情緒不受影響,正常複習。 2.如果學習已經受到影響,出現諸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瞌睡、反應力和記憶力降低、性格開始變孤僻、成績斷崖式退步等現象時,這就說明,網遊已經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實際學習狀態,任其發展,則中考必受影響。這時候家長必須啟動“積極干預5步法”。

建議二:在啟動“積極干預5步法”之前,家長要先行自我調節5個認知,否則無法跟孩子進入共情式溝通狀態。

所謂共情式溝通,就是溝通雙方能夠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對方的情感、需求、思維的一種交流感受方式,一般用“接收事實、提出感受、說出需要、提出期待”等4個交流語序。比如:說服一個人走出封閉,可以這樣說:我看到你說話時眼睛裡有淚水,我很傷心,我需要你快樂,所以我建議你走出去,和朋友們在一起,而不是繼續孤單。

認知之1:網遊不是洪水猛獸,也有積極的一面。

作為一種娛樂活動,網遊跟跑步、打球、看書、練拳等在本質上都一樣,就是個興趣愛好而已。而且網遊對於孩子的智力、判斷力的增強不無裨益,一般情況下,只要不過分佔用時間,單從作用而言,網遊是可以接受的,家長不要有偏見。如果家長把網遊當做異類直接禁止的話,相當於變相製造了“稀缺”,孩子會因為“不易得到”而更加渴望遊戲的刺激,即便當著家長的面不玩,背後也會偷偷玩,這樣做的危害就是,永遠也禁不了,還容易成為導火索,影響親子關係;如果相反,把網遊正常化,跟平時吃飯、喝水一樣,作為一個生活需求,固定時間打一打,孩子反而會因為能“容易獲得”,而降低對遊戲的期待。這一點認知十分重要,是家長通過做工作讓孩子降低網遊頻率,進而去除網遊影響的重要認知基礎。

認知之2:網遊確實容易上癮誤事。

網遊自身的過關加分、過不去可以重來的設計,對追求成就感的青少年來說,吸引力巨大;且網遊以聲音、圖像、音樂、情節的元素對孩子的感官刺激強烈,就是成人也難以抵禦,這一點家長心中要有數。打網遊與孩子複習考試之間的矛盾,本質上是孩子可支配時間的合理安排,在當下,中考迫在眉睫,時間緊迫,偶爾網遊可以放鬆,沉湎其中則必然誤事。

認知之3: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撫慰。

目前,孩子正上初三,處於青春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一方面情緒波動大、自控力不足;另一方面又渴望獨立,期待尊重,對來自外界的說教、干預深惡痛絕。一旦在現實世界得不到尊重和承認,孩子就會在網遊中通過過關升級,享受其中的尊崇感,以及所在遊戲團隊的歸屬感,對現實世界勢必採取迴避的態度。因此,積極干預,就是通過重建孩子對現實世界成就感、歸屬感、自主感的體驗,實現家庭的迴歸、課堂的迴歸。

認知之4:家長的情緒管理是親子溝通的壓艙石。

所謂情緒管理,是家長識別自己和孩子的情緒,並用恰當的方式給予化解的能力。比如:運動法、聽音樂法、閱讀法等。孩子最受不了的,就是家長大喊大叫,甚至“一哭二鬧三上吊”,這在孩子心目中是粗暴、無能的表現。因此家長的自我情緒管理,是保持家長威信,提高孩子安全感的必備條件。

認知之5:對孩子的管理不單是家長的責任,還要通過學校、孩子的同學及其家長一起做工作,促進綜合施治,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在和學校溝通配合這方面,家長不要有心理包袱,畢竟在促進孩子順利進行中考並取得好成績這一點上,學校和家長的心願是一致的。因此,保持密切溝通,實現家校共管,是提高效率,促進孩子進入正軌的最佳路徑。此外,選擇與其他家長交流合作,也是對其他家庭及孩子的負責,大家目的一致,很容易共鳴,從而群策群力共同促進孩子們的學習成長。

建議三:當家長建立上述5個基本認知後,就可以啟動“積極干預5步法”了

第1步:尋找“合適的溝通者、合適的溝通地點及合適的溝通時機”。所謂合適的溝通者,是指孩子平時比較喜歡、比較信服的一位長者,從題幹看,最好是叔叔或者舅舅這類家長,不建議媽媽這個人選;所謂合適的溝通地點,儘量選擇孩子比較喜歡的餐廳、公園,營造出寬鬆的交流氛圍;所謂合適的溝通時機是指孩子情緒比較平和的時候,這時溝通比較順暢。

第2步:共情式溝通。在開始話題時,家長可從“最近很煩,想下個網遊解解乏,請孩子支個招”的角度切入,明確告訴孩子“玩遊戲很正常,但是要固定時間,別耽誤事”,然後,再逐步把話題過渡到建議孩子採納“中午或者晚間學習後玩一會”的建議。在交流的過程中,不要談那些孩子容易敏感、易怒的話題,比如學習、成績,包括玩遊戲的弊端等等,避免語言衝突導致情感對立。建議用:中考的時間、複習的緊迫、老師的要求、家長的壓力等背景作為理由,逐步讓孩子認同“先幹大事再放鬆”的意識。此時,要關注到孩子情緒的起伏,避免談崩。

第3步:約定承諾。當孩子同意“中午或者晚間學習後再玩一會”的約定後,家長要及時跟孩子進行口頭約定,並以“男子漢說話要算數,不能失信於人”進行“一錘定音”,給孩子建立心理契約。同時,要第一時間找到孩子學校的班主任及有關同學的家長配合。一方面,請老師在課堂上多對孩子進行學習態度、學習成果的表揚,讓孩子重新體驗到較高的學習成就感;另一方面,要請孩子同學的家長也要約束自己的孩子共同實行“固定時間玩遊戲”約定,達到從時間上壓縮遊戲時間,從周圍影響上降低對孩子的干擾的目的。

第4步:網遊時間的及時提醒。家長要在遊戲開始的時間及時按照約定提醒孩子按時玩遊戲,把遊戲需求正常化。同時,也要提醒孩子結束遊戲的時間,逐步形成孩子的自覺。

第5步:逐步建立新的愛好,實現對“網遊”的徹底替代。在日常學習、網遊時間固定化之後,家長要及時帶孩子進行多個其他興趣愛好的體驗,從中找到孩子的最佳選擇,通過逐步建立新的興趣,最終實現對網遊的徹底替代。這個期間,在家長要特別針對青春期孩子的特點,在新舊興趣切換的過程中,保持足夠耐心,避免孩子對抗,從而陪伴孩子順利度過中考複習期和考試期,見證孩子成功鑄就自己人生的又一個里程碑。

總之,當家長髮現青春期的孩子邊做作業邊網遊時,不要先入為主地進行干預,要通過仔細觀察進行判斷,只要孩子不耽誤學習,家長就可以比較少地干預;如果影響比較大了,就要果斷進行積極干預,防止孩子關鍵成長期誤入歧途。

最後,我把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送給您,我們共勉: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不是長輩的斷然命令和晚輩的恭順服從,而是長輩和晚輩參與其中的緊張和複雜的共同精神活動。”

以上是我的一點思考,希望可以給您一點啟示。

我是@老白嘚吧嘚,一個專注教培的耕耘者,點擊關注留言,可獲得相關資料,謝謝。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老白嘚啵嘚


孩子叛逆期,沉迷遊戲,的確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家長說輕了,不起用;說重了,他和你急,甚至會做出出格的事!

怎麼辦?我認為:應該從循循善誘和循序漸進兩個方面入手,循循善誘注重的是方法,循序漸進講究的過程。

把握好“循循善誘”中的“善”,把方法用到精緻和極致:

1、先揚後抑:和孩子做一次交流、溝通,首先,明確的說,能夠把遊戲玩轉的孩子都是非常聰明的,智商是非常高的,肯定孩子就是這樣的人,然後反轉指出,智商高的人不僅遊戲玩的好,更重要的是要把學習搞好,以此來證明自己,讓人心悅誠服,如果單單迷戀遊戲是不務正業的,也是不對的,更是讓人瞧不起的!

2、先抑後揚:和孩子做一次分析,首先分析沉迷手機,沉迷遊戲的危害:A.損害身體健康(1)引發眼部疾病,導致近視。(2)影響脊椎健康。(3)電子產品輻射,威脅著健康。(4)導致腦部受損或致變傻。(5)引起記憶力衰退。B、損害心理健康:變得孤僻,不願與外界交往,交際能力差,導致孤獨症或抑鬱症C、沉迷之中,影響學業,導致成績下降D、影響親子關係的和諧。總之一句話,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然後,用富有鼓勵、挑戰的語氣說:我相信我的孩子不會成為這樣的人的!

3、巧借東風,群策群力。現在孩子們玩遊戲一般都是集體、團隊合作玩,家長們可以聯盟,群策群力去做孩子們的工作,攻下一個,對說服其他孩子是有好處的。

想把孩子從沉迷遊戲中拉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應該講究循序漸進,從“漸、容、轉”三字抓起。

1、漸:漸次縮短孩子玩遊戲時間。當孩子從思想上接受家長的說辭後,這只是第一步,關鍵的還是要看行動、看過程,家長可以根據孩子以前玩遊戲的時間,和孩子制定規則,逐步縮短玩遊戲時間,這期間家長應該做好陪伴和監督工作,只要孩子能夠一天比一天玩的時間短就說明有成效了。

2、容:這個字是針對家長來說的,孩子要想改變這個壞習慣,不是一件簡短的事,就如同大人們忌賭一樣,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在改變過程中出現的反覆,如果孩子哪天又不遵守規則,時間玩長了,家長千萬不能簡單粗暴,非打即罵,那樣一切都會前功盡棄,要能夠容忍孩子的多次反覆,要細心地分析原因,讓他知錯就改!

3、轉:轉移孩子的興趣愛好,可以培養孩子其它愛好,比如,跳舞、運動、旅遊,讓孩子走進大自然,接觸更廣泛的天地,使整個人變得陽光開朗一些。

總之,作為家長,只要能夠在方法上循循善誘,在過程中講究循序漸進,就一定能夠把孩子從遊戲中拉回來,讓孩子健康成長!


全民話教育10911


孩子16歲,正值青春叛逆期,沉迷遊戲和手機、家長說話聽不進去,眼看著學習在退步,親子關係在崩潰。這樣的問題也是許多正值青春期孩子的家庭面臨的痛點和難點。這裡,讓我來現身說法教你兩招:

01

幫孩子瞭解遊戲背後的邏輯 做遊戲的主人

我的兒子也剛進入17歲,回想他一路成長的軌跡,也是一段因手機遊戲而與父母不斷鬥爭的經歷。以前,為了不影響學習,我們實施手機時間嚴格管控。每天在家玩遊戲用手機設置倒計時,到時間必須上交。表面上看手機是管控住了,但是據同學反映,只要一有空,他就變本加厲瘋狂地玩,一種誓把損失的時間補回來的架勢。等到了期末,成績也沒有太大起色。

當我發現這種強制性管控不湊效以後,我找時間耐心地和兒子進行了溝通。我告訴他手機遊戲的邏輯就是通過獎勵分數、級別、裝備引誘孩子們不斷投入時間和金錢,最後成就了遊戲公司的鉅額利潤。如果繼續玩下去,遊戲公司笑了,最後哭的是自己。

談完以後我很平靜地把手機交還給兒子,讓他開始學會自我管理。每天先完成主業學習之後,再玩遊戲。完全杜絕使用手機是不可能的,適當的遊戲也是社交和緩解學習壓力的一種方式。

自從兒子自己管理手機以後,他反而沒有那麼瘋狂了,寫作業的時候還要我配合他,把手機放在書房外面,做到人機分離。當學習和娛樂分開,實施自我管控以後,兒子成績很快就上來了。從原來的七八十多分,全部回到九十分以上。

02

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樹立遠大目標

孩子沉迷手機說到底,是沒有夢想和目標。現在的孩子大都生活比較安逸,除了學習,什麼事情都不用操心,家務有父母全權包辦,孩子基本上就是個“學習的機器”。從小學一路學上來,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學習、補課,而很少有孩子思考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究竟是什麼。

沒有目標的孩子就容易迷茫和倦怠,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學習壓力又大,心情抑鬱的孩子越來愈多。所以開發適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確立人生的目標就顯得至關重要。

兒子的學長小宇是一個遊戲高手,他媽媽看到這一點,沒有阻攔他玩遊戲,而是鼓勵他在這方面進一步去拓展。他確實是個有天賦的孩子,自從學習了有關機器人的課程之後,就在學校成立了機器人俱樂部。從此以後,他不僅自己愛上了機器人編程,還要招募低年級的同學參與,成為他們的小老師帶領大家學習和成長。經過幾年的鍛鍊,孩子不僅培養了領導力,而且確立了未來從事機器人事業的遠大目標。

手機原本就不是洪水猛獸,它可以是學習的載體、社交的平臺、購物的場所 ,也是調節身心的工具。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年代,虛擬的世界就是孩子未來面對的現實。而生活在現實世界的家長一定要理性地看到這樣的趨勢,讓孩子儘早學會自我管理,主動掌控手機和電子產品,只有這樣未來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歡迎關注@安妮女性課堂, 我們一起學習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