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戰神也是殺神,武安君白起為何沒有善終。

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名將,其征戰一生為秦國立下了很多戰功,然而卻仍舊沒有得到善終,這究竟是為何呢?


是戰神也是殺神,武安君白起為何沒有善終。

白起出生的時候,秦國已經變成了強國。秦國想要東出圖謀天下,需要大量的軍事人才。白起在秦昭王十三年就擔任左庶長,攻打韓國。到秦昭王二十一年,白起先後攻打韓魏聯軍,並攻下趙國的光狼城。

秦昭王二十二年到二十九年,秦國派白起不斷進攻楚國,攻佔了楚國國都郢。楚國從此一蹶不振,白起自此被封為武安君,名震天下。

秦昭王四十五年,白起攻入韓國的野王城,韓國懼怕,將上黨託付給趙國。

秦昭王四十七年,王齕奪取上黨之後,攻打趙國。最終兩國在長平相持。相持三年後,秦昭王將白起派往長平,同時趙國將趙括替換了守城的廉頗。最終白起獲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坑殺了趙國的四十萬軍隊。

是戰神也是殺神,武安君白起為何沒有善終。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打算乘勝滅趙,但是最終秦昭王沒有同意,秦軍撤回,只接受了趙國割地求和。

當年,秦國再次攻打趙國,但是這次沒有很順利。白起也生病了。秦昭王想讓白起為將,但是白起認為攻趙的最佳時機已過,現在不適合攻打。但是秦昭王仍然不聽,派王齕繼續攻打,但是沒有成功。秦昭王遷怒白起,最終在秦相範睢的讒言下白起被賜死在了杜由。


是戰神也是殺神,武安君白起為何沒有善終。

如此看白起的一生,就如同《易經》中的夬卦,乾上兌下,有洪水滔天,衝回堤防之象。而走到最後,就印證了上六爻:"無號,終有兇"。就是說即便嚎啕他哭,也無法阻擋兇險的到來。

白起為臣子,秦昭王為君王。君臣關係歷來就是潛藏著巨大的危機。秦昭王年少時,一心想著秦國東出,利用白起的軍事才能,秦國削弱楚國,打擊三秦。而君臣三十年之後,秦昭王已經初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秦國周圍的楚,韓,魏,趙等已經不是秦國的對手,而白起被封為武安侯,在秦國國內白起的名聲越來越高。這樣不由得讓秦昭王對白起有所提防。而秦相範睢收了趙國的好處,看到秦昭王和白起之間存在的嫌隙,進行遊說,讓秦昭王和白起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


是戰神也是殺神,武安君白起為何沒有善終。

而這一切的導火索就是長平之戰後對趙國的態度。白起說攻,秦昭王不攻。而錯過時機之後,秦昭王攻趙,沒有成功。這讓已經晚年的秦昭王更為怨恨,最終還是殺掉了白起。而後世袁紹官渡敗北之後殺謀士田豐一般。假如秦昭王攻趙成功,那武安侯白起也可能有個善終。

縱觀中國古代,功高震主而又有善終的武將沒有幾人。所有帝王,當其帝王的寶座受到威脅時,所有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即使是國家也不例外。於秦國而言,白起作為軍事家的判斷不可謂不正確,然而他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威脅到了秦昭王的地位。秦昭王要向國民以及列國都發出一個信號,秦國還是他秦昭王的,所以白起如果不聽號令,那只有一死,或者說,即使白起一退再退,都難逃一死。他的死又不僅僅是這個,更是給了秦國其他將領一個震懾,讓他們明白忠君愛國,最重要的是忠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